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内印度刺猬蛋白(Ihh)表达水平变化对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与意义。方法2018年5月至12月手术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31例软骨终板(CEP)组织标本,体外分离人CEP细胞培养至P3代,随机分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分别添加Ihh信使RNA质粒、空载体和Ihh沉默RNA质粒,质粒转染培养48 h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标本Ihh及相关指标的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染色观测细胞表型。3组实验数据因方差不齐,呈正态性分布,选择Welch检验,Games-Howell法组间多重比较。结果质粒干预CEP软骨细胞Ihh水平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0.79±0.09,0.31±0.20,0.04±0.03)、Ⅱ型胶原(Col Ⅱ) (0.18±0.08,0.49±0.14,1.13±0.2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0.78±0.17,0.51±0.12,0.37±0.06)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670、37.650、26.070,P<0.01)。RT-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 mRNA(3.13±1.21,0.92±0.18,0.39±0.22)、Col Ⅱ mRNA(0.66±0.13,1.03±0.24,1.64±1.32)和MMP-13 mRNA(9.17±2.35,1.04±0.27,3.56±0.26)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70、15.890、34.732,P<0.01)。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Ihh和MMP-13在过表达组最强,敲减组最弱,而Col Ⅱ在敲减组中最强,过表达组最弱。结论下调软骨细胞内Ihh表达可明显增加Col Ⅱ,减少MMP-13,维持细胞表型,进一步延缓CEP软骨细胞退变。

  • 标签: 印度刺猬蛋白 软骨终板 Modic退变 质粒转染
  • 简介:实验通过建立运动终板阻断以及运动终板阻断后横断大腿皮肤、肌肉神经、血管与小腿的联系的蟾蜍动物模型,重复“疲劳——休息——疲劳——针刺”。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针刺对促进力竭的蟾蜍腓肠肌收缩能力恢复的作用,其机理有别于神经生理学上的镇痛机制,存在着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的外周机制。

  • 标签: 运动终板 收缩能力 恢复 疲劳
  • 简介: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胫前肌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和着色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运动终板 失神经肌肉 保护作用 腓总神经 对照组 胫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应用。方法分析经临床及影像确诊34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69个,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24个(34.8%);Ⅱ型40个(58%);Ⅲ型5个(7.2%);其中34例患者中单发43例(62.3%),多发为26例(36.7%);终板炎多发生在下腰段位置。结论腰椎终板骨软骨炎能造成患者腰痛,MRI能有效地诊断终板炎。

  • 标签: 磁共振 脊柱 终板骨软骨炎
  • 简介:本文用SDH-AchE结合法染色,光镜下观察了不同负荷训练的小白鼠胫骨前肌的肌纤维型和运动终板的变化。本研究证明:间歇跑训练组的红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自肌纤维及中间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多;连续跑训练的白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中间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多,红肌纤维数量无明显改变。雄性鼠三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呈一致性显著增加;雌性鼠三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连续跑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间歇跑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三型肌纤维上的运动终板数量百分比无明显改变。本文就观察结果讨论了这些变化的生理意义。

  • 标签: 鼠纤维型 小白鼠 组织化学 运动终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在低场MRI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52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终板骨软骨炎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中共累及终板119个,按Modic分型Ⅰ型44个(37%);Ⅱ型61个(51%);Ⅲ型14个(12%)。分布在腰4、5骶1相对缘的多见。结论MRI是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理想检查方法,能反映该病的病理特点。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终板骨软骨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简称椎体终板炎,是一种发生于软骨的无菌性炎症,多由于椎间盘变性引起。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局部积液,可引起椎间盘炎症、黄韧带增厚、周围组织炎等。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30例,分别发生于颈椎、胸椎及腰椎,

  • 标签: 椎体终板 成像效果 磁共振 终板骨软骨炎 CT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治疗椎体终板炎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电针和推拿手法治疗椎体终板炎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本次临床观察证实,经治疗后,病人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均有较好的改善,自身对比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推拿结合治疗椎体终板炎有显著疗效。

  • 标签: 推拿疗法 电针疗法 椎板炎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10例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采用经终板入路,术中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注意保护下丘脑神经结构和防止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9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9例正常生活,1例患者术后生活自理。随访14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视力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额下终板入路显微切除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结构和穿支动脉,术后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终板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I型MRI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II型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高信号、T2WI混杂等高信号,III型表现为邻近椎体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

