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辣椒中辨认出4种之前未被发现的病原体。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学术期刊《植物病理学》上。这些病原体全都属于炭疽菌——引起炭疽病的真菌,会导致多种果蔬减产并产生大量的黑斑。这些病原体宿主范围广泛,这意味着它们能够传染其它品种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像木瓜和芒果这样的热带水果。

  • 标签: 热带水果 植物病理学 墨尔本大学 宿主范围 农业科学 炭疽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褥期常见致病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15~2016年23~36岁产褥期感染及治疗方法。结果产褥感染为妇产科常见急性并发症,是由分娩及产褥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生殖道炎症反应,常见的致病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B族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洛非不动杆菌等;常见真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治疗上经予全身抗感染及局部阴道灌洗、感染部位的切开引流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产褥感染 致病菌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灵山县生乳致病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月采集灵山县奶牛养殖户和生乳收购站46份生乳样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菌落总数和致病检测。结果46份生乳样品,有11份菌落总数超标,超标率23.9%,有6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检出率13.0%,未检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结论灵山县生乳菌落总数超标率较高,存在致病污染,应予高度重视。

  • 标签: 生乳 菌落总数 金黄色葡萄球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咸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2015年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方案》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2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并运用API20E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致病鉴定。结果2015年共采集10类222份样品,检出致病37株,总检出率为16.6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株,沙门氏菌4株,霍乱弧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蜡样芽胞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弯曲菌均未检出。结论咸阳市市售食品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源性致病的污染,特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比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 标签:
  • 简介:甲真菌病是甲及其周围组织的真菌感染,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甲病,占甲病的50%。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等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等。其中,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约占90%。本文对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皮肤科门诊甲真菌病患者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试验做一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 标签: 抗真菌药 体外敏感性试验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目的:研究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泪小管内排出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以寻找放线菌。结果: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中,有56眼挤压泪小管见硫磺颗粒经泪点排出,取硫磺颗粒碾开涂片均见放线菌。57眼患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55眼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63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放线菌为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且大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治疗泪小管炎敏感性高。

  • 标签: 泪小管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源性致病多重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三种食源性致病进行多重PCR检测,设计三种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菌多重PCR检测,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三种菌固定模板浓度为10-7,可将其优化为三重PCR检测试剂盒,经过相关调试,结果显示,PCR检测试剂盒扩增条件相符,能够进行同时使用。结论多重PCR检测试剂盒具有使用便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将其用在食源性致病检测工作中,可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是安全检查的核心技术,值得加大研究力度。

  • 标签: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检测 试剂盒
  • 简介:目的:检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periodontitis,CP)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IS合并CP患者,40例IS无CP患者及45例单纯CP患者的龈下菌斑,提取细菌DNA,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菌(Tannerellaforsythia,Tf)、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intermedia,Pi),并比较4种微生物在IS合并CP,IS无CP患者及单纯C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结果:IS合并CP组细菌检测出率为:Pg75.51%,Tf97.96%,Fn91.83%,Pi67.35%,Tf和Fn的检出率显著高于Pg、Pi。IS无CP组细菌检测出率为:Pg37.50%,Tf32.50%,Fn27.50%,Pi25.00%。CP组细菌检出率为:Pg73.33%,Tf91.11%,Fn86.67%,Pi66.67%。IS合并CP组牙周致病检出率高于CP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S合并轻、中、重CP组Fn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95.83%,1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S合并CP组及CP组的龈下菌斑中4种牙周可疑致病的分布无明显差别。IS合并CP组Fn的检出率随慢性牙周炎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 标签: 牙周致病菌 慢性牙周炎 缺血性脑卒中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4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切口分泌物或脓液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结果共培养分离出致病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114株(65.9%),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2株(18.5%)、鲍曼不动杆菌28株(16.2%)、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12.1%);革兰阳性菌(G^+)54株(31.2%),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5.8%)及表皮葡萄球菌8株(4.6%);真菌感染5株(2.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结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均较常见,且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更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伤口感染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油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带菌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解江油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带菌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江油市境内餐饮服务单位、大中小型农家乐和大学、高中、初中学校食堂的食品从业人员(主要以厨师、凉菜师傅)323名为研究对象,采集大便(肛拭)、从业人员手表面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对检测出来的食源性致病进行分析。结果204份采集样本中,食源性致病检出率为27.9%,餐饮单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学校食堂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检出率;不同工种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带菌状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致病类别检查结果显示,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本辖区的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的总体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食品从业人员 食源性致病菌 带菌 监测分析
  • 简介:阪崎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是条件致病,主要危害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死亡率高达50%以上。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也属于条件致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食物中毒中较常见的致病之一,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位居第3位〔1〕。

