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郭沫若在1928年到1930年以笔名“易坎人”连续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揭黑幕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Sinclair,1878-1968)的三部长篇小说,即《石炭王》(1928)、《屠场》(1929)和《煤油》(1930)。这三部小说的汉译是郭沫若翻译英美小说的全部成绩,在当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三部译作诞生于创造社出版活动转型期,体现了郭沫若为推动和顺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潮流所做出的努力。本文从翻译的主体间性视角出发,将郭沫若的译论、他的文化观以及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研究郭沫若对辛克莱小说翻译的异化策略所导致的欧化语法现象,以及过度的欧化对传达原文风格所产生的影响和异化策略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 标签: 辛克莱小说 主体间性 异化策略 欧化语法
  • 简介:莫言的获奖引起了国内学界对中国文学译介的新讨论和新思考。当前,无论是本土译者主体模式还是西方汉学家译者主体模式都存在不足。鉴于翻译者的重要作用,科学的中国文学译者模式应是中西优势互补的合作翻译模式,同时应加大翻译人才培养力度。关于中国文学译介的翻译策略,鉴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社会的差异,文学译介活动也有着强烈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不同的翻译策略是一定时期内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选择,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模式,不能以此彻底摒弃翻译的忠实性原则。否则,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的作用和价值更深层次的研究是无益的。

  • 标签: 文学译介 莫言 译者主体 翻译策略
  • 简介:当"中国文化走出去"上升为国家的一项文化战略,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便日益凸显出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当下的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研究,十分关注文本接受国的文化语境、接受环境与接受途径,对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主体、过程、方法与阐释特点有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中国对外的译介中,译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拟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策略与方法、译介的文本质量,

  • 标签: 文学译介 文化自觉 许渊冲 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译文本
  • 简介:读者对武侠小说翻译的接受决定今后武侠小说的翻译策略。通过网络和问卷调查发现,武侠小说英译有一定的读者群和潜在市场,英语读者比较重视小说中的江湖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打斗场面的要求不是十分强烈。因此,武侠小说今后翻译的宏观策略应包含以下五点:情节的酌情删减、重组;图、表、注兼用;译介的系统性、完整性;目标读者应为普通读者而非汉学、汉文化专家或爱好者;翻译作品的选择上应坚持武侠性、娱乐性、非政治性。

  • 标签: 武侠小说 英译 读者接受 调查 译介策略
  • 简介: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汉语典籍译介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汉语典籍译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既注重理论方面的阐释,也注重实例方面的分析。

  • 标签: 汉语国际传播 译介 典籍
  • 简介:爱情诗歌的译介是苏曼殊诗歌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曼殊独特的生活、情感经历、文学创作、人生积淀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他作为译者主体的"前理解"。在他对爱情诗歌的选择翻译上,"前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爱情诗 译介 前理解
  • 简介:奥地利科学家维斯特在1931年发表了《在工程技术中(特别是在电工学中)的国际语言规范》,这是现代术语学创立的标志。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魁北克以及俄罗斯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术语学理论体系。在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展了术语规范的实践工作,但有关术语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却起步较晚。

  • 标签: 术语学 俄罗斯 文献 语言规范 工程技术 斯洛伐克
  • 简介:知识分子译介是个突出的翻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译介产生的背景源于一个断裂时代的知识需求,其次梳理了译介的主要文本,接着重点从五个层面——知识分子的镜像、知识分子的组成、精英型知识分子的危害、知识分子的背叛和知识分子传统的衰落——探讨了可能产生的启示,最后以萨伊德的知识分子立场为例点出一个参照系。

  • 标签: 知识分子 译介
  • 简介:网络的发展,其动态性、及时性、互动性特征,促进了译介学的整合与发展。网络发展既会带来机遇与挑战,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译介学到底应该如何应对网络的发展呢?

