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中ATF4与RPL4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组织中ATF4与RPL41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两者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意义。结果:ATF4、RPL41在宫颈癌与宫颈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F4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P〈0.05)。RPL4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254,P〈0.05)。结论:ATF4与RPL41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局部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ATF4 RPL41 宫颈癌 发生发展 局部侵袭
  • 简介:p16是kamb和kolnik于1994年初首先报道的一种新型抑癌基因。已证实p16基因位于人9号染色体的p21区域,其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这个部位的缺失、突变易发生恶性肿瘤。p16基因的重要性不亚于p53和RB肿瘤抑制基因、甚至更为重要。为了探讨p16的表达及在胃癌中的意义,

  • 标签: 胃癌 抑癌基因P16 P16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表达 9号染色体
  • 简介:目的:探讨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新鲜组织标本基因组DNA抽提、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3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样本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率为10.00%,突变率为10.00%,两者之和为20.00%,癌旁组织样本中未发现缺失和突变,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胃肿瘤 P16基因 PCR-SSCP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RNAi抑制E6基因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已验证有效的表达针对E6基因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质粒转染到宫颈癌细胞CaSKi中,提取宫颈癌细胞总RNA并利用AgilentHuman1A寡核苷酸表达芯片检测RNAi后CaSKi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最后实时PCR检测CDKN2B(p15)和MKI67来验证芯片分析结果。结果:与CaSKi/PSN相比,共有2765个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其中有2709个上调基因(包括代谢相关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凋亡基因等)和56个下调基因(包括原癌基因、DNA结合和转录基因、代谢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和发育相关基因等)。实时PCR结果表明CDKN2B(p15)和MKI67的变化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联合应用RNAi和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可以为研究HPV16E6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制提够更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途径。

  • 标签: 宫颈癌 HPV16 E6基因 RNA干扰 基因表达谱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对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了我院有史以来的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别就16例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特点、组织学观察、临床表现及病理鉴别诊断等多方面进行病理分类和对比。结果;发现心脏恶性肿瘤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好发于心房,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肿瘤的类型多,组织构象相似性多,鉴别诊断困难。结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应以光镜组织学观察为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等特殊染色作为辅助。

  • 标签: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与治疗 临床病理分析 发病年龄 组织学观察 病理标本
  • 简介:目的:鉴定LRP16与ART-27的相互作用,推测LRP16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涉及到的信号途径。方法: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ART-27可与LRP16相互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回复验证、免疫共沉淀及GSTpull-down等体内、体外方法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LRP16与ART-27在体内、体外均可形成复合物。结论:ART-27是LRP16的特异性结合蛋白,二者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RP16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信号传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LRP16 ART-27 蛋白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淀 GST pull-down
  • 简介:目的了解P16蛋白在外阴磷癌、外阴非瘤性上皮内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正常外阴皮肤中的表达,探讨P16与外阴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正常外阴皮肤中P16的阳性率有高于其他三组的倾向,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外阴鳞癌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而外阴非瘤性上皮内病变与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期肿瘤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期(P<0.05),中低分化组P1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结论P16在外阴磷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呈较高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P16表达缺失与外阴癌变有关。

  • 标签: 外阴癌 癌变 阳性表达率 上皮内瘤样病变 正常组织 P16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16例施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残胃癌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D2根治性残胃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残胃切除,1例中转开腹姑息性残胃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时间180~265min,平均(229.1±27.7)min,术中出血量45~160ml,平均(89.4±-30.2)ml,淋巴结清扫13~27枚,平均(19.9±3.3)枚.术后住院时间9~17d,平均(11.2±1.9)d.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患者术后随访10~46个月,3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例死于肝脏转移,1例死于腹膜转移,存活14例.结论腹腔镜下残胃癌手术切除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残胃癌 腹腔镜 胃切除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一般前中颅窝底肿瘤在目前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切除并不困难,但侵及颅眶并沟通的肿瘤人路困难,全切除率低,手术难度较大,仍是神经外科医生棘手难题。本文讨论了儿童颅眶沟通肿瘤的生长特点、诊断,具体手术人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16例患儿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侵及范围不同而分别采用了翼点眶外侧壁人路、改良翼点额底硬膜外眶顶人路二种手术方式.前一种手术人路7例.后一种手术人路9例。原则上一般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6例,视神经纤维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脊索瘤2例。术后患JLI~E球突出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眼球活动障碍4例,术后视力好转10例,上睑下垂3例.术前已失明2例及4例视力仅为光感患儿无恢复。结论:手术治疗是儿童颅眶沟通肿瘤这类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既便是单眼失明不能恢复也仍可保住患儿生命及眼睛外形,术后残余肿瘤行放疗可减少复发。

