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尾部创面是临床常见疾病,复杂的创面常涉及皮肤、皮下组织、骨组织三维结构的缺失,通常既伴有广泛的软组织缺损,又合并不同程度死腔,故尾部创面的修复需要同时考虑外形和功能的问题。植皮或者简单的局部皮瓣转移通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制订修复方案还需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5例尾部创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何根据致患者全身因素和局部创面,如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条件,制订个性化的修复方案,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骶尾部 外科皮瓣 复杂创面
  • 简介:摘要尾部畸胎瘤(SCT)是胎儿时期常见肿瘤之一。近年,SCT产前诊断率显著提高,如何正确规范地进行产前咨询,把握胎儿外科干预指征与方法,加强围生期随访评估、生后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长期随访等,将对SCT患儿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笔者拟参考国内外胎儿SCT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胎儿SCT产前诊治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胎儿SCT规范的产前诊治策略制定与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 骶尾部畸胎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胎儿水肿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分期修复策略修复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20年 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8~74岁。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6 cm~22 cm×14 cm,术后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Ⅱ期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血管情况以及创面部位、大小、深度制订个性化修复方案,采用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6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4例,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10 cm×8 cm~25 cm×18 cm。9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供瓣区则采用背部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后皮瓣或肌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情况以及随访时皮瓣或肌皮瓣外观、质地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1例患者皮瓣或肌皮瓣成活;1例患者臀上动脉穿支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予以清创切除后,将皮瓣向远端推进。8例患者创面直接愈合;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出现皮瓣下感染,1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静脉充血,1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肌皮瓣下血肿,1例逆行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患者出现切口渗液、裂开,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术后均未见肿瘤复发。出院后随访2~5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皮瓣或肌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结论在Ⅰ期彻底清创、VSD治疗的基础上,Ⅱ期采用血运丰富的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臀大肌肌皮瓣或者游离/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创面,方法可靠,供区损伤小,治疗效果较佳。

  • 标签: 伤口愈合 骶尾部 放射性溃疡 臀部穿支皮瓣 臀大肌肌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失禁性皮炎(IAD)是大小便失禁引起的并发症,是失禁病人常见的问题。因肛周和会阴部经常受尿渍粪便的不良刺激而引起,出现瘙痒及不适感,甚至造成皮肤破溃及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皮炎 大小便失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部位在盆腔/尾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随访远期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治的原发于盆腔或尾部NB患儿16例(男8例,女8例)的初诊年龄、原发瘤灶部位、瘤灶大小、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等临床特征。对规律治疗随访的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总结患儿术后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位诊断年龄23.0(5.7~102.0)月龄,6例(37.5%)≤12个月。患儿均进行了化疗,中位化疗疗程6(1~8)个疗程;15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完全切除12例,占80%,手术方式以经腹为主(86.7%,13/16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3.5(8~136)个月,3例(18.8%)患儿术后骶骨缺如,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5年总生存(OS)率100%。结论单中心总结显示,盆腔和尾部区域NB患儿生存率高。肿瘤完全切除联合化疗治疗是有效的措施。术后永久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见。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盆腔/骶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寄生胎(fetus-in-fetu,FI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FIF的认识。方法对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出生的1例新生儿FI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寄生胎”、 “胎中胎”、“双胎畸形”、“畸胎瘤”和“fetus-in-fetu”、“parasitic twin”、“teratoma”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Embase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自2009年至2019年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1周岁内发现的FIF患儿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母孕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尾部不规则混合性肿块,生后见肿块上有不完整的肢体形状,手术切除后恢复好,随访至4月龄生长发育正常。文献检索共收集53篇文献,包括本例共57例,其中男24例(42.1%),女30例(52.6%),未描述性别3例(5.3%);产前诊断11例(19.3%);寄生部位在腹膜后26例(45.6%);合并其他出生缺陷7例(12.3%);术后预后好45例(78.9%)。结论FIF系罕见疾病,多见于腹膜后,产前诊断较难,应与畸胎瘤鉴别,治疗后预后较好。

  • 标签: 寄生胎 双胎畸形 畸胎瘤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 总结了一例尾部Ⅲ期压力性损伤案例的治疗心得。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伤口局部情况,分析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运用湿性愈合理念对伤口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积极正确的创面处理方法以及敷料的正确应用,使患者压力性损伤愈合,减轻了痛苦。结论:在对压疮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压疮治疗的好转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湿性愈合 护理心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转移皮瓣配合VSD持续负压引流修复尾部压疮缺损的护理探究。方法:30例尾部压疮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在前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尾部压疮患者行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转移皮瓣 VSD持续负压引流 骶尾部修复 压疮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例新生儿尾部巨大畸胎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新生儿的保暖、瘤体的护理和家长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管理,提供营养支持、管路护理、伤口的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工作。结果:患儿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伤口护理、耐心细致的喂养,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新生儿尾部巨大畸胎瘤治愈是至关重要的。经过手术切除,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能保证患儿顺利出院,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骶尾部巨大畸胎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预防小儿尾部压疮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的53例患儿作为对象,患儿均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将其制作成减压水袋,对接触部位进行按摩,观察预防压疮的效果。结果 53例患儿均未出现尾部压疮,患儿住院时间7-15天,均值为(9.5±2.3)天,出院时,皮肤恢复正常,有弹性。结论 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在预防小儿尾部压疮中,作用比较明显,加快病情恢复,要重视。

