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和常规换药两种方法处理开放性骨折后其创面细菌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1例开放性骨折且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男88例,女33例;年龄为4~75岁,平均39.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16h,平均6.0h.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清创及内固定、外固定或截肢术,根据术后伤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VSD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0.6±17.0)岁,术后伤口应用VSD持续创面引流;换药组61例,男4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7.3±13.4)岁,术后创面常规换药处理.分别取两组患者的感染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比较其创面的细菌学结果.结果VSD组60例患者分离出60株细菌,共8种病原菌.换药组61例患者分离出69株细菌,共11种病原菌.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细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SD组占83.3%(50/60),换药组占91.3%(63/69)];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致病菌[VSD组为36.7%(22/60),换药组为49.3%(34/69)].VSD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20.0%(12/60),换药组为60.9%(4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中仍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VSD组占83.3%(10/12),换药组占81.0%(34/42)],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VSD组为9.1%(2/22),换药组为44.1%(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开放性骨折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创面行VSD能明显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细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引流术
  • 简介: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该院400例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立即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尿液分析仪检验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镜检有红细胞的有]66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24例。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阴性镜检有红细胞的有12例,镜检无红细胞的有198例。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检测潜血反应需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联合进行,尤其是显微镜检查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是尿液分析仪无法替代的。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潜血反应 镜检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时有效的治疗处置方法,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方法将30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发生输液外渗后即用75%酒精湿敷于肿胀部位;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湿热敷,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h实验组局部肿胀完全消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长对治疗过程满意度评价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75%酒精湿敷治疗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湿热敷,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 标签: 75%酒精 湿敷 小儿输液 外渗
  • 简介:据文献报道:透析人群中处于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可达30%~50%,严重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1],因此尽早发现处于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本次研究旨在比较使用非感染性导管和使用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体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导管 C-反应蛋白 动静脉内瘘 蛋白水平 非感染性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形态学的CT和磁共振(MR)影像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A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5例,用3.0T的扫描仪行MR检查,用3D矢状磁化预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获取3D数据。1月后,所有参与者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然后静脉注射11C-PIB600MBq,并再次行PET/CT检查。完毕后,用统计参数图-8(SPM8)软件对MRI和PET/CT影像进行重建,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志愿者相比,不管是MR还是PET/CT影像,AD患者两侧颞叶区域灰质均明显减少(P<0.001);与MR影像对比,PET/CT影像所示的变化区域更大。结论基于体素形态学的CT和MR影像均可对AD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但CT的敏感性更高。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形态发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单层培养细胞总RNA提取过程中先行细胞消化或离心富集对所提RNA质量是否产生影响。方法培养NGF诱导的PCI2细胞,采用Trizol试剂提取RNA:离心组(A)先将贴壁生长细胞经胰酶消化、离心获得细胞沉淀,加入1mlTrizol进行RNA提取;直接组(B)将培养液弃尽后直接加入Trizol试剂(1ml/10cm2瓶壁)进行RNA提取;均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A完整性,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RNA浓度和OD260/OD280比值。结果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直接组出现3条清晰的条带(28S、18S和5s条带),离心组在电泳末端5S区出现粗大的条带。两组OD260/OD28比值相似,约为1.6。直接组组间样品间RNA浓度相差较大。结论采用离心法和直接法提取贴壁细胞总RNA,先行细胞离心富集增加了RNA降解机会,直接法提取的RNA质量较高,考虑对后续实验的影响,直接法更优于离心法。

