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蒙古“那达慕”大会是蒙古聚居地一年一度的节日盛典,过去常常被视作欢庆娱乐的象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被定义为集祭祀祝福、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商品贸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蒙古除多分布在内蒙古地区以外,还分布于与内蒙古邻近的蒙古国、东北三省、新疆、甘肃等地,甚至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沿岸一带,也有在沿途战争中幸免于难的蒙古人民。本文选取南北跨维度较大,极具典型性的内蒙与云南作为研究对象,是因其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且生活环境、地域习俗、审美模式、思想等都有较大差异。将蒙古“那达慕”大会流程、舞蹈形式、舞蹈内容等做对比,凸显民族团结、民族兴旺的共同体意识,践行以舞育人、以美育人、以思促行、以行践思高尚精神品质,进而最终在联系与交流中发挥蒙古“那达慕”大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 标签: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舞蹈形式 对比
  • 简介: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实践中,蒙古人民有自身喜好的色彩,此类颜色得到了传承,当前蒙古人民比较喜欢白、蓝、红三种颜色,每一种颜色代表的意义各有不同。白色对于蒙古人民而言是最为吉祥的颜色,并且白色在蒙古语翻译中是“查干”的意思,查干在蒙古中可以代表吉祥娃。基于此当前蒙古地区仍然会在大婚时身穿白色衣服,或者是过重大节日时送亲戚朋友白色的礼物,以此代表吉祥,此类风俗一直传承至今。在蒙古礼节方面认为送白色的哈达是最崇敬的意思,同时在蒙古民间人们也比较喜欢吃一种白食也就是奶制品,并且居住的蒙古包大部分也以白色为基础。

  • 标签: 蒙古族 色彩 搭配特征
  • 简介:摘 要:蒙东地区居住着我国大部分蒙古人口,具有浓厚的蒙古底蕴。在我国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研究蒙东地区蒙古文化旅游不仅有利于宣传和弘扬蒙古的优秀历史文化,还推动了草原旅游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蒙东地区蒙古文化旅游资源与需求状况的基础下,提出现阶段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并且产品设计单一、对现有蒙古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太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并进一步促进蒙东地区蒙古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蒙东地区 蒙古族文化 旅游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内蒙古地区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应用研究的不断推进,蒙古文化的相关数字化成果与日俱增。蒙古传统服装上的刺绣图案也是非遗的重要保护部分,因此对于刺绣图案本身的数字化研究也是亟待开展的。本文首先介绍蒙古传统刺绣数字动画技术应用研究成果的相关内容,然后介绍如何采用数字动画技术来展现蒙古传统刺绣文化,展示数字动画技术制作蒙古传统刺绣展示内容的过程,最后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

  • 标签: 蒙古族传统刺绣 数字动画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规模相较之前有了明显扩大,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全新的问题,而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其教学效果,本文则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问题及改革实践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高校少数民族 预科英语 教学问题 改革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容摘要:蒙古舞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具有自己的民族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阐述在蒙古舞蹈“风格性”的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阐述蒙古舞蹈风格性的表现手法;分析了蒙古舞蹈的特点。

  • 标签: 舞蹈 蒙古族 风格性 表现手法 实现手段
  • 简介: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蒙古学生教学中属于关键的学科,高中学生刚刚接触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这是一个之得管制的话题。在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分析、比较、综合等抽象的思维活动。在生物教育课堂中,离不开课本知识的学习,学习离不开思维,要重点抓学生的思维,注重思维训练。那么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优化作用,比较重要的是,提高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在加上老师的辅导,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的奥妙,从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 标签: 思维导图 蒙古族 中学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那达慕”是蒙古传统的体育盛会,主要是基于传统的游牧文化和原始信仰体系而形成的,传承最久远、最核心的活动是摔跤、射箭、赛马“男儿三艺”竞技以及歌舞表演,这些在当前仍然是最主要、最受欢迎的内容。2006年蒙古“那达慕”首次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而想要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那达慕文化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分析了现阶段那达慕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那达慕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希望能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蒙古族 那达慕文化 学校教育 传承路径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各民族的舞蹈形式众多,民族舞蹈和体育教育的融合有利于优化体育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舞蹈形式。现阶段蒙古安代舞与体育教育的结合可以展现与挖掘蒙古安代舞的审美、艺术,提升体育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分析蒙古安代舞与体育教育相融合的价值,最后提出蒙古安代舞与体育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 标签: 蒙古族安代舞 体育教育 融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蒙古史诗的教育功能的文化人类学分析。蒙古史诗来源于蒙古人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蒙古史诗了解,可以理解蒙古人民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在蒙古史诗中代表着蒙古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蒙古史诗可以作为蒙古集体的心理传承渠道。以结构功能的主义的视角来观察蒙古史诗的内容,分析史诗形成的过程中是蒙古人民独特的情感,反映蒙古人民在对抗其他部落和自然的过程中对于本族英雄的赞美和不利因素的排斥,这种独特的情感表现在善恶的二元结构。

