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机械通风直接空冷岛在运行中遇到自然危害有两种,而且都与气候有关。第一种是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热风回流和第二种是影响经济运行的散热管整冻结。文中解释了热风回流的含义,详述了它的危害严重性和应采取措施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首次提出了近似冷却效率岛与空冷平台高度H与宽度B的量化关系。至于散热管束冬季受冻以示例说明并阐述了设计与运行所采取的防冻技术等。

  • 标签: 火电机组 直接空冷岛 热风回流危害 er与H与B关系 防冻技术
  • 简介:参考IEC6121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及IEC61730—2:2004《光伏组件安全鉴定》的试验方法,对有不同类型隐裂电池片的组件进行环境测试和安全测试,利用EL测试分析对比测试后各隐裂电池片的变化趋势,对有隐裂电池片组件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隐裂 EL 标准测试
  • 简介:对水面舰船尾流气泡的半径随其所处深度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比较了海水压力和气泡中气体扩散对气泡半径的影响幅度.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半径较大的气泡,其半径随深度降低而增大;对于初始半径较小的气泡,其半径随深度降低而减小;对于初始半径为70~80μm的气泡,其半径几乎不随深度变化.

  • 标签: 气泡半径 变化规律 舰船尾流 深度变化 尾流气泡 水面舰船
  • 简介:选取了包括海上天然气(offshorenaturalgas,ONG)、陆上天然气(pipelinenaturalgas,PNG)和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LNG)在内的11种气源作为样本,对8台中国燃具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民用灶具进行了天然气组分变化导致的民用灶具CO排放响应测试。讨论了不同组分气源对CO排放的影响,并对Weaver互换指数在预测CO排放方面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测试发现:对于初状态工况调节较好、适应性较强的灶具,当气源组分发生变化时,不会出现严重的CO排放问题;灶具CO排放随着气源华白数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黄焰的出现会更易导致灶具CO排放超标。针对中国灶具和气源特点,建议将Weaver互换指数中的不完全燃烧指数JI从JI≤0.05调整为JI≤0.04;为了保证当气源发生互换时,不造成严重的CO排放问题,建议对进网气源气质特性进行限制,宜引入华白数偏小、重烃类组分较少的气源。

  • 标签: 天然气 民用灶具 CO排放 华白数
  • 简介:对方形管进口区蒸汽单侧冷却凝结进行可视化观测及参数测量,发现随蒸汽雷诺数(Re为1669~5553)的提高,凝结液成膜方式、发展演化和稳定性均与低雷诺数下由液滴、液桥合并形成的稳定液膜有较大差异.液膜不同流动形态,如周期性断裂、局部失稳、小溪流,对换热的影响十分显著,进口区域存在的高换热特性正是由于液膜流动方式的不稳定性所致.高蒸汽雷诺数(Re为5553)时,蒸汽流动的脉动性、界面切应力及Marangoni效应是导致液膜断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方形管 凝结换热 进口 MARANGONI效应 冷却 单面
  • 简介:针对三维渗流砂箱实验系统,通过储热与储冷实验,结合咸水层储能模型以及胶体稳定性理论探索储能过程中导致含水介质空间结构以及渗透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储能过程中回灌溶液温度变化造成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发生空间非均质性改变,最终导致渗透性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回灌60℃咸水溶液工况下,砂箱相对渗透率下降到73%,流出溶液黏粒质量浓度最高达5.2g/L;回灌5℃咸水溶液工况下,相对渗透率只下降8%,流出液中没有黏粒物质出现。在储热与储冷实验中,引起黏粒物质重新分布的机制不同。

  • 标签: 咸水层储能 砂箱实验 渗透性能 空间结构
  • 简介:毛细蒸发弯月面的传热传质是毛细相变回路的关键传热过程,其中弯月面接触角和有效半径是分析其热传输极限的重要信息。考虑蒸发弯月面非均匀蒸发特质,提出利用延展弯月面薄膜区传热模型,求解宏观弯月面接触角和有效半径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传热影响因素对毛细弯月面宏观特征的影响。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反映高热流密度下界面蒸发的自调节机制,也可很好地解释装置热传输极限受各种传热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毛细相变回路 蒸发弯月面 传输极限 有效半径
  • 简介: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原理创建间接连接区域供热系统动态模型。应用此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循环质量流量时系统动态过程,并讨论存在管道热损失、补水、换热器及散热器富裕面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合2012年2月13日~2月19日逐时室外温度对整个系统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系统特征点温度响应与实测值误差较小,证明所建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为补偿室外温度波动对供热系统的影响,采用四种PI控制策略模拟系统动态响应和分析比较其能耗。模拟分析显示:在室内温度控制方面,锅炉燃料质量流量与末端散热装置循环质量流量联合控制具有最佳控制精度;在系统能耗方面,锅炉燃料质量流量与一次网循环水量联合控制能耗最小,且管网温度波动最小,但个别时段室内温度波动略高。