  • 标签: 小儿骶尾部压疮 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成熟畸胎瘤10例,囊肿癌变(包括尾肠囊肿癌变及畸胎瘤癌变)3例。29例患者外院手术入路均为后入路,其中1例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接受再次前残留囊壁、切除,其中25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4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及MRI显示残留囊壁均完整切除,愈合。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处理对前囊肿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残留囊壁完整切除及会阴部愈合尤为重要。

  • 标签: 骶前囊肿 囊壁残留 会阴部顽固性窦道 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形成的特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结果29例前囊肿切除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表皮样囊肿9例,皮样囊肿7例,成熟畸胎瘤10例,囊肿癌变(包括尾肠囊肿癌变及畸胎瘤癌变)3例。29例患者外院手术入路均为后入路,其中1例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接受再次前残留囊壁、切除,其中25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4例为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联合经腹入路。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及MRI显示残留囊壁均完整切除,愈合。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处理对前囊肿术后囊壁残留并会阴部顽固性患者的残留囊壁完整切除及会阴部愈合尤为重要。

  • 标签: 骶前囊肿 囊壁残留 会阴部顽固性窦道 经会阴弧形切口入路
  • 简介:摘要:吊斗铲更换主绷绳或对大臂进行维修保养时,需将340吨重的大臂水平放置地面。吊斗铲大臂与尾部配重保证了设备的前后平衡,所以在大臂下放过程中和下放后,需对尾部配重进行精准支护,以保持设备的平衡状态。本文通过对设备重力计算、支护点分析、风险考量等多方面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吊斗铲尾部支护工艺,该工艺能够安全稳定的完成设备的检修任务。

  • 标签: 吊斗铲尾部 受力点分布 支护 液压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合并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因PJI住院治疗的患者197例,男96例、女101例,年龄(62.02±13.54)岁(范围26~86岁)。髋关节95例(48.2%,95/197),膝关节102例(51.8%,102/197);形成者68例(34.5%,68/197),未形成者129例(65.5%,129/197)。病原体培养结果阳性162例(82.2%,162/197),培养阴性35例(17.8%,35/197);其中高毒力病原体感染者48例、低毒力病原体感染者69例、其他感染者45例。PJI的诊断采用2011版美国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标准,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血清学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尿素、肌酐、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病原体培养。将患者根据是否形成分为两组,分析检验结果的差异及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患者与无患者各项血清学检查值及合并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病原体感染组形成率(52.1%,25/48)高于低毒力病原体组(27.5%,19/69)、培养阴性组(40.0%,14/35)和其他组(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9,P=0.009)。革兰氏阳性组形成率(37.7%,40/106)与阴性组(29.2%,7/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1,P=0.318);单独感染组形成率(35.6%,47/132)与混合感染组(17.6%,3/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9,P=0.392);非耐药病原体组形成率(35.7%,46/129)与耐药病原体组(24.2%,8/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1,P=0.353)。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其他系统感染(OR=4.426,95%CI:1.095,17.884)和高毒力病原体感染(OR=2.633,95%CI:1.171,5.918)是PJI患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OR=0.436,95%CI:0.205,0.927)是PJI患者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形成对慢性PJI患者常规血清学检测水平无影响,病原体的各种特性中只有毒力因素显著影响形成。对存在其他系统感染、高毒力病原体感染的PJI患者应警惕形成。

  • 标签: 假体相关感染 关节成形术,置换 血清学检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孔扩大成形、丛神经减压治疗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丛神经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7~54岁,平均38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均为Ⅱ区;神经损伤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标准分级:完全损伤2例,部分损伤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7~12.0个月,平均6个月。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腰干及S1神经孔周围结构,直视下行孔扩大成形、松解骨折块及骨痂压迫的S1神经根及腰干,不稳定骶骨骨折者同时行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评价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BMRC标准)等观察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有1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探查发现骶骨骨折完全愈合且S1神经孔完全闭塞,无法完成孔成形术而终止手术。手术时间70~22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450~2 800 mL,平均1 100 mL。术后复查X线片、CT示孔扩大成形明显,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BMRC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4例,未恢复1例。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腰干及S1神经孔周围结构,直视下孔扩大成形、松解骨折块及骨痂压迫的S1神经根及腰干,是治疗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丛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骶骨 骨折 减压术,外科 骶丛神经 骶孔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颌面部感染合并复杂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7月—2019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颌面部感染合并复杂患者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36~60岁。患者术前行面部CT检查,计算体积;术中对进行充分清创,清创后组织缺损体积为5 cm×3 cm×2 cm~10 cm×5 cm×3 cm。腹腔镜下切取100~300 mL大网膜填充组织缺损区域,保留大网膜右侧动静脉作为供区血管蒂,分别与受区面动脉及颈外静脉进行吻合。术后观察大网膜成活情况、受区再次感染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0天、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检查移植大网膜血运情况,头面部CT检查组织缺损区域填充情况。术后随访,观察面部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及供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4例患者移植大网膜术后均成活,无再次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0天、1个月,移植大网膜血运良好,大网膜填充区域形态良好,未见无效腔形成。术后随访6~10个月,面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颌面部感染合并复杂后,患者面部外观及功能良好,腹腔镜的应用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 标签: 外科手术 感染 复杂窦道 颌面部 大网膜游离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汤治疗病综合症的疗效。方法:筛选本科室2017年5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病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品片+复汤治疗,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心率检查结果、心功能改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是77.5%,观察组是9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复窦汤 治疗 病窦综合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