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 标签: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逻各斯 努斯 迷狂 柏拉图
  • 简介:本文对老子和西方哲学,进行反思比较,得到以下几点认识一,西方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在哲学命名上和道德经有共同的意向。二,在原始哲学的最基本的认识,有众多的相似相同思想。如西方哲学的万物流变,和老子哲学的非恒道,都认为世界在永恒运动和不断发展,以及都以一些微小的物质为本原等等;在道德观念上,老子提倡“绝学无忧”,淡泊名利。希腊哲学也强调“知识是最高的善。”也强调淡泊名利。不同的是年代,西方在公元前六世纪才产生哲学,而中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已产生道德经的哲学体系。

  • 标签: 老子,希腊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后现代主义。
  • 简介:黑格尔说:“哲学哲学的总结,哲学哲学的展开。”康德也曾经感叹,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的进步与日新月异的科学相比,‘实在是让哲学家们汗颜了。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哲学上可以与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存在论)转向和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相提并论的范式转移。不过这种范式的转移也为哲学的书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到底有没有亘古不变的哲学主题的问题,怎样处理哲学进步的问题,传统的观念路径与后现代况味的谱系学方法之间的纠结,如此等等。

  • 标签: 哲学史 认识论转向 语言学转向 谱系学方法 形而上学 范式转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中国哲学的问题变成了西方哲学的问题,这当然不是说所有中国传统哲学都是实践哲学,我们的确是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开始思考中国哲学的问题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重写中国
  • 简介:西方哲学中,人的欲望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变动过程。自苏格拉底以来,一直到康德,人的欲望总是被压抑。直到尼采出现,人的欲望才获得肯定并被摆在哲学的核心位置。随后,乔治·巴塔耶以及精神分析学派从不同角度呼应了尼采的观点。

  • 标签: 欲望 道德主体 理性主体 欲望主体
  • 简介: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古代希腊优美艺术产生的土壤和哲学形成的温床;而对于“命运”、“必然”的深刻信仰导致古希腊哲学不断寻求最终的实在和真正的实体,并在纯粹知识的领域里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西方哲学的原始含义是爱智慧,本体论则是其核心,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哲人们赋予西方哲学以不同的含义;哲学的功用主要在于它是一种教养,一种精神血液,是对真理的爱慕。

  • 标签: 希腊精神 爱智慧 闲暇 本体论 珍爱的娱乐
  • 简介:这当然不是说所有中国传统哲学都是实践哲学,上海远东出版社,而是说实践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主流特征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重写中国
  • 简介:中国哲学的问题变成了西方哲学的问题,我们的确是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开始思考中国哲学的问题,才不至于将西方哲学的某些特殊概念作为普遍的哲学概念来改造中国哲学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重写中国
  • 简介:"常识"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普遍性、直接性、明晰性的品格,其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和实践哲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成为西方哲学中被经常讨论的话题.结合对英国古典经验主义、苏格兰常识哲学和批判的常识主义等对"常识"概念的研究表明,它在西方哲学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加强对"常识"概念的研究是我们对西方哲学研究中不应忽视的方面.

  • 标签: 常识 英国经验主义 苏格兰常识哲学 批判的常识主义
  • 简介:当代哲学主题日益呈现出民主化、生活化、实践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这标志着当代西方哲学范式的转换。具体而言,当代哲学不再执着于终极性、整合性的形而上学思想,而是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从近代意识哲学向当代语言哲学范式转换,这意味着方法论的革命;理性精神不再停留或满足于逻辑推理的抽象层面,而是强调程序理性的重要性;以生命伦理学、政治哲学为代表的实践哲学兴起,成为当代哲学担当时代使命的集中体现。抛开学院化的逻辑一历史线索,仅着眼于与重大现实密切相关的领域来讨论当代西方哲学,它们应当包括科技革命与人性的冲突、合理社会制度的设计与难题、现代性的困境与出路等前沿问题。

  • 标签: 当代西方哲学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平等正义 现代性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论语〉哲学》一书,这是国内少见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论语》的书,但就书名来说,这本书就有浓厚的西方哲学的韵味。不过,综观整书,作者不过是给《论语》涂上了西方哲学的底色,其精神依然是中国的,是传统的,是儒家的。《〈论语〉哲学》的西方哲学底色的色调是丰富多彩的,本文略述一二。

  • 标签: 西方哲学 《论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底色 精神 儒家
  • 简介:鉴于目前我国对现代西方哲学技术性问题的忽视这一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哲学教育不因脱离科学基础而成为空谈.

  • 标签: 现代西方哲学 技术性问题
  • 简介:一直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对存在问题追求的思维过程为:存在——思维——语言。但综观西方哲学,事实恰恰相反:从早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通过语言确立了形而上学的位置;中世纪的神学家通过语言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近代哲学家则在试图通过语言确立知识的确定性;现代的维特根斯坦则通过语言的分析取消了哲学存在的可能性。海德格尔明确反对以前的哲学家包括同时代的维特根斯坦将语言科学化、知识化的倾向,而他自己则陷入了语言的形而上学。整个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都是深陷在"存在"、"思维"与"语言"问题的迷雾中。

  • 标签: 西方哲学 存在 语言 思维
  • 简介:西方哲学的转向对革新我国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要确立以人为本、差异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主体要多元参与、共同成长,研究视角要突出过程、强调关系,研究范式要思辨与实证并重、科学与人文兼容。

  • 标签: 西方哲学 转向 教学研究革新 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