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吻合(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结肠肿瘤 吻合术,外科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吻合(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结肠肿瘤 吻合术,外科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颅感染的预防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积水患者VPS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除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外,12例拔除分流管,其中8例行脑室外引流术,4例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并鞘注射稀释的抗生素;另6例未拔除分流管,分流泵注入抗生素。18例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VPS术后颅感染重在预防,分流泵注入稀释的抗生素是控制分流术后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感染
  • 简介:该指南由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外科感染协会、美国微生物协会和感染性疾病药荆师协会共同制定,包含了针对并发腹腔感染的成年患者选择抗生索的循证指导方针。并发的腹腔感染起源于中空的内脏,进入腹腔而形成脓肿或腹膜炎。这些指导方针还阐述了何时开始使用抗生素,何时开始培养以及培养什么,根据培养的结果修正治疗,以及治疗的持续时间。

  • 标签: 腹腔内感染 抗生素应用 并发 指南 感染性疾病 外科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吻合(吻合组),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45.2±4.2) mL 、手术时间(161.3±22.4) min 、淋巴结清扫数(30.8±9.6)枚、术后排气时间(3.3±1.2)d、术后住院时间(7.6±0.5)d,外吻合组分别为(42.1±5.0) mL、(167.3±26.7) min、(32.9±8.6)枚、(3.4±1.0)d、(7.5±0.6)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17、0.207、0.829、0.338、0.293,P值分别为0.699、0.845、0.231、0.734、0.802);而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占13.9%(11/79)、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占10.1%(8/79),外吻合组分别占1.5%(2/131)、0.8%(1/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05、10.238,P值分别为0.003、0.008);吻合组呼吸系统感染占1.3%(1/79)、泌尿系统感染占2.5%(2/79)、手术切口感染占1.3%(1/79),外吻合组分别占3.1%(4/131)、0.8%(1/131)、3.1%(4/13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662、0.420、0.662,P值分别为0.364、0.587、0.364)。结论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时,术中采用腹腔吻合虽然与腹腔外吻合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腹腔吻合有增加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感染 腹腔内吻合 腹腔外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肠外营养和腹腔感染所致瘀胆,探讨肠外营养导致肝脏瘀胆的机制。方法选取20只健康的野生型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腹腔感染组,并分别进行造模,观察两组实验鼠肝脏瘀胆的病理变化。结果造模10天后两组实验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脂蛋白和谷氨酰转肽酶含量均较造模前显著升高;电镜下观察两组实验鼠都表现为毛细胆管扩张,腹腔感染组微绒毛破坏更为明显,全肠外营养组毛细胆管周围致密区明显扩大、胆色素颗粒增多、内质网扩张紊乱。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腹腔感染组的病理表现以肝小叶中间带及外侧带肝细胞变性为主,而肠外营养组主要病理表现为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Kupffer细胞异常增生和吞噬活跃,两组脂肪变性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外营养和腹腔感染所致瘀胆在病理表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老年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的92例老年SAP患者,根据其是否出现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4例)和未感染组(68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入院时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等,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继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4例老年重症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者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9.05%),分布前三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1.43%),金黄色葡萄球菌(16.67%),阴沟肠杆菌(14.29%);感染组在肠麻痹时间>4h、发作至就诊时间>6h、有糖尿病、入院APACHEII>11分、AMS>600U/L、有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7h、抗生素使用时间>14d中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肠麻痹时间>4h、入院APACHEII>11分、有低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时间>14d均为影响老年胰腺炎患者继发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麻痹时间>4h、入院APACHEII>11分、有低氧血症、抗生素使用时间>14d均为影响老年胰腺炎患者继发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对具备以上特征的患者多予以关注,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腹腔感染率。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多数腹腔感染是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以产生腐臭味的分泌物或形成脓肿为特点。尽早实行感染源控制是治疗腹腔厌氧菌感染的关键环节,应优先采用对生理损伤小的有效干预措施。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遵循损伤控制原则。由于厌氧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长且结果不准确,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多为经验性,当明确厌氧菌感染后,应尽早行抗感染治疗,厄他培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一线的单药治疗;联合用药可选择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加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在外科手术行感染源的控制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营养支持和抗休克的治疗不容忽视。近年来,厌氧菌耐药性明显增加,我国的耐药率要明显高于西方国家,需结合不同地区的厌氧菌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择抗厌氧菌药物。