  • 标签: 低诊断 炎低 终板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五个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Stand-alone OLIF或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28例;年龄(62.8±8.13)岁(范围:51~78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例、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17例、腰椎峡部裂伴或不伴椎体滑脱症2例、腰椎退行性侧凸4例。L3,4 2例、L4,5 21例、L2~4 3例、L3~5 4例、L2~5 3例、L1~5 2例。术前骨密度:T值>-1 SD 7例、T值-1~ -2.5 SD 24例、T值<-2.5 SD 4例。其中高髂嵴5例。融合节段:单节段25例、双节段5例、三节段3例、四节段2例。术中均发生终板损伤,共发生于39个椎间隙40个终板,1个椎间隙上、下终板均有损伤,余为单终板损伤;上终板损伤35个、下终板损伤5个;合并椎体骨折3例。发生终板损伤节段融合器位于Ⅰ~Ⅱ区3枚、Ⅱ~Ⅲ区31枚、Ⅲ~Ⅳ区5枚。主要观察指标为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椎间隙高度及融合器位置等。结果术中损伤终板的原因包括患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28例、术者操作不当9例、髂嵴过高5例、终板解剖形态变异5例、椎间隙明显狭窄4例、使用的融合器偏大3例及混合因素12例。所有患者获得(18.5±8.1)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发生融合器横向移位3例,Stand-alone OLIF 1例、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35例均出现融合器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7例行Stand-alone OLIF者二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隙高度术后均获得良好地恢复,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出现较大的丢失,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6±2.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3±0.74)分,ODI由术前36.3%±7.4%恢复至末次随访时9.6%±3.5%。末次随访时除3例不能明确外,余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为91.4%。结论OLIF术中终板损伤的发生率较高,终板损伤既有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有手术操作的原因。终板损伤与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下降、融合器沉降或移位密切相关,部分病例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故需加强终板损伤的预防,一旦出现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并严密随访。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中并发症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板骨折引起椎间盘退变和Modic改变的影像学随访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终板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1年随访。患者均采用MRI检查,分析比较随访前后患者的Modic改变、椎间盘退变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入选46例患者共230个腰椎椎间盘,均发生Modic改变;随访1年后,46例患者共185个腰椎椎间盘发生Modic改变,Modic改变多发于L5 ~ S1[38.92%(72/185)]、L4 ~ L5[40.0%(74/185)]节段。随访1年后,46例患者的椎间盘分级3 ~ 4级率高于出院前[70.43%(162/230)比60.43%(139/230)],6 ~ 8级率低于出院前[8.70%(20/230)比15.22%(35/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4.646,P<0.05)。椎间盘分级同级患者的表现扩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为(23.47 ± 2.86)分,高于出院前的(9.15 ± 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4,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适用于终板骨折引起椎间盘退变和Modic改变诊断和追踪随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盘退化 骨折 终板 Modic改变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研究,以针对不同的型进行优化治疗。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两年间以MRI确诊的172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分型。结果172例患者共累及终板278个,其中累及单个终板18例,累及多个终板154例。Modic分型,其中Ⅰ型退变86个,Ⅱ型退变147个,Ⅲ型退变42个。278个受累终板中,腰1-骶1均有累及。结论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诊断中应用MRI效果良好,可清晰显示,较易进行分型,对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MRI 分型 腰椎终板骨软骨炎 指导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终板间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的疗效,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腰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比较。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中老年腰椎失稳腰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0.6±3.7)岁,其中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终板间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终板组),另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对照组)。术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术后配支具下床时间。术后2年内固定去除时比较两组终板间隙CT平描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终板间隙高度因承压承旋下降值、腰椎前曲度下降值、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评分。比较术后约3、6个月、1、及2年时内固定去除时两组X线像显示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结果 患者资料收集范围均分别为住院病历资料、随访资料及内固定去除时病历资料,其中内固定去除时间为术后(23.6±2.2)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23.6±30.4)、(141.7±28.4) min,术后失血量(164.3±50.7)、(193.4±60.8) ml,术中术后输血例数14例、15例(两组每例均2 U),术后引流量(350.1±72.4)、(390.3±99.1) ml,引流管拔除时间(73.0±0.6)、(74.0±1.90) h,术后终板间隙(12.6±0.2)、(11.9±1.0) mm,腰椎前曲度(16.1±1.0)°、(15.8±1.9)°,配支具下床时间(7.6±0.9)、(6.8±0.5)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约2年时两组CT平描终板间隙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8.2±21.7)%、(39.8±13.7)%,移植物松动退出分别为0例、1例,终板间隙下降值分别为(1.2±0.3)、(1.8±0.6) mm,腰椎前曲度下降值分别为(1.1±0.2)°、(1.9±0.9)°,JOA腰背痛评分分别为(0.76±10.7)、(0.87±8.7)分。其融合面积、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2指标P<0.05,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下降值、JOA腰背痛评分3指标接近但终板组优于对照组。X线像示终板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3个月内差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开始一致,至1、2年时两组相同。结论中老年骨化的腰椎终板间行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与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比较,其融合面积大,椎体间隙稳定程度高,腰背疼痛减轻。

