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术中护理对妇科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通过气腹压力、体位改变及体温的干预,减少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方法:研究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妇科收治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术中不同气腹压力、体位的控制及体温恒定对病人术后并发症[1]的影响。结果:气腹压10mmHg或头低15 度相比,在气腹压为14mmHg或头低30度时,患者更容易会出现肩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及呼吸不畅[2],出现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及康复延长。结论:临床上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气腹压力改变、体位的控制及体温恒定的干预,病人术后肩部疼痛有所改善。

  • 标签: 气腹压力 体位改变 低体温,腹腔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部调衡法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们对36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通过松解颈、胸、肩、上臂部相应肌肉及筋膜,调整肌肉张力,抗阻强化相关肌肉,纠正肱骨头向下移位,减缓肩峰下间隙内压力减轻肩部周围软组织张力,达到筋骨平衡,治疗肩峰撞击导致的疼痛。结果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肩关节整体功能,结合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评定:36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1.7%。结论肩部调衡法是一种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肩撞击综合征 肩部调衡法 功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治疗上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入选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49%。对比两组数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96±0.38)分,低于对照组(4.29±0.84)分,Constant评分(33.08±0.71)分,高于对照组(28.16±0.46)分,对比两组护理后数据,P

  • 标签: 桥接组合式 内固定手术 上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上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康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均采取小夹板护理,按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比较各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上肢骨折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护理 康复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将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相结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均是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甲组乙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服用药物治疗。同时,甲组所有患者采用运动疗法,乙组所有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结合作业疗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疗法训练3个月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疗法训练3个月后,乙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明显,且(P

  • 标签: 作业疗法 运动疗法 老年脑卒中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动作观察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 min,1次/日,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MA-UE评分MBI评分在治疗2周时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镜像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4周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而动作观察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2周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2周时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FMA-UE、ARATMBI评分同时间点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动作观察疗法作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的2种临床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神经元 镜像疗法 动作观察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Bobath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使用Bobath技术,观察组在使用Bobath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双侧上肢训练。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组内前后比较FMA-UE、MB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两组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FMA-UE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两组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obath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Bobath技术 双侧上肢训练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8月我院乳腺肿瘤外科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用延续性护理。出院前、术后第30天、术后第90天,测量2组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角度,并且在术后第90天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出院前,2组研究对象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第90天,观察组患侧肩关节上述6个动作的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乳腺癌 肢功能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并研究上肢手术中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3组行不同麻醉方案,A组27例使用利多卡因麻醉,B组27例使用罗哌卡因麻醉,C组27例使用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3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3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麻醉维持时间更长,麻醉效果更理想,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临床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患者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4月间进行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右美托咪定,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差异。结果:从阻滞效果上来看,观察组阻滞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疼痛程度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患者临床镇痛中,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臂丛麻醉联合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参选患者均实施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调查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30例。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臂丛麻醉;调查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臂丛麻醉联合方案。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应用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联合的调查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调查组麻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调查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调查组患者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间更长(P<0.05),调查组VAS疼痛程度评分更低(P<0.05)。结论:进行麻醉时选择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联合的麻醉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上肢骨折手术 右美托咪定 臂丛麻醉
  • 简介:摘要:伴随信息服务智能一体化的发展,国民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上肢康复训练需求量逐年增加,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由脑卒死等疾病导致的神经损伤引发上肢功能出现障碍或由于车祸、工伤等上肢意外受伤的患者,其上肢康复到能进行日常行为活动是个漫长的过程。本项目是帮助身体功能障碍人士进行上肢的辅助康复并且能够辅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行为运动。本项目是根据康复医学理论,在计算机控制的模拟控制系统STM32单片机控制系统支持下,帮助患者模拟正常人上肢运动进行康复训练,锻炼上肢,达到恢复肢体运动能力的目的。上肢辅助运动及辅助康复装置在训练过程中,能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速度,使患者达到康复最佳效果。本文就基于提高上肢康复效率并且能够辅助进行日常运动做出研究与创新,进而实现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多样化康复训练,减轻理疗师的工作负担。本产品也为养老产业、志愿服务、医院治疗等提供设备帮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上肢辅助运动 上肢辅助康复 STM32单片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照组则增加传统磨砂板训练。2组患者磨砂板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运动部分(FMA-UE)、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量表(M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张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UE、MBI、VAS评分分别为(26.27±7.51)分、(78.13±11.62)分(0.67±0.4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MAS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传统磨砂板训练。

  • 标签: 磨砂板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上肢骨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患者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上肢骨折患者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之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上肢骨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感,帮助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上肢骨折 舒适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 功能恢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手术中均采用臂丛神经麻醉,对照组35例应用咪达唑仑,观察组35例应用右美托咪定,从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方面对比整体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

  • 标签: 上肢骨折 臂丛麻醉 右美托咪定 麻醉阻滞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对其麻醉情况进行探究,以期证实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70例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每组例数为35例,前者在传统异感法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者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通过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综合评估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94.29%)较对照组(77.14%)高,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9.9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应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均行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30例麻醉操作前10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超前镇痛,对照组30例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对比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无差异(P>0.05)。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即刻(T1)两组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对比无差异(P>0.05)。麻醉后10min(T2)、手术30min后(T3)手术结束时(T4)两组的DBP、SBP对比有差异(P<0.05)。各个时间点上,两组的心率(HR)对比有差异(P<0.05)。试验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使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处理可以保证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抑制上肢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且安全效益较高。

  • 标签: 地佐辛 超前镇痛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