  • 标签: 区域供热系统 动态模型 控制策略 运行优化
  • 简介:采用一阶和修正二阶的滑移连续介质模型,对跨克努森数区域的低速微通道流进行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用实验结果和DSMC方法验证滑移连续介质模型在跨克努森数区域中的适用性,并详细讨论了微通道流的可压缩效应、稀薄效应、低雷诺数效应和三维特性。研究表明,克努森数是表征稀薄效应和模型适用性的特征参数,滑移连续介质模型适用于克努森数小于0.150的氮气流动;马赫数不再是微通道流可压缩效应的唯一标识参数;雷诺数是表征低雷诺数效应和三维特性的关键参数,高宽比大于20的微通道流具备良好的二维特性。

  • 标签: 微通道 克努森数 雷诺数 滑移模型
  • 简介:相变微胶囊功能流体所具有的相交区间是影响其强化传热效应和工程应用价值的主要因素。采用双流体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层流条件下,双流体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颗粒相体积分数、营径和Re对相交区间的影响。功能流体的相交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这三个因素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同时相变段长度还取决于入口温度和边界条件等因素。以直链烷烃为相变材料的功能流体在相变段的蓄热能力相近。但在同Re下,功能流体的相变段长度和总吸热量都随着囊芯材料相变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入口温度是影响相变材料熔化速度的重要因素。相交段的长度、总温井和总吸热量与流体入口过冷度都呈线性关系。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相变段长度与壁面过热度呈指数为负的幂指数关系,而相变段总温井和总吸热量都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对流换热 相交微胶囊 相变温度 强化传热
  • 简介:在理论分析了气压下降与舱内强制对流换热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实验的方法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低气压下,处于连续介质流的流体对流换热仍然可以利用常规情况经验准则关系式进行分析计算;舱内对流换热能力随气压下降不断衰减,气压越低,衰减越快。研究结果对飞行器设备舱热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对流换热 气压下降 连续流 热控制 飞行器
  • 简介:针对SiO2气凝胶高温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隔热性能的影响,主要利用扫描电镜、BET氮吸附仪、红外光谱仪对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SiO2气凝胶结构和组分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400~900℃时,气凝胶中小孔隙坍塌,而大孔隙增多,其骨架结构未被破坏,固相热导率仍能维持较低值;当热处理温度为1000~1100℃时,气凝胶中二次堆积颗粒逐渐增大且相互融合,固相热导率将显著增大;当热处理温度达到1200℃时,气凝胶骨架结构遭到明显破坏,其隔热性能将会失效。

  • 标签: 气凝胶 隔热材料 高温结构变化 隔热性能 烧结
  • 简介:实验研究了外加线性变化热流条件下木材点燃时间与热流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测量了不同种类木材在不同热流变化率下的点燃时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点燃时间和热流变化率之间符合很好的幂函数关系,而密度是影响木材着火的一个关键因素.

  • 标签: 变热流 点燃时间 热流变化率
  • 简介:采用大涡模拟、混合物分数模拟和欧拉一拉格朗日粒子运动描述法研究了不同油池面积条件下自然通风房间内细水雾与油池火焰作用过程,分析了加入水雾对着火房间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推导出油池火焰根部空气卷吸速率与油池尺寸的关系,探讨了细水雾在火羽流的不同区域内的灭火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加入水雾不仅降低了着火房间热烟气层温度,而且显著影响了房间内速度场,在间歇火焰区和浮力羽流区以及热烟气层主要发挥细水雾的蒸发冷却作用,在恒定火焰区则是蒸发冷却和隔氧窒息共同作用,油池火根部的空气卷吸速率与油池边长的四次方成正比。

  • 标签: 细水雾 油池火 大涡模拟 自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