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各种灾难和事故频繁发生会导致骨折和神经损伤事件时常出现,而骨折愈合与神经损伤之间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本研究在综合检索和分析维普网和知网资料的过程的基础上,对有关神经损伤和骨折愈合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借鉴。探讨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神经损伤对于同一个病体的骨折愈合方面存在的影响、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等。

  • 标签: 神经损伤 骨折愈合 神经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力环境与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的应力环境进行讨论。结论适合人体力学的固定器材的研制和改进,以及固定方式的改进已使得临床骨折愈合显著提高,愈合时间缩短,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减少。

  • 标签: 骨外科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行固定术后骨延迟愈合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15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经处理后均痊愈,随访6-2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所有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胫腓骨骨折固定术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对临床医师技术和医疗设备要求都较高,术前、术中及术后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有可能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固定术 延迟愈合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0月-2010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32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病人进行随访,找出骨不愈合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骨不愈合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骨折类型及局部损伤情况、手术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内固定不确切和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不当等。结论可靠的内固定、术中软组织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重要措施;骨不愈合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骨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自2005年6月~2011年2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3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术后7~15个月骨折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愈合是一种合理、临床效果满意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不愈合 交锁髓内钉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SP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用兔作下颌骨骨折的动物模型,分别于骨折前1天及骨折后第1、4、7、14、28天取骨断端组织标本作成石蜡切片并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以探讨SP在骨组织,特别是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P在骨组织及其周围软组织中广泛表达;从骨折后第7天出现增强,第14天到第28天表达最强。结论在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SP在骨组织细胞上的表达增强,SP对骨折愈合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SP 下颌骨 骨折愈合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老年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5例在我院接受老年骨折临床护理资料,均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结果经过舒适护理之后,老年骨折患者愈合及功能恢复加快,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治愈信心不断增强。结论老年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与舒适护理服务有着重要关系。

  • 标签: 老年骨折 并发症 舒适护理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中有不少的跟骨骨折患者来医院就诊,对这些患者采用手术修复治疗,能够让其关节面变得平整,改善其跟骨变宽以及隆起部位。所以,目前采用该种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该手术手的愈合问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随着患者基数的增加,如何让患者术后不愈合的情况得到缓解就很重要了,本文就这类情况进行了简单探讨。

  • 标签: 跟骨骨折 手术切口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锁定钢板固定制定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20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取出内固定物,清理骨折断端的疤痕以及硬化的骨面,将骨髓腔钻通,并沿着股骨干轴放置锁定钢板。对于未能充分显露的钢板两端锁定孔需在X线透视下经皮下置入螺钉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在骨折端进行充分植骨。结果2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平均(10.2±0.5)周;术后17例患者的患肢长度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其余3例患者的患肢均缩短或增长1~1.5cm,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效果较好。

  • 标签: 锁定钢板固定 儿童股骨骨折 术后不愈合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四肢骨折愈合的因素,对临床治疗提供比较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2010年至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36例四肢骨折愈合的病例,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并发症、过早进行功能性锻炼、手术操作不当是造成骨折愈合的原因中的前三名,分别占到了33.33%,30.56%,22.22%,另外固定器械不利、感染等也是造成骨折愈合的原因。结论骨折后不愈合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寻找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让患者得到比较好的愈合效果。

  • 标签: 四肢骨折 不愈合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18例不同因素所致的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进行分析其中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护理方法。结果18例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者,经过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均最终恢复到骨愈合标准。结论针对肱骨骨折愈合的患者进行分析其原因并对症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是治疗肱骨骨折愈合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肱骨骨折 术后不愈合 原因分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人类椎体骨折与兔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各时间段内MRI表现的相似点对照动物模型相同时间段的病理变化,从而利用MRI成像技术对人椎体骨折时间进行判定。方法1)回顾分析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按照椎体骨折后MRI检查时间分为7组,分析椎体骨折时间与骨髓信号的改变。2)同年龄相近体重的雌性成年健康青紫兰兔1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2只。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行兔椎体基础MRI检查,按时间段行MRI及病理学观察。通过人类椎体骨折各时间段骨髓MRI信号改变,并结合病理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人椎体骨折骨折区骨髓信号变化分为水肿型、不均匀型、复原型及脂肪型,兔较人椎体愈合要快。表现为水肿型、不均匀型、复原型。根据MRI信号改变,人椎体骨折与动物椎体骨折在人类椎体骨折30天与兔椎体骨折2天的信号变化相似,呈长T1WI、长T2WI信号,即I型(水肿型);椎体骨折30-90天与兔1-6周骨髓信号变化近似,信号分布不均,呈点片状边界清,即II型(不均匀型);椎体骨折90-120天与兔8周骨髓信号近似,椎体信号与邻近骨髓相似,即III型(脂肪型);但人椎体骨折愈合过程T=120天时出现脂肪型,即MRI下呈短T1长T2信号,动物则无。结论MRI可通过对椎体骨折后骨髓信号改变的分析评判椎体骨折愈合程度。

  • 标签: 椎体骨折 MRI成像 外伤时间
  • 简介:通讯作者张小军(1977-),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与骨病。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伤科接骨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7月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两组,一组不使用伤科接骨片为对照组,一组使用伤科接骨片为实验组,对其骨折愈合进行影像学随访分析。结果9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影像学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提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科接骨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显著促进作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愈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诊3~10个月平均6个月钢丝环扎加张力带联合固定组30例中依据[1]陆裕朴等膝关节功能评定法29例优良,有1例发生退钉导致伤口感染,再次手术治疗,术后优良。髌骨爪固定组5例中采用记忆合金固定3例优良,采用分体式髌骨爪+克氏针钢丝2例术后均出现伤口不愈合,再次手术。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是髌骨骨折合适的固定方法。

  • 标签: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 张力带 固定 髌骨爪
  •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百年校训,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通过“一个理念引领、两个品牌先行、三类教育贯穿、四类文化营造”,大力推动优良学风建设,助推立德树人不断取得新实效。

  • 标签: 立德树人 学风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 校训 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切口在治疗跟骨骨折时与切口不愈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0至2013年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病人,均进行手术治疗,采取两种手术切口,即外侧“L”形延长切口和外侧横切口,对两种切口在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不愈合的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外侧横切口较外侧“L”形延长切口,切口不愈合的发生明显少于后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侧横切口在治疗跟骨骨折时,手术操作简便,能够明显减少切口不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外侧横切口 外侧&ldquo L&rdquo 形延长切口 切口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