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1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感染常发生在危重症监护室(10/18例)。17例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多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39-41℃)和休克;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10例好转,8例死亡(44%)。结论:真菌败血症常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激素、静脉营养及实施侵入性治疗是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的,尽可能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真菌败血症 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 治疗策略
  • 简介:本文对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竹类茎秆的霉菌和担子菌进行分离和DNA测序鉴定。对蓝变真菌的纯培养的样品的实验室染色试验表明,正如发生在木材细胞组织中的一样,密集的褐变菌丝、厚垣孢子对组织的侵染和木质化细胞壁的渗透压扭作用。利用不同的测试安排的纯培养的白变、褐变和软腐真菌的退化实验表明,相当大的质量损失是由于白化菌和软腐菌引起的。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证实了真菌攻击的微观形态学表现。研究结果改变了真菌破坏竹子的基本看法,需要改进竹资源更好利用和更适当保护的措施。

  • 标签: 生物腐蚀 霉菌 蓝变真菌 腐朽菌 真菌分子鉴定 腐蚀微观形态学(Micromorphology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来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非侵袭性真茵性鼻窦炎的研究成为耳鼻喉科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是种微创手术的方法,它和传统手术相比,有创伤小的优点,手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还能恢复鼻腔鼻窦的部分功能,很受耳鼻喉科医生的欢迎。笔者现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 标签: 真菌 鼻窦炎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经验。方法对我们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其感染菌群的病原体及可能与真菌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老年尘肺患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住院期间反复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的机会。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正确指导病人稳定期的治疗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及早诊断,早期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加强口腔护理,可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尘肺 真菌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真菌群落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s模型寻找真菌之间关系演化的影响。首先使用多个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分解速率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绘制和分析。其次考虑到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分解速率的影响,使用逻辑模型预测了特定环境下不同种类真菌的生长。最后结合模型并分析五种特定环境条件下干旱,半干旱,温带,乔木和热带雨林不同环境下不同种类真菌的生长状况。

  • 标签: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本文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有希望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真菌谱包括除土曲霉及癣菌外的多数致病真菌,对多数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2~1mg/L,适应证包括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耐药菌株少见。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对照1组采用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2组单纯采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观察组交替使用以上两种雾化吸入方法预防呼吸道细菌及真菌感染。[结果]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细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1组相近。[结论]制霉菌素、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交替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有预防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真菌感染 制霉菌素 雾化吸入
  • 简介:患者女性,38岁。主诉短暂性感觉性失语,伴右侧肢体无力15d,于2005年5月30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15d前无任何诱因出现烦躁、头晕、头痛,有音感但不能理解他人言语内容,伴右侧肢体无力、跛行,无发热、寒战。于当地医院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多发病灶;后行乳腺、腹部及生殖系统相关检查未发现病灶,考虑为“脑内多发炎性肉芽肿”,

  • 标签: 脑脓肿 真菌病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真菌感染的CT检查中减少辐射的效果。方法收集32例临床怀疑肺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5.5岁)。胸部CT扫描的原始数据为64×0.75mm,120kVp,300mAs。采用100,40,30,20,10,5mAs6种不同剂量的管电流。影像形态包括76个磨玻璃样实变,42个磨玻璃样结节,36个实性结节,5个分叶状结节,6个毛刺状结节,14个空腔结节,37个空泡结节。结果最低剂量减少到5mAs时,未明显地影响敏感性。30mAs以下时,结节性病灶的区别受到一定的影响。结论模拟数据表明管电流可以从300减少到30mAs不影响肺真菌感染的CT诊断。

  • 标签: 肺真菌感染 CT模式 辐射剂量 胸部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肺炎的CT影像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真菌性肺炎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部位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部位双肺26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3例,右肺上叶4例,右肺下叶4例。真菌菌种白色念珠菌31例,曲菌8例,隐球菌1例,毛霉菌2例,组织胞浆菌1例。43例真菌性肺炎患者CT影像学表现空洞型21例,肺炎型12例,结节及肿块型7例,间质肺炎型3例。结论通过对真菌性肺炎CT影像学特征的分析,可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促进患者接收正确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真菌性肺炎 CT 影像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8-01
  • 简介:念珠菌性甲真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类特殊类型甲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甚至占主要地位。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形态及治疗等方面与皮肤癣菌性甲真菌病有诸多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甲真菌病
  • 简介:甲疾病种类繁多,其中甲感染性疾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上最常见甲感染性疾病是甲真菌感染,但临床上甲感染性疾病还包括病毒、细菌、梅毒螺旋体和疥螨等感染,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或误诊。

  • 标签: 感染性甲病 病毒 细菌 梅毒 疥疮
  • 简介: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的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的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的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昆虫病原真菌 座壳孢 分类研究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临床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结果发现,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3.7%,在临床治疗中,肺部真菌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特征,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合痰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才能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诱因为病人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化疗等,其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和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另外,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而且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耳真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耳真菌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25)接受局部治疗为主,对照组(n=25)接受全身抗真菌药物+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控制率。结果规定疗程之后,两组治愈率均达98.9%以上;半年之内观察组的复发控制率为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结论局部治疗外耳真菌病,可以提高复发控制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外耳真菌病 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