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肌肉拉伤的原因出发,并其采取相应的肌肉拉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 标签: 肌肉拉伤 训练 军校学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流产术中应用骶韧带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早孕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宫颈旁主韧带麻醉,按照常规人工流产术操作。研究组给予骶韧带注射利多卡因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出血量、镇痛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出血量,研究组、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2.3ml、21.2m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9%,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骶韧带阻滞麻镇痛效果佳,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骶韧带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作为间接MR影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共选取采用MR影像诊断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42例,MR检查工作,需要借助扫描仪及专用的线圈,采用双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后交叉韧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109°ACL损伤的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86.21%。PCL线阳性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3.10%。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ACL损伤指数为101±10.2,ACL正常指数为115±9.7。PCL指数损伤指数为3.75±0.85,ACL正常指数为4.95±0.58。结论PCL角<109°及PCL线阳性为ACL损伤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ACL损伤无法通过敏感性进行判断,PCL角度及指数越小,增加了ACL损伤的发生可能性,在对ACL损伤进行诊断时,需要借助关节镜。为了提升ACL损伤检出率,应结合ACL信号、角度及骨挫伤等直接或间接影像来完成诊断工作。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间接MR影像 前交叉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改良的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方法用于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患者中,观察和评定其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入并治疗的22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患者都纳入此文数据研究资料,对22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患者都实行改良的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方法,对22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患者的治疗优良合计率是95.45%,治疗之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数值比较于治疗之前,出现统计学评分数值对比研究意义。结论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患者采取改良的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方法呈现较优效果,对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展示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的韧带重建手术 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之间收治的3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3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中,显效者22例,有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治疗时,应遵循尽早确诊、及时处理、全面修复的治疗原则,从而促进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尽快恢复至正常。

  • 标签: 膝关节韧带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中的5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8例男以及20例女,均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93%,高于护理前56.89%(χ2=13.98,P=0.00),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膝关节屈曲受限,1例患者出现关节不稳。结论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 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损伤之一,尤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常见。韧带损伤后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二次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最后发展成习惯性扭伤、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问题。因此,采用合理的康复理疗及踝关节运动训练的方法,有利于踝关节的稳定及功能恢复。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 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提高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康复水平。方法对3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进行针对性精心护理,使患者术后得到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其中1例出院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性的精心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交叉韧带 关节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腹股沟区肿块为首发的子宫圆韧带囊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妇产科医生加深对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认识,术前仔细体检及超声检查,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手术中熟悉腹股沟区解剖,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子宫圆韧带 囊肿 手术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好发于亚洲人群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继发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OPLL为亚洲人群颈脊髓受压的常见病因,首先由日本学者Tsukimato于1960年报道[2]。Fujimori等[3]通过对1500例日本病例的CT扫描分析发现,颈椎OPLL的发生率可达6.3%(男性8.3%,女性3.4%)。OPLL根据骨化物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局灶型、节段型、连续型和混合型[4]。由于颈椎OPLL进展缓慢,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神经症状,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

  • 标签: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及在现代治疗中关于重建替代物及等长构建的概念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进展形成进一步的介绍及了解,为今后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诊治进展
  • 简介:背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以脊髓背侧受压为特征的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且手术方式多样。目的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6年6月接受小关节内侧开槽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治疗的48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男23例,女25例;年龄34-69岁,平均52岁,短节段(≤3个)32例,多节段(〉3个)16例。10例合并硬脊膜骨化。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87个月,平均34.8个月。术前、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分别为2.31±2.67、0.71±1.07,下肢VAS评分分别为1.75±2.25、0.56±0.89,mJOA评分分别为6.33±1.89、9.15±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疗效方面:优15例,良16例,优良率为64.8%。根据JOA评分计算平均改善率为60.0%。术中硬脊膜撕裂10例,术后脑脊液漏4例,末次随访未见明显脊柱后凸畸形。除1例因邻椎出现黄韧带骨化加重再次手术,其他患者均无二次手术及神经功能恶化。结论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以短节段受累为主,通过感觉平面等定位体征结合影像学明确责任病灶尤为重要。合并硬脊膜骨化的病例并不少见,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在椎板切除减压过程中,小关节内侧开槽更为合理,正确使用高速磨钻和椎板钳是避免神经症状加重的关键。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硬脊膜骨化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骨在后纵韧带中异化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颈椎脊髓病变的常见原因。颈椎OPLL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前者包括密切随访、物理治疗及口服止痛药物等;后者包括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单开门成形术以及后路椎板切除术等。颈椎OPLL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尽相同,本文对颈椎OPLL手术治疗的预后相关因素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对项韧带钙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针刀治疗组)和对照组(推拿、理疗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在疼痛、肿胀、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在治疗项韧带钙化效果显著。

  • 标签: 小针刀 项韧带钙化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几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研究进展,以期实现康复治疗的优化,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和机制;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依据;ACL术后对周围肌力、稳定性、活动度、理疗、平衡功能的康复治疗;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一些阐述与分析。结论早期术后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减少膝关节的内外粘连,缩短康复时间,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以及运动能力。

  • 标签: ACL损伤 康复治疗 综述
  • 简介:髌骨不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髌骨不稳的原因较多,且有多种方案治疗髌骨不稳,如胫骨结节止点内移、外侧髌韧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股骨滑车成形术等。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tellofemoralligament,MPFL)在维持髌骨稳定方面起主要作用,是髌骨静力性稳定机制中最重要的结构。研究证明,在治疗髌骨不稳的术式中,MPFL重建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本文综合学习了相关文献,对MPFL重建术的手术技巧、优缺点进行了概括,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

  • 标签: 内侧髌股韧带 滑车发育不良 髌骨不稳
  • 简介:摘要韧带连接骨与骨,为明显的纤维组织,或附于骨的表面或与关节囊的外层融合,以加强关节的稳固性,以免损伤。当遭受暴力,产生非生理性活动,韧带被牵拉而超过其耐受力时,即会发生损伤。韧带部分损伤而未造成关节脱位趋势者称为捩伤。韧带本身完全断裂,也可将其附着部位的骨质撕脱,从而形成潜在的关节脱位、半脱位乃至完全脱位。本文以在训练中急性韧带损伤的防护与康复训练研究为课题,以期给旁人以借鉴。

  • 标签: 韧带损伤 防护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148例,均采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的方法治疗,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93.24%(138/148),手术优良率为74.32%(110/14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疗效与术前病程、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术前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等因素相关。结论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当中,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病程、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术前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等因素,都会对手术疗效产生影响,应加以注意。

  • 标签: 手术治疗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疗效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