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脂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患者患者中应用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内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片和神经节脂等常规药物治疗,而B组患者则进行早期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得分逐渐下降(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得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其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早期运动疗法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塞米松与七叶皂钠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2011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的1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单用地塞米松的对照组,和给予地塞米松与七叶皂钠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上,观察组患者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七叶皂钠,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并能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七叶皂苷钠 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神经节脂与高压氧高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小儿脑瘫,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方案,神经节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脂治疗,高压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脂和高压氧治疗。比较四组患儿治疗后DQ值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DQ值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四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0.0%、77.5%、95.0%,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节脂与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 小儿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脂在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9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产儿,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加以神经节脂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脂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早产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七叶洋地黄双滴眼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5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患者 30 例(患眼为 30 眼)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n=15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黄斑水肿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 七叶洋地黄双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 2 个月后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治疗 2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 七叶洋地黄双滴眼液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疗法与神经节脂钠联合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脂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全血还原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失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疗法 神经节苷脂钠 中老年重症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阳性患者的阴道唾液酸酶阳性的比例及相关性调查及意义。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者进行HC2方法行HPV高危型检测并同时进行妇炎知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测试的患者,就其中的HPV阳性与阴性结果分别与细菌性阴道病的三种酶的阳性进行对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二者同时检测计2372人;HPV阳性者444人,阴道唾液酸酶阳性98人;HPV阴性1928人,其中唾液酸酶阳性人236,阳性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而过氧化氢酶与白细胞酯酶阴性组与阳性组差别不大P>0.05。结论积极预防及治疗阴道唾液酸酶阳性有助于在HPV阳性的转归方面提供帮助。

  • 标签: HPV高危型感染 阴道唾液酸苷酶阳性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和胃癌组织中8-OHdG的水平,探究8-羟基脱氧鸟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均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0例,慢性胃炎患者15例。正常对照20例,来自健康人群志愿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的8-OHdG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研究对象胃组织中8-OHdG水平,并分别对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8-OHdG水平以及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及正常对照组胃组织8-OHdG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8-OHdG的表达状况与胃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高中分化腺癌中,8-OHdG的表达情况明显低于低分化的腺癌(p<0.05)。患者胃癌组织中8-OHdG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8-OHdG的水平变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血清8-OHdG可能为辅助胃癌诊断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8-OHdG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胃壁的深度以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等状况密切有关,可作为病理活检中辅助标志物判断胃癌病变。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胃癌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片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片,每次50mg,每天3次,同时口服非索非那定60mg,每天2次。对照组单独口服非索非那定60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4周后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1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片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片 非索非那定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优于单纯给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观察脑肌肽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天;给予观察组患者脑肌肽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静滴,1次/天,尼莫地平片口服,3次/天,两组均治疗20天。采用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MMSE各项评分均在治疗后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好,组间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在治疗后显著提高,观察组分值更高,组间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24/37),P<0.05。结论脑肌肽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作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显著增强脑组织血流量,促进大脑神经代谢,减少自由基损伤,降低缺氧性损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神经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苷肌肽注射液 尼莫地平片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两组均接受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球蛋白(GLB)、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安全有效方案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普萘洛尔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脂钠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脂钠注射液,一个疗程后(10天)观察急性脑梗死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8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节脂合用依达拉奉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巴斯汀联合雷公藤多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8例,其中对照组单独使用依巴斯汀治疗,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雷公藤多,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雷公藤多方案有助于控制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进展,改善症状,以及保证患者临床治疗安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依巴斯汀 雷公藤多苷 症状评分 安全性
  • 作者: 卜学军1谷晓昱1王虹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1-03-13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3期
  • 机构:卜学军1谷晓昱1王虹2【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12-01传染性软疣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是一种良性病毒性皮肤病,多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自体接种[1]。2005年1月~2007年1月,笔者用外涂碘酊联合局部注射无环鸟苷方法治疗传染性软疣2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公藤多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紫癜性肾炎患儿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常规抗过敏及抗血小板治疗,其中观察组口服泼尼松片,治疗组联合用雷公藤多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5%优于治疗组7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IgA较观察组明显下降。结论雷公藤多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毒副反应低,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紫癜性肾炎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注射液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复方甘草酸注射液40ml,1d1次静点;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d1次口服。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d1次口服,疗程均为21d。结果治疗第21天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4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注射液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优于单纯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复方甘草酸注射液,对照组30例用多稀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两组均治疗一个月,观察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在肝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 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究经节脂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缩短,DQ得分提高,血浆NSE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脂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上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