  • 标签: 婴幼儿配方食品 致病菌 检测
  • 简介:采用药敏纸片法和对倍稀释法分别考察了低聚壳聚糖与茶树油对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定量法测定了低聚壳聚糖和茶树油复配体系的杀菌率,并与单组分杀菌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和茶树油对4种实验菌均有抑菌性的MIC分别为0.5g/L和7.50mL/L;0.5g/L低聚壳聚糖与7.50mL/L茶树油复配后,对4种实验菌均有优异的杀菌率,复配体系明显优于单组分杀菌效果,其20min杀菌率均达到100%。

  • 标签: 低聚壳聚糖 茶树油 抗菌性 复配
  • 简介:贡柑和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名优特色水果,但采收后贮藏中病害严重,容易腐烂变质。对这2个柑橘品种果实采后贮藏中的病症进行较系统观察,并分离、纯化和显微分析了腐烂果实上的优势菌株。根据发病症状、过程和对菌丝形态特征的镜检结果,广东肇庆这2个主栽柑橘品种果实采后主要致病为青霉属真菌,分别是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italicumWehmer)和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pers.exFr.)sacc.),分别导致砂糖橘青霉病和贡柑绿霉病。

  • 标签: 砂糖橘 贡柑 果实 采后病害 致病菌
  • 简介:摘要TLR家族广泛的存在于生物体中,参与调控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TLR10是该家族中唯一一个没有明确配体来源和未知生物性功能的孤儿受体,本文将阐述该受体的结构,分布以及潜在的配体,通过对不同病毒,细菌感染产生的免疫应答,初步表明了它的生物学功能。

  • 标签: TLR10 生物学功能 配体 流感病毒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致病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日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68例患者龈下菌斑中的致病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对甲硝唑、阿莫西林等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检出有致病感染,共分离到259株可疑致病,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为44(64.71%)、产黑色素普雷沃菌检出率为40(58.82%),为分离率最高的致病;耐药性情况检测结果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硝基咪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致病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硝基咪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致病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中分离的致病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的2080例痰标本中检出432株致病(20.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42株(79.3%)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鲍氏不动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40株(9.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50株(11.6%)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均大于50%,对氨苄西林耐药达84.7%;肺炎克雷伯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4.5%,所有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在65%以上。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主要的致病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显著,应对该病原菌分布的一系列变化及耐药性给予高度重视,以及时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和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 标签: 细菌培养 细菌鉴定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胡萝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和柑橘褐色蒂腐病菌(Diaporthecitri)4种果蔬采后致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天然芳樟醇对上述4种采后致病的EC50依次为1.2038、3.5027、7.4179和19.5942mg/mL,而天然柠檬醛的EC50分别为4.9381、8.3585、22.8382和104.2514mg/mL。综上所述,天然芳樟醇和天然柠檬醛均对柑橘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而对柑橘褐色蒂腐病菌抑菌效果最弱。

  • 标签: 芳樟醇 柠檬醛 采后致病菌 抑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的对比及其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取其透出液为检测样品,对所有透出液标本展开PCR和传统培养法检测,将PCR检测定为观察组,传统培养法检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致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样品的阳性为66例,对照组阳性52例(P<0.05),传统培养法检测中2例与的PCR结果不一致,为假阴性(3.85%)。传统检测法中28例中共有16例与PCR检测结果不一致,假阳性(57.14%)。且观察组获得是结果时间为(7.21±0.85)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获得结果时间(77.75±15.82)h,差异显著(P<0.05)。结论PCR与传统培养法检测的获得报告时间、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PCR 传统培养法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致病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4例资料,分析化疗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治疗对策。结果: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人数为42例,其感染率为77.78%;直接死于感染的患者12例,感染病死率为22.22%;大于60岁患者感染率大于〈60岁患者(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VL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组(P〈0.05);采用氟康唑加G—CSF的联用组患者的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至〉1.5×10^9/的时间优于单用氟康唑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采用氟康唑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是合理的,能够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发热时间。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 医院感染 易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