  • 标签: 网络 译介学 翻译元素 比较文学 文学翻译 翻译目标
  • 简介:本文选自《武装力量与社会》2013年1月号,作者系瑞典国防学院领导与管理学系埃里克·海德伦德。该文从军衔制和军官教育视角分析了瑞典军队的文人统制,得出了"主观和客观文人控制之间的平衡会随着内外政治和军事环境的变化而重新调整"的观点。

  • 标签: 《瑞典军队的文人统制》译介
  • 简介:《不够知己》是民国时代学者温源宁所写的当代名人小传。作品以幽默风趣的英式散文风格,传神地展示了当代名人的性格特征,书中的不少篇章,得到很多杂志的争相翻译转载,从而使得本书在其读者群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由于书中的传主多是当代名人,本书的读者中自然少不了传主本人及其支持者。这些读者中不少人对于本书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书中的某些描述是对他们的诽谤和侮辱,但这其实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误读。事实上,本书在其译介和传播的过程中,负载了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即重塑中国现代散文的使命。

  • 标签: 幽默 英式散文 人物小传 传播
  • 简介: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于一直寻求文化走出去、希望获得国际认可的的中国文学界和文化界犹如打了一支强心剂,中国文学寻求世界地位的过程取得了重大的肯定。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莫言就已经跻身国内一流的文学家行列,和同时期的贾平凹、路遥、王安忆、陈忠实、刘震云等著名作家享誉国内文坛,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可以说才让莫言真正在国内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作家。

  • 标签: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译介 海外 作品 中国文学
  • 简介:长期以采由于“文化启蒙主义”一元论价值观的影响,学界在论及苏曼殊的翻译成就时,一贯强调其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翻译,忽略了他对东方印度文化-文学的译介之功。作为深究内典的翻译家,苏曼殊的印度文学译介填补了近现代翻译史上的诸多空白。他在译介印度文化时对“必关正教”的批评、对纯文学审美价值的关注,体现了他对东方文明的偏爱和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审慎反思,更表现了苏曼殊文学审美现代意识的初步觉醒。这在中国文化-文学现代转型之初都是难能可贵的。

  • 标签: 清朱民初 苏曼殊 印度文学 翻译文学
  • 简介: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方面的译介要早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的律诗《长征》的英译,引发了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研究的兴趣,并逐渐成蓬勃发展之势。本文从毛泽东的诗词译介、《毛主席语录》的英译、毛泽东的讲话、书信和文章的译介以及战略理论的英译这四个方面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译介情况做了详细的梳理。

  • 标签: 英语世界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语录》 战略理论 译介
  • 简介:{摘要}译介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是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translationstudies),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传统的翻译研究目的是为了总结和指导翻译实践,而比较文学学者则把翻译看做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他把如何一个翻译行为的结果,都作为一个既成事实加以接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他对文学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

  • 标签: 译介学 谢天正 创造性叛逆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的发展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文化译介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借助当前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有效挖掘中原文化的潜力,译介中原文化,形成中原文化推动力的策略,以期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

  • 标签: 中原文化 文化强省战略 译介
  • 简介:摘要:中国文学作品承载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文学 译介 传播
  • 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舞台上一直活跃着他忙于救国救民的身影。面对列强瓜分中国之势,面对水深火热之中挣扎的民众,他赤诚的爱国之心让他一直怀着救国的梦想,并不断地探索着救国之道。作为主张通过维新变法实施救国方案而未能达到预期救国目标的失败者,

  • 标签: 形象建构 维新变法 救国救民 新中国未来记 哀希腊 政治小说
  • 简介:早在1908年,鲁迅发表于东京《河南》月刊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均写于1907年),就高度评价易卜生的个性精神;仲遥在《学报》第10期上发表的《百年来西洋学术之回顾》,对易卜生也有介绍。1914年……

  • 标签: 易卜生 早期中文译介 中国 文学传播 戏剧
  • 简介: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麦克利什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做更加深入及系统的研究,对麦克利什的作品及成就,国内译介情况、特点、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并简要对比其著名诗作ArsPoetica的三个中译本。

  • 标签: 麦克利什 译介作品 译介特点及影响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