  • 标签: 腹腔感染 厌氧菌感染 感染源控制
  • 简介:摘要由于脑实质受累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可出现失语、偏瘫、单瘫,及一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等神经系统的局灶性体征。由于基底部的炎症常累及颅神经,故可引起睑下垂、瞳孔散大固定、眼外肌麻痹、斜视、复视、周围性面瘫、耳聋及吞咽困难等。颅压增高也较常见,有时可致脑疝形成。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感染源控制是腹腔感染治疗的核心,准确定位以及有效引流是控制感染源的要点和难点。笔者基于膜解剖理论及对腹腔感染状态下解剖结构异常的理解,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探索性提出腹腔感染分区概念,旨在引导判断并定位感染源,同时规划精准、安全的引流路径,以期提高腹腔感染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腹腔感染 腹腔分区 膜解剖 膜间隙 解剖结构异常
  • 简介:例1,女,50岁.自行从脐旁插入一金属丝10d,伴右下腹疼痛入院.查体:脐右旁有一划痕愈合,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及腹下包块,无腹肌紧张,腹部X线片示:右髂窝金属丝异物.完善检查后行腹腔镜探查术,于脐轮穿刺置入腹腔镜,脐平面两旁距脐6cm穿刺置入操作器械,镜下见右髂窝网膜与前腹壁粘连.分离粘连,显露一金属丝物,取出,检查腹腔清洁,肠管未见损伤,术毕.患者术后3d出院.例2,男,42岁.自行从肛门塞入圆珠笔12h,左下腹疼痛2h入院.查体:腹平坦,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部X线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入院后急诊行结肠镜检,距肛门30cm降结肠处见一圆珠笔半截外露肠腔,一半没入肠粘膜,遂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于脐轮穿刺置入腹腔镜,脐右旁及剑突下6cm穿刺置入操作器械.镜下见降结肠旁有一圆珠笔,予以取出,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结肠前壁见一新鲜创口,约0.5cm,周围少许肠内容物,缝合修补破口,冲洗腹腔,检查其他肠管未见损伤,左下腹置引流管,术毕.患者术后7d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探查术 腹腔内异物 前腹壁粘连 右下腹疼痛 右下腹压痛 腹肌紧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复发的治疗或预防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手术切除的50例DukesB~C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温热灌注化疗组及常温灌注化疗组。温热灌注化疗在手术结束后用含氟尿嘧啶(5-FU)0.5g/L,丝裂霉素(MMC)8mg/L,奥沙利铂25mg/L温热蒸馏水4000mL,温度控制在43-45℃,在腹腔灌洗1h。常温灌注化疗用同样化疗药物,温度控制在25-30℃,在腹腔灌洗1h。然后两组分别于术后1月、术后2月再次腹腔灌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术中、术后1月、术后2月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IL-2、TNF-a水平,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处理数据。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腹腔复发率及肝转移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常温灌注化疗组相比,温热灌注化疗组的IL-2、TNF-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年生存率升高l2.0%,而腹腔内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下降l2.0%和8.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可促进免疫指标(IL-2、TNF-a)水平升高,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复发的治疗或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温热灌注化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早期预警评分,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胃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42例患者,分别采用腹腔感染预警评分与改良预警评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者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能力。结果以胃癌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为结局指标,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对患者发生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77,灵敏度93.1%,特异度93.3%;改良预警评分对患者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24,灵敏度82.8%,特异度84.7%。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的预测能力优于改良预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06、315.479,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较好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感染 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腹腔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对某院一例腹腔感染患者进行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分析治疗的合理性及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达标因素。结果:治疗期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一直未达标。影响该患者首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有:分布容积改变,给药剂量低等。结论:在进行万古霉素的治疗时,需要考虑负荷剂量。加大剂量仍不达标,应尽早考虑更换其他抗菌药进行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

  • 标签: 复杂腹腔感染 治疗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