  • 标签: 蒙古族英雄史诗 教育功能 人类学分析
  • 简介:【摘要】:蒙古民间工艺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园课程所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蒙古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探讨了蒙古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将蒙古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

  • 标签: 蒙古族 民间工艺 幼儿园课程
  • 简介:  摘要:目的:调查赤峰市蒙古旗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现状,为改善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对长期居住在赤峰市蒙古旗县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共480名,将调查数据,排列患病高危因素构成比,并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复发率26.2%,其中是相关危险因素方面,既往有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患病率较高均为79.4%、53.9%,不健康饮食习惯中经常食用肉食、高钠饮食分别是83.1%、85.8%;单因素分析中,高血压未控制、血糖控制情况、高血脂高以及未体统口服抗栓药物均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赤峰市蒙古旗县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级预防工作不乐观,其中最主要因素为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改善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知,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降低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提高二级预防效果。

  • 标签:   社区 脑卒中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蒙古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为同向而不同轨、不同步的发展关系。蒙古古代文学的主潮是民间文学;到了近代,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纯文人创作队伍,实现了完全独立的书面文学创作态势。

  • 标签: 蒙古族文学 民族文学 书面文学
  • 简介:摘要:疫情给全球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挑战,而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更是超出预想。本文以《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课堂为例,设计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为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翻转课堂 信息化 中职旅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rs6354多态性与家庭因素对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middle childhood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MCTQ)对453名小学生进行适应性测评,利用改良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技术对5-HTT基因rs6354多态性进行分型,并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1)5-HTT基因rs6354位点为GG/GT和TT基因型的儿童适应性得分分别为(2.88±0.73)分和(3.03±0.76)分。(2)单因素分析显示,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得分在父母受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亲F=2.580,P=0.037;母亲F=3.245,P=0.012)。(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受教育水平(B=-0.079,P=0.010)、rs6354多态性(B=0.165,P=0.041)是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得分的影响因素。(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受教育水平高低是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高低的影响因素(B=0.453,P<0.05,OR=1.573,95%CI=1.023~2.417)。结论rs6354多态性与儿童适应性呈弱相关,父母、特别是父亲受教育水平可能是影响蒙古学龄儿童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气质 适应性 基因多态性,rs6354 学龄儿童
  • 简介:摘要:民歌承载着民族精神,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蒙古民歌作为蒙古乃至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现在生活在辽宁阜新地区的蒙古,他们的祖先无论是世代居住于此的部落,还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其他地区迁居至此的诸如蒙古、兀良哈、土默特等部落,起初都过着游牧生活。在游牧的历程中,民歌始终伴随着蒙古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他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 标签: 蒙古族民歌 长调 短调 差异
  • 简介:摘要:蒙古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蒙古长调音乐就占据了一席之地。长调音乐旋律优美,深情动人,节奏舒展,演唱方法具有独特性,在宽广的大草原上其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蒙古长调音乐逐渐成为流行音乐的创作素材,流行音乐与蒙古长调这种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相碰撞,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格和感觉,进而提高了大众对蒙古长调的兴趣,这也促进了蒙古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多元发展。

  • 标签: 流行音乐 蒙古长调 传承与发展
  • 简介:摘要:鄂伦春传统说唱艺术是反映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鄂伦春传统说唱艺术是用方言演绎的特色浓郁的音乐形式,蕴含人文意识,民俗民风等文化意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鄂伦春传统说唱艺术保护传承条件缺失,鄂伦春传统说唱艺术的传承发展令人堪忧。本文对鄂伦春传统说唱艺术的原生态文化特质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鄂伦春传统说唱艺术的有效保护传承方式,以促进鄂伦春传统说唱艺术的传承发展。

  • 标签: 鄂伦春族 音乐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