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环氧合-2(COX-2)-765G〉C(rs2041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5年10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总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集有关COX-2—765G〉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罹患风险相关性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病例一对照研究,包括2891例胃癌患者和4967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湿示,COX-2.765G〉C(rs2041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罹患风险有关[OR=1.70,95%CI(1.21,2.38),P=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COX-2—765G〉C(rs2041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相关[OR=2.24,95%CI(1.70,2.96),P=0.000],但在高加索人群和美洲人群中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在显性遗传模型下,COX-2—765G〉C(rs20417)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罹患风险的相关性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1,95%CI(1.41,3.14),P〈0.001].结论COX-2—765G〉C(rs20417)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尤其以亚洲人群的风险增加为明显。

  • 标签: 胃癌 基因多态性 环氧合酶 2(COX-2) 风险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为医学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全库检索《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本次研究主题“还原性谷胱甘肽”,查询医学文献资料,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解毒、保护肝细胞膜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应用中,对多种原因引发的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如糖尿病、肾病、肝损害、肿瘤患者辅助治疗以及帕金森病等。结论逐渐将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机制深入,并有效应用于临床机制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进展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ACE)基因多态性与腹主动脉瘤(AAA)的相关性。方法检索截止至2015年12月发表各数据库评价ACE基因多态性与AAA关系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0篇文献满足纳入标准,共6845例纳入研究,其中AAA患者3226例,健康对照3619例。隐性基因模型比值比(OR)=1.21(95%CI=0.94~1.55,P=0.13),等位基因模型OR=1.20(95%CI=1.01~1.41,P=0.03),显性基因模型OR=1.31(95%CI=1.05~1.63,P=0.02)。敏感性分析根据吸烟、高血压及血脂紊乱三项对各个统计资料进行评估,6篇文献符合条件,隐性基因模型OR=1.43(95%CI=1.04~1.98,P=0.03),等位基因模型OR=1.20(95%CI=1.01~1.41,P=0.03),显性基因模型OR=1.35(95%CI=1.06~1.73,P=0.02)。结论相比于等位I基因,D等位基因个体可能具有更高的AAA易感性,但由于现有标本量及种族差异的限制,需用广泛大样本统计得以完善。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腹主动脉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在甲亢治疗中,监测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指导临床药物调整,T3、T4、TSH是敏感而可靠的指标。本文观察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5例治疗4周以后.T3、T4、TSH的变化,结果发现4周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T3、T4恢复正常,但TSH仅有轻度变化,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部分患者临床上已有药物性甲减的表现。T3、T4已恢复正常,但TBH仍在正常偏低水平。本文结果提示在甲亢治疗初期(治疗后1月至数月),由于治疗前过高的T3、T4,对垂体TSH的抑制作用尚未完全缓解,故TSH不能准确地反映甲亢治疗初期甲状腺功能变化。因此,临床上甲亢治疗的最初几月中,药物剂量的调整应据临床症状及T3、T4测定,TSH仅作参考。

  • 标签: 甲亢 T3 T4 TSH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CYP2C9-1075A〉C及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在服用华法林汉族人群中分布特性及其与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方法PCR-SSP法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CYP2C9-1075A〉C及VKORC1-1639G〉A基因型,UPLC-MS测定血药浓度,以国际标准化比值评价药效学。结果313例服用华法林患者中检测到CYP2C9*3AC34例,CYP2C9*2AC1例,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0.86%和0.32%。CYP2C9*2和CYP2C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6%和97.14%。VKORC1-1639G〉AAA261例,GA51例,基因突变率分别83.39%和16.29%。313例服用华法林患者血药浓度为(0.51±0.18)(0.21~2.51)mg·L-1,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63±0.60(0.91~3.62)。基因多态性与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为未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研究汉族人群CYP2C9-1075A〉C及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对制订安全有效的华法林给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药动学 药效学
  • 简介: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教授实验室与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实验室合作,经5年多努力,发现癌细胞中遗传物质载体染色质中的增强子一旦失控,就会过度强化附近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异常、甚至癌变。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组蛋白上找到了调控基因活性、抑制癌变的“开关”。该成果为未来个体化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思路。近日,《细胞》杂志刊登了这一重要成果的论文。

  • 标签: 癌基因活性 “开关” 个体化治疗 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 遗传物质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生、扩增、浸润、扩散及转移与机体免疫息息相关。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T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本文就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各型病理类型中的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使用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分为联合组和一般组,给予一般组患者常规治疗+异甘草酸镁治疗,给予联合组患者患者常规治疗+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高于一般组患者的66.7%(x2=6.70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与一般组患者的8.3%比较无明显差异(x2=0.223;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使用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异甘草酸镁 还原型谷胱甘肽 疗效 观察
  • 简介:背景:BALB/cC57BL/6小鼠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近交品系,但是自主运动后如何科学、合理选择行为学实验方法和指标,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分析比较自主运动后BALB/cC57BL/6小鼠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学指标差异,为探讨运动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选择合理的行为学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将2.5月龄BALB/c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跑轮运动组,应用VitalView软件记录小鼠自主跑轮运动。跑轮运动4周后,通过DCX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新生神经元;新异臂探索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分析比较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探索能力。结果与结论:①BALB/c小鼠平均每天运动量约是C57BL/6小鼠的2.56倍(P〈0.001)。②跑轮运动后两种品系小鼠海马DCX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多。③跑轮运动后两种品系小鼠探索新异臂和新物体的次数、围绕新异臂和新物体探索的时间和距离均较对照组增高(P〈0.001),其中BALB/c跑轮组的探索能力优于C57BL/6跑轮组(P〈0.05)。④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C57BL/6跑轮组寻找平台的时间缩短,小鼠到达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探寻的时间和距离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是,BALB/c跑轮组和对照组间水迷宫实验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运动能促进BALB/cC57BL/6小鼠海马神经发生;新异臂探索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能够用于检测运动后两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中BALB/c的学习记忆能力优于C57BL/6小鼠,但运动后BALB/c小鼠不适合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 标签: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自主运动 BALB/C 小鼠 C57BL/6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某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分配方式选用随机分配法,前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药物,后者采用阿替普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到,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较高,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满意度也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而言,选用阿替普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部分,提高恢复力,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替普酶 拜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