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生性软骨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掌、指骨生性软骨合并病理性骨折8例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彻底除病灶后取自体髂骨块植入,用钢板或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8例病人,术后随访8~3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复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生性软骨合并病理性骨折行块状固定,骨折愈合好,不需外固定,关节可早期活动,手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内生性软骨瘤 病理性骨折 自体髂骨植骨 肿瘤 骨骼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非性手术治疗生性软骨的的效果。方法肿瘤并完全破除病变囊腔,不治疗58例手部生性软骨,其中单发42例,多发16例,合并病理骨折12例。结果58例中46例获得随访,2例复发,1例恶变,其余病例手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未再发生病理骨折。结论手部生性软骨彻底术后不必,可获得足够的稳定性。

  • 标签: 内生性软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多孔生物陶瓷人工修复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缺损大小0.12-47.58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降解、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1例单纯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完全降解。10例可见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缺损。

  • 标签: 良性骨肿瘤 骨缺损 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 骨替代材料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术治疗孤立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囊肿采用病灶清除固定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切口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及复发。结论:术治疗囊肿效果较好。

  • 标签: 骨囊肿 手术治疗 植骨内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手部软骨合并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 2019-1至 2019-9收治的 6例软骨合并骨折的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其中 5名患者接受骨肿瘤术, 1例患者接受骨肿瘤、克氏针固定术。结果 6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软骨,术后随访复查 2~1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暂时未见复发。参照 Kazwcki手部软骨术后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 4例,良 1例,中 1例 [1-3 ]。结论 采用骨肿瘤术(克氏针固定或者不固定)治疗手部软骨合并骨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生软骨瘤 骨折 骨肿瘤刮除 植骨
  • 简介:软骨是手部常见的骨肿瘤.我院自1995~2000年共收治此类病人34例,分别行肿瘤术及术,包括自体及异体移植材料.现分析如下.

  • 标签: 手部 内生软骨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指指骨软骨单纯术与2种治疗方法的结果。方法1990年7月~200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手指指骨软骨28例,其中单发性软骨22例,多发性软骨6例。单纯行肿瘤术8例,肿瘤松质条填塞20例。结果术后随访27例,随访时间2年~8年6个月,平均4年3个月,肿瘤无一例复发及癌变。结论手指指骨软骨术后可不必,彻底完全除病变组织是防止软骨复发的关键。

  • 标签: 手部内生软骨瘤植骨刮除复发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经过病理确诊的髂骨软骨的报道,结合文献复习,以加深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的认识。

  • 标签: 髂骨骨软骨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治疗骨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O"型臂导航下磨钻治疗的骨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8.4±10.9)岁(范围2~44岁);病程1周~3年,平均14.2个月。病灶部位:股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4例,胫骨远端1例,腓骨近端2例,肱骨远近端各1例。术中应用"O"型臂导航确定病灶部位,通过1~4 cm小切口剥离肌肉软组织至面,放置通道拉钩,将磨钻注册为导航识别设备,逐步磨瘤巢表面骨质,以刮匙瘤巢送病理学检查;根据导航图像用磨钻扩大磨除病灶,结束前再次"O"型臂X射线机扫描确认磨范围。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手术前后行CT病灶扫描,进行影像学对比病灶是否有残留或复发。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结果18例手术时间40~175 min,平均89.3 min,其中建立导航图像所需时间为(18.0±4.1)min(范围13~22 min)。手术切口长为(2.7±1.1)cm(范围1~4 cm)。所有患者均达到病灶完全,术后病理全部证实为骨瘤。全部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24 h患者均自主下地活动,术后第3至7天疼痛性质和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疼痛基本消失。18例术前VAS为(5.33±1.24)分,术后第3天为(2.79±1.32)分,术后第7天为(1.86±1.21)分,术后1个月为(0.86±0.93)分,术后3个月为(0.33±0.48)分,术后6个月为(0.09±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0,P<0.001)。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症状缓解无复发,影像学病灶无残余无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100%。结论"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治疗骨瘤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而高效的技术手段,术中精确定位及磨范围大于瘤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骨瘤,骨样 手术导航系统 刮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椎骨软骨最好发于颈椎,特别是在关节突、椎板、椎弓根等附件区域,但发生于腰椎椎板者少见。本文分析一例第5腰椎椎板软骨病例,通过分析可知,脊椎骨软骨罕见,发生于椎板的软骨有着与长管状软骨相似的特征,CT和MRI对脊椎骨软骨诊断有较大价值,对引起症状者,应尽早手术切除。

  • 标签: 脊椎 骨软骨瘤 椎板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30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膝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次在外院诊断为滑膜炎,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2002年6月10日来我院就诊。病人平素健康,无特殊既往史。体检:一般情况可,体温正常,左膝部活动受限,肿胀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阵发性加剧。髌骨下方及双则压痛明显,浮髌试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于2002年6月15日行左膝关节滑膜切除术。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基于CT表现的髁突软骨分类方法及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4年7月治疗的79例髁突软骨患者。依据CT分为Ⅰ型(外生型)和Ⅱ型(弥散型),依据分类选择不同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1个月(6~120个月)。结果:Ⅰ型(外生型)64例(81.0%),Ⅱ型(弥散型)15例(19.0%)。Ⅰ型又可分为5种亚型,前/前内侧(56.2%)、后/后内侧(4.7%)、内侧(15.6%)、外侧(6.3%)、巨大型(17.2%)。对Ⅰ型患者的治疗以单纯瘤体切除术为主,Ⅱ型则需采用髁突次全切除及正颌手术治疗或全切除术及肋软骨瓣转移重建术。在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复发、髁突吸收及新畸形形成,患者面形基本得到恢复。结论:基于CT影像学特点对髁突软骨进行分类,对术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软骨瘤 髁突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