  • 标签: 单层培养细胞 RNA提取 离心法 直接法
  • 简介:目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周围腺体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个浸润性导管癌和23个纤维腺瘤的DWI图像,测量瘤区(G1)、近瘤区(G2)、远瘤区(G3)及对侧正常腺体区(G4)ADC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差异。结果41个浸润性导管癌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1.13±0.16)×10-3mm2/s,而23例纤维腺瘤D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平均ADC值(1.69±0.18)×10-3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浸润性导管癌自G1区至G4区ADC值逐渐升高,其中G1与G4区、G2与G4区、G1与G2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与G4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各区与对侧正常腺体G4区之间及G1与G2区之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周围区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近瘤区ADC值测量,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周围浸润及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纤维腺瘤
  • 简介:目的:对比解剖钢板和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30例,重建钢板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均优于重建钢板组,且骨折断端解剖对位关系的恢复比重建钢板更为精确。结论: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较佳方法。

  • 标签: 锁骨骨折 解剖钢板 重建钢板 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外科诊断为腹股沟疝的住院病人,收集时间为2001年4月至2014年4月,共计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无张力修补术组50例,传统疝修补组,50例。评价无张力修补术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2月复发率。结果我们研究发现无张力修补术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2月复发率分别为(32.7±12.9分钟、3.9±0.5天、2%;55.7±23.8分钟、5.4±1.3天、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疝修补,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减少术后12月复发率。

  • 标签: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3-01
  • 简介: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C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h内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含有丰富的FⅧ、纤维蛋白原(Fib)、Vwf、Fn、X;冷沉淀中含有的FⅧ理论上是相当于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浓缩10倍[1],容量少,效果好,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治疗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产妇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方面获得明显疗效[2].

  • 标签: 冷沉淀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仪 虹吸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临床上翼状胬肉撕除法与切除法的术后疼痛情况。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翼状胬肉消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撕除组和切除组,每组人数分别为46例和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对40例切出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级人数为8例、I级人数为15例、II级人数为11例、III级人数为6例,而撕除组0级人数为14例、I级人数为18例、II级人数为8例、III级人数为6例。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上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翼状胬肉的消除手段宜选择撕除法,以此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并且疗效相当,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多虑平副作用明显突出,而米氮平副反应则更轻,用药依从性更好,更适合抑郁症治疗。

  • 标签: 翼状胬肉 切除法 撕除法 疼痛比较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台血凝仪在D-二聚体检测方面各自的优势与差异。方法选择一天内的标本30份,先后在两台仪器上进行D-二聚体检测,前后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一致率为93.3%。一例CP-2000阳性而STAGO阴性,一例STAGO阳性而CP-2000阴性。

  • 标签: 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4-02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86例,按照体质指数划分标准分为三组:体重正常组37例,超重组31例,肥胖组1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及近期生存率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三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不同体质指数不影响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近期生存时间。

  • 标签: 人体质量指数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直肠癌根治术
  • 简介:背景:目前正畸后牙多以黏结颊面管来替代黏结带环来控制牙齿位置和方向,但磨牙位置靠后,磨牙颊面管的黏结相对困难;同时,后牙咀嚼受力相对较大,造成颊面管更易脱落。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正畸黏结剂黏结牙颊面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正畸治疗患者,每例患者右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左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详细记录4个月内颊面管黏结后的脱落情况。同时分别以3MTransbondTM结果与结论:3MTransbond光固化树脂黏结剂、3M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人离体第一磨牙,模仿口腔正常环境和温度,冷热循环10000次后测定黏结抗剪切强度。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组和3M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组的脱落率分别为10.80%和24.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两种黏结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3M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强度高于3M化学固化黏结剂。提示3M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较3M化学固化黏结剂更适合磨牙颊面管的黏结。

  • 标签: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颊面管 脱落率 3M 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米非司酮在不同生理阶段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所128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及绝经情况将患者分为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3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米非司酮治疗1疗程后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随访6个月时围绝经期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育龄期组患者(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且子宫肌瘤复发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生理的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09-02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超声和增强CT(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在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ce协作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2月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超声、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1.4软件计算出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并绘制ROC曲线,得出Q^*值,进行X检验。结果共17篇(1682例)文献被纳入。超声、CECT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62、0.61和0.92、0.86。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二者Q^*值(0.7718和0.7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与CECT诊断价值相当,但超声的特异度高于CECT。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