  • 标签: 儿童颅眶沟通肿瘤 手术人路 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颅底肿瘤手术有较快的发展。为积累和交流经验,本文总结了16例颅底恶性肿瘤病例,探讨手术径路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今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切除的16例颅底恶性肿瘤病例资料,探讨手术径路、修复方法,总结生存、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6例中前颅底手术12例(13次手术,其中1例两次前颅底手术),侧颅底3例,后颅底1例。6例硬脑膜切除后用额骨骨膜、颞肌筋膜、阔筋膜和人造硬脑膜修复,颅底缺损3例用钛网、1例用玻璃钢,其它只用额骨骨膜和/或帽状腱膜和/或肌肉修复,皮肤缺损3例用带血管蒂皮瓣、2例用转移皮瓣修复。颅底手术后生存时间为1~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8例术后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0个月,4例术后未控,4例无瘤生存。7例出现较轻微的并发症。结论: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前、侧、后颅底手术径路进行颅面联合手术可以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同时配合术后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颅面联合进路 颅底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 手术径路
  • 简介:背景和目的:颅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内、眶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内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眶沟通性肿瘤 球后眶内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的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序列一致。结论:16srDNA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 标签: 小鼠 病原菌 16s RDNA 多聚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在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肝提拉法(liverhanging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肝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肝短、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肝提拉法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 简介:Objective:TolookforthefurtherevidenceforHPVL1HPV16E6,HPV18E6andEBVascarcinogenicfactorsinlaryngealcarcinoma.Method:weexaminedrepresentativenumbersofspecimensfromlaryngealcancerwithhighlysensitivePCRtechniqueforthepresenceofHPVL1andhigh-risktypesHPV16E6,HPV18E6andEBVLMP1.Results:UsingPCRdetection,7.3%sampleswereHPVL1positive,52.03%wereHPV16E6positive,30.89%wereHPV18E6positiveand9.13%wereEBVLMP1positive.ThelowincidenceofHPVL1andhighincidenceofHPV-16E6andHPV18E6genessuggestthatHPVmightbeintegratedintotumorcells.OurresultssupportaroleofHPV-16andHPV-18infectioninthepathogenesisoflaryngealcarcinomainChina.Conclusion:IntegrationofE6intohostgenomeandstableexpressionofthesegenesmaybeassociatedwiththecarcinogenesisoflaryngealcarcinoma.HPV-16andHPV-18maysynergisticallyfunctiononthepathogenesisoflaryngealcarcinoma.Ourresultssuggestanassociationoflaryngealcarcinogenesisandinfectionwiththehigh-riskHPVtypes16,HPV18andEBV.

  • 标签: 爱泼斯坦病毒 喉癌 EBV 病毒感染 HPV-16 HPV-18
  • 简介:Objective:Fusogenicendogenousretroviralsyncyti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formationofsyncytiotrophoblastsinhumanplacenta.Apartfromitsexpressioninplacenta,brainandtestis,syncytinhasalsobeenfoundinmanycancers.Althoughsyncytinhasbeenproposedtoserveasapositiveprognosticmarkerinsomecancers,theunderlyingmechanismisunclear.Theaimofthisstudyistoevaluatetheeffectsofsyncytinexpressionontheinvasivephenotypeofmelanomacells.Methods:Theeukaryoticexpressionplasmidforsyncytin-EGFPwasconstructedandtransfectedintoB16F10melanomacells.TheeffectofsyncytinontheinvasionpotentialoftumorcellswasevaluatedinB16F10sublinecellsthatstablyexpressedsyncytin-EGFPfusionproteinorEGFPalone.Results:TheB16F10sublinesthatstablyexpressedsyncytin-EGFPorEGFPalonewereestablishedrespectivelyandconfirmedbyimmunofluorescentandimmunoblottingassay.SyncytinexpressioninB16F10cellswasassociatedwithdecreasedcell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invasion.Multinucleatedgiantcellsthatcontainedasmanyasfivenucleiwereinducedinsyncytin-expressingcells.Inaddition,syncytinexpressiondidnotalterthesensitivityofB16F10cellstotrichosanthin,atoxinthatdamagessyncytiotrophoblastsmoreefficientlythanothertissues.Conclusions:Theseresultssuggestthatsyncytinexpressioninsomecancersmayconfinetheirinvasionpotentialandthusserveasapositiveprognosticfactor.更多还原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黑色素瘤 细胞核 侵袭 抑制作用 表型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中的两个因子P16蛋白和CyclinD1,并探讨其与外阴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外阴鳞癌的阳性表达无论是病例数还是阳性指数与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的阳性表达在正常外阴皮肤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鳞癌之间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外阴鳞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期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而CyclinD1低于Ⅲ+Ⅳ期(P<0.05)。高、中分化的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CyclinD1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而且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良性病变中P16蛋白的失活不明显。而在癌变后,P16蛋白的失活明显,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越下调。相反,CyclinD1是细胞增殖的促进因子,在外阴癌变后,CyclinD1表达明显增加,促进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CyclinD1和P16蛋白呈负相关。

  • 标签: P16蛋白 CYCLIN D1 外阴鳞癌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特点.方法:对1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前细胞学涂片进行回顾分析,重点观察细胞学及其结构在诊断上的特点.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常呈团状结构,细胞排列成乳头状,大部分可见纤维轴心,少部分乳头无纤维轴心.细胞团及散在细胞内可见核淡染、核内假包涵体及核沟.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表现为:①细胞团乳头状结构.②核淡染、核内假包涵体、核沟.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靠指标.

  • 标签: 甲状腺乳状腺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