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主题是“检测治疗肝炎”。据估算,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约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属于主要卫生挑战,影响到全球3.25亿人。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世界卫生组织 乙型肝炎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临床检验方式以及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86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检验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乙肝病毒携带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面抗原阳性伴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10例,转化为肝癌的3例,转化为慢性肝炎4例,二对半为小三阳25例,二对半为大三阳为27例。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进行临床检验能够更准确的获得患者的病情结果,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乙肝发病率的降低。

  • 标签: 乙肝病毒 携带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对哺乳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携带产妇14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的进行检测,并将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分级,分析产妇血清不同HBVDNA浓度级对乳汁HBVDNA阳性率。结果当产妇血清HBVDNA<500copies/ml时,74例产妇的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零,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500~1e6copies/ml时,30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例,阳性率为10%(3/30),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为≥1e6copies/ml时,41例产妇乳汁中检出HBVDNA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87.8%(36/41)。结论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达到或超过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大幅度增加;而当产妇血清HBVDNA浓度小于1e6copies/ml时,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低。

  • 标签: HBV DNA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临床检验方式以及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检验 乙肝五项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乳汁中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探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血清与乳汁中HBV-DNA表达情况及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和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的表达量来选择是否采用母乳哺育婴儿。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乳汁
  • 简介:目的:心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携带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有焦虑障碍的乙肝携带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焦虑障碍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焦虑障碍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之后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携带焦虑障碍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 焦虑障碍 干预效果
  • 简介:1例49岁女性患者,因左侧面部疼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及左眼睑外侧至左鼻翼旁部位阵发性针刺样剧烈疼痛,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稍缓解,用药15d后四肢开始出现皮疹伴瘙痒,逐渐加重。临床医师排除疾病因素,临床药师积极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查看用药情况,结合药品说明书和文献资料,考虑皮疹与卡马西平有关,建议暂停该药,改用奥卡西平治疗,检测HLA-B^*1502等位基因,并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患者皮疹好转,基因检测结果为HLA-B^*1502阳性。后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奥卡西平缓解疼痛,未再使用卡马西平,患者无皮疹发生。

  • 标签: HLA-B^*1502 三叉神经痛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携带患者实施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患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120例在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治疗的肺结核合并乙肝携带,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0例,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常规组采取肝泰乐护肝治疗,干预组采取肝泰乐护肝联合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比不同方案的运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后AST、ALT、HBV-DNA水平及肝损害、更改方案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乙肝携带患者实施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可预防患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

  • 标签: 乙肝携带 肺结核 替比夫定 乙肝病毒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对PICC护理门诊需求的调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78例肿瘤患者,制定PICC护理门诊需求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肿瘤患者对PICC正面评价高于负面评价(P<0.05)。通过调查问卷得知文化程度、经济基础以及疾病的不同,对PICC护理门诊需求也有所不同,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不同,患者对PICC护理服务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PICC护理门诊,让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丰富的护理人员坐诊,尽可能的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自我潜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让PIC应用更加广泛。

  • 标签: 门诊需求 肿瘤 PICC护理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医院门诊护理中PICC专科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10月-2017年8月,实施PICC专科护理前,我院PICC带管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择选2017年9月-2018年5月,实施PICC专科护理后,我院PICC带管患者91例,作为观察组。对PICC专科护理的价值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治疗依从性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PICC专科护理实施于医院门诊护理中,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医院 专科护理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护理门诊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将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PICC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PICC护理门诊接受PICC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按时复诊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179.53±17.14)天、按时复诊率为94%,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以上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护理门诊的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按时复诊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PICC 规范化管理 护理门诊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ICC护理门诊的建议及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PICC置管500例患者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均接受PICC护理门诊PICC置管护理,评价置管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平均PICC置管时间(175.58±15.69)d,按时复诊率92.00%(460),并发症发生率17.00%(85),总满意率为97.00%(485)。结论PICC护理门诊的建设,并落实规范化管理具有必要性,可获得理想PICC置管时间、按时赴诊率,可控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表现满意度较高,故认为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护理门诊 规范化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研究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于本院的98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研究展开采用平均分组方式,每组例数各为49例,分组采用计算机抽取方式,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延续护理后整体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更加优越,观察组患者经过延续护理后并发症改善情况显著,较对照组下降14.69%,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各项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满意率,降低患者出院后心理负担,可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延续护理 输尿管结石手术 携带双J管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围绕‘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制定方案,根据具体原因制定相关措施,对实施前后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进行比较,并对实施前后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维护等候时间、门诊预约率以及维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有利于缩短PICC门诊患者维护等候时间,提高患者门诊预约率以及对维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PICC 门诊患者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肿瘤患者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这些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9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6%(14/90)。常见并发症有导管脱出或回缩、穿刺部位感染、穿刺部位渗血、皮肤过敏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结论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患者会在间歇期带管出院,期间易出现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并定期进行回访,了解患者情况,并及时对患者存在的疑虑进行解答,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肿瘤 门诊PICC维护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门诊PICC导管维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148例肿瘤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ICC置管时间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关护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全面护理,提高患者自我维护能力和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由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关护 PICC置管术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