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年 3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幽门螺杆菌超标的儿童 10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 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片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判断双歧杆菌四联活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双歧杆菌四联活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提升医院的治疗效率,是患者及患者家属放心的优质护理方案,具有很高的临床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用。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三联疗法 儿童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胶囊联合莫沙必利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1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8例,仅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胶囊进行治疗)和观察组(62例,在双歧杆菌三联活胶囊的基础上加入莫沙必利片的治疗),对两组的效果疗效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后食管黏膜群构成的变化与疗效关系。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我院在此期间收治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用药8周后对患者开展胃镜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愈合组(58例)和愈合不良组(22例)。以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估患者病情症状。结果: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组GERDQ评分为(6.12±1.28)分,愈合不良组GERDQ评分为(7.95±1.34)分,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t=5.637,P=0.001)。经过调查对比发现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在双歧杆菌属、螺杆菌属分布方面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后食管黏膜群构成变化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可通过增加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反流性食管炎 后食管 黏膜菌群 构成 变化 疗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治疗,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多潘立酮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治疗,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多潘立酮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腹泻的患儿实施双歧三联活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后,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腹泻(60例)患儿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所纳入的30例患儿均实施双歧三联活片联合蒙脱石散予以治疗干预,对照组所纳入的30例患儿均实施蒙脱石散予以治疗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将双歧三联活片联合蒙脱石散实施在腹泻患儿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双歧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小儿腹泻 疗效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重要性已被逐渐凸显出来,其已成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目的;分析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将本院临床收治的2,0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收集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1月,以不同的收集时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7年9月)与观察组(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每组微生物标本均1,000例。对比两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两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性率最高的为呼吸道标本,占比32.5%。其次依次为伤口分泌物、穿刺、血培养等标本。其中对照组微生物检验标准阳性检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阶段下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具有不同的差异,临床应以实际检验结果作为依据,给予相应的指导,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临床观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在口腔种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进行口腔种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在口腔种植中的治疗效果。结果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在口腔种植中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釉基质蛋白衍生物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生长,促进骨结合,对于种植体周围炎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种植领域上有其足够的优势,在口腔种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应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其远期临床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标签: 釉基质蛋白衍生物 口腔种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场所,近年来部分高校因场地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与动物实验在同一间实验室进行,致使生物安全问题凸显,如致病源增加、病菌传播途径增加、实验人员受感染几率增加等。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保障实验中的生物安全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 动物实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疾控中心 76 份阳性微生物待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8 份,对照组采用常规平板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而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检测微生物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平板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物的应用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微生物培养期间污染风险的发生。

  • 标签: 微滤膜分离技术 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要点。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00例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对菌株检出情况以及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00例样本检验中发现病菌株260例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检出73株,占比28.08%,革兰阴性杆菌177株,占比68.08%,真菌检验出10株,占比3.8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以及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4.66%、20.55%、15.06%;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属菌种占比较高,分别为31.07%、24.86%,真菌以念珠为主,占比50.0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耐药性分别为91.52%、36.72%、54.80%、27.11%,其中氨苄西林耐药性更高。革兰阳性球菌中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耐药性分别为91.78%、64.38%、13.70%、17.80%、13.70%,其中耐药性最高为青霉素。结论:微生物检验中发现菌株检出率较高,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利用细菌耐药性分析能够使抗菌药物科学使用,对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微生物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9月-2019年8月期间的生活饮用水进行研究,以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基础对6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进行检验。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 本次检测中所采集的生活饮水样本合格率为100%,大肠群和耐热大肠群的所占比例分别为63.33%和36.67%。结论 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验,可以大大提高检出率,更加准确地识别出水中的群,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检测技术 生活饮用水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涂片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检验科100份送检标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先予以涂片检查再行接种培养。比较两组标本阳性检出率、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 涂片检查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和其他标本阳性例数比为30:20:20:10,阳性检出率为90.00%;培养检查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和其他标本阳性例数比为31:22:22:11,阳性检出率为96.00%,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检查组革兰阳性、肺炎链球菌、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微生物检出的例数比为27:23:10:10:20,培养检查组革兰阳性、肺炎链球菌、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微生物检出的例数比为28:23:11:11:23,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养检查前进行涂片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标本质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要点。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及固定范围内(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76份,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采集的38份标本作为对照组,未开展质量控制,另把2019年7月-2020年1月采集的38份标本作为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标本检测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标本检测合格率(97.37%)较对照组(76.32%)高(P<0.05)。结论 在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能提高标本检测合格率。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疾病感染控制中引用并实施现代微生物检验的有效性。方法:本次选取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检验的患者共640例,病例筛选时间为2016年1月-2021年1月,根据检验方案不同展开分组,纳入320例病患于对照组中(传统检验方案),纳入320例病患于研究组中(现代微生物检验方案)。对两组检验效果进行观察评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感染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值差异更具优势(P<0.05)。结论: 在疾病感染控制中,引用并实施现代微生物检验可取得显著效果,对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借鉴并推广。

  • 标签: 现代微生物检验 疾病感染控制 感染程度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生物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及两组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各项检验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以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行常规管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实行PDCA循环管理,对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不同科室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患者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提升,应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加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 送检率 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