  • 标签: 腰椎 脱位 移植 椎体终板
  • 简介:PyeSR等征选英国Aberdeen地区一个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或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骨赘形成、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这些影像学特点在腰椎间盘退变人群的联系程度。使用一个分级(从0级到3级)的半定量方法评估椎间隙(L1/L2到L4/L5)中这些影像学特点的情况。使用线性模型来分析这几个特点和患者表现出来的结果的关系,分析beta系数和95%可信区间。结果:共有286男性(平均年龄65.3岁)和299女性(平均年龄65.2岁)参与这项研究,行椎管造影,包含了2340个腰椎节段。一共有73%的腰椎节段具有骨赘,26%具有终板硬化,以及37%具有椎间隙狭窄。随着骨赘严重程度的增加,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的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而随着终板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椎间隙狭窄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各个椎间水平均符合这种情况。联系最大的是骨赘与终板硬化的关系(beta系数=2.7;95%CI2.4.3.1)。终板硬化和椎间隙狭窄之间的beta系数是1.9(95%CI1.7,2.1),而骨赘和椎间隙狭窄的beta系数较弱,为1.2(95%CI1.1,1.3)。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椎间隙狭窄 硬化 终板 骨刺形成 骨赘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caspase-9抑制剂对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取3月龄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序贯消化法获取细胞原代培养,以1%FBS培养48h为诱导凋亡条件。实验分为1%FBS凋亡组、caspase-9抑制剂组(Z-LEHD-FMK)及DMSO对照组,分别处理细胞48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procaspase-9,activecaspase-9及activecaspase-3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aspases-9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26.3±2.56)%与1%FBS组(40.8±0.84)%及DMSO组(40.2±1.56)%相比凋亡率较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blot检测caspases-9抑制剂组activecaspase-9及activecaspase-3较1%FBS凋亡组及DMSO对照组表达均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9抑制剂能明显抑制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型药物。

  • 标签: caspase-9抑制剂 胎牛血清 软骨终板 凋亡
  • 简介:慢性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病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脑积水对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研究认为,术中终板造瘘是治疗和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但是其疗效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终板造瘘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终板造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体松质骨和终板Hounsfield Units(HU)对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价值,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告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男21例,女51例;年龄(62.7±3.9)岁(范围37~69岁)。融合器沉降定义为随访时腰椎CT矢状位融合器突破终板>4 mm,依据术后1年时椎间融合器的沉降与否进行分组,18例患者纳入沉降组,54例患者纳入无沉降组。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盘高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上、下固定椎的松质骨和终板HU值,采用ROC曲线分析融合器沉降时的椎体松质骨和终板临界HU值。结果沉降组18例患者中14例融合器突破进入L4下终板,4例融合器突破进入L5上终板。两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松质骨和终板HU值测量的ICC值为0.872。沉降组L4椎体松质骨HU值为125.9±18.6、L5椎体松质骨HU值为158.7±17.7,均低于无沉降组(L4:155.6±26.5;L5:182.4±29.7)。沉降组L4下终板HU值为278.7±24.2、L5上终板HU值为235.9±30.8,均低于无沉降组(L4:331.6±55.9;L5:273.8±55.7)。ROC曲线显示融合器沉降的L4松质骨、L5松质骨、L4下终板、L5上终板临界HU值分别为146、172、307和254。结论椎体松质骨和终板HU值对于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对于低于临界HU值的患者,术前应交待发生融合器沉降的风险,术中尽可能选择较大的融合器十分必要。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