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肺部疾病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16sRNA、宏基因组和分子生物学等高通量测序研究技术兴起,揭示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肺癌、流感肺炎、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在免疫、炎症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展开综述,为阐述以上肺部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肺癌、流感肺炎、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 标签: 肺部疾病 肠道菌群 肺-肠轴
  • 简介:摘要是指胃肠道和呼吸道可能在多个层面上存在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与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和进展有着密切联系。研究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助于从微生态学角度进一步探索BPD新的治疗靶点与方向。该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BPD的相关性,并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代谢组学、免疫调控、直接转移及营养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对早产儿BPD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为预防和治疗BPD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早产儿 肠肺轴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根据中医“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理论,调节胃肠道功能,保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是治疗COPD的中医方法。升阳益胃汤为金元时期李东垣益气升阳、清热除湿的一张名方,常用来治疗脾胃病,从异病同治角度,也可用于COPD以脾胃虚弱、湿阻中焦等证候为主的治疗,且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肺-肠轴 升阳益胃汤 COPD 肺脾气虚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的出现成为脑功能的关键调节因素之一,并且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脑的重要性。肠道微生物和大脑通过免疫系统、色氨酸代谢、迷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相互联系。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包括感染、分娩方式、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压力和宿主遗传学。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自闭症、易激综合征等。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了解微生物-肠道-脑的潜在机制,并试图阐明基于微生物的神经精神疾病的干预和治疗策略。

  • 标签: 微生物-肠-脑轴 短链脂肪酸 迷走神经 自闭症
  • 简介:摘要脑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脑中肠道对脑功能的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肠轴 迷走神经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脑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易激综合征、炎症性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脑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道菌群 肠-脑轴 信号交流 疾病 研究方法
  • 简介:前几天盛老师发给我一则手机短信,说是沙和尚对孙悟空说,大师兄,今年市场上二师兄的肉,比师傅的肉都值钱了。这是在拿最近一阵子猪肉紧张说事呢。正好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条新闻,说是国家鼓励养殖基地和专业户要多养猪,满一定数量,国家就要奖励,具体的数字我记不得了,反正是一句话,优生多生。

  • 标签: 毛泽东 猪肉 大肠 砂锅 母亲 快餐店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控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病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持续开展研究是突破脓毒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瓶颈"的重要方法。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紊乱,尤其是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肝脏免疫功能异常,以及胆汁酸代谢障碍等导致的-肝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肝紊乱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脓毒症 肠-肝轴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腹泻型易激综合征(IBS-D) 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病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多样,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有相关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是IBS-D 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最新罗马Ⅳ标准指出脑-互动障碍可能贯穿易激综合征( IBS) 发病的始终。肠道微生态失衡被认为是导致脑-互动障碍的重要始动因素,参与构成菌群--脑,成为新兴研究热点。本文以菌-脑-机制为出发点,探讨总结其与 IBS-D 的联系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 IBS-D 的发病机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菌-肠-脑轴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胃肠出血、微生物群失调、便秘等并发症,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预后。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双向通讯,它们之间通过多种机制进行信号传递和交流,称为-脑或脑-。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与脑-关系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而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和脑-之间的潜在关系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方法。笔者现围绕缺血性脑卒中和脑-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脑-肠轴 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肾”理论已有多年历史。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本文概述了“—肾”的定义,、肾在能量物质代谢、免疫炎症、肠道黏膜及肠道细菌等方面的联系,简述“—肾”的中医认识,CKD患者肠道微生态的中、西医变化及其机制,肠道微生态对CKD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机制等,综述CKD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关系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肠肾轴 中医 慢性肾脏疾病 肠道微生态
  • 简介:迷走传入神经元接受脑-肽的信号刺激并传递至下丘脑,对摄食行为进行调节。胆囊收缩素(CCK)作为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在脑-调控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能够兴奋迷走传入神经元,调节某些G蛋白偶联受体的兴奋性以及其他肽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本文就关于胃肠激素参与脑-调控机制的进展,特别是CCK在迷走传入神经途径中的“枢纽”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胆囊收缩素 脑-肠轴 摄食行为 迷走神经 受体 大麻素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作为肠道与神经系统间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与肠道、大脑形成了微生物--脑(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A),该主要通过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迷走神经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方式影响人类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抑郁症、儿童孤独症以及新生儿脑病等。该文基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报道,分析肠道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微生物--脑作一综述,并对该通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考。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脑-肠轴 神经系统疾病
  • 作者: 练新荣1 孙莉1 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21-02-0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
  • 机构: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 100021);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 518116)
  • 简介:[摘要] 肠道微生物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大脑发育、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通过与循环炎症标志物和激素、传入和传出神经系统以及其他更多生态位、途径的双向相互作用,即是“微生物--脑”(“Microbiota-Gut-Brain”,MGB)。MGB可以影响记忆受损、学习能力下降和心理障碍等行为,促进疾病的发展,加重当前症状,或有助于治疗和恢复。本文综述近些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脑与大脑之间双向交流作用的研究进展,这些动物实验 和临床研究涉及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 标签: [] 肠-脑轴,肠道菌群失调,双向交流,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由于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衰竭患者不得不依赖外营养(PN)来维持能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PN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此外,由于肠道结构和内环境发生改变,IF患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过度生长的细菌代谢产生的毒性介质可诱导肠道炎性反应和胆汁酸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衰竭相关性肝损害(IFALD)。自1998年Marshall首次提出-肝的概念以来,-肝紊乱在IFA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肠道-肝脏之间的"对话"是维持肝脏代谢和肠道内稳态平衡的关键,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然而,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在IF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笔者首次提出-菌-肝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试图强调肠道菌群是-肝中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IF患者肠道和肝脏损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菌-肝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将对理解IFALD的发病机制和改进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菌-肝轴 肠-肝轴 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 肠衰竭 短肠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其中右下隔离8例、左下隔离7例、左上隔离1例、右颈部隔离1例;内隔离13例,外隔离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与胃瘘2例。结果支气管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内隔离行肺叶切除8例,对外隔离行肺叶切除4例,因发育不良行全切除3例,内隔离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营养来源,可以为新生儿带来重要的营养和神经发育益处。研究表明,肠道与大脑密切相关,且这种紧密的关系从胚胎时期就已经建立。母乳喂养可能通过肠道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脑视角出发,概述了母乳对新生儿出生后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机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 标签: 母乳喂养 胃肠道微生物组 儿童发育
  • 简介:摘要陈慈煦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用药以轻、灵、平、和为要,每获良效,现代医学关于“脑--菌”理论越来越受到临床的认可,而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老的用药思想与此理论相合,从而印证了陈老用药的科学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综述对近年来应激与肠道微生态-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应激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神经通路、神经内分泌通路、神经免疫通路及微生物代谢物等途径调节胃肠道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其相互作用机制有望应用于临床,为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 标签: 应激 肠道微生态-肠脑轴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