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与免疫球蛋白的改变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的1月龄~14周岁支气管肺炎患儿320例,将其合格痰液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咽拭子采集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毒七联检测,同时对具有喘息症状的婴幼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并收集10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与这320例患儿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3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病原体检出为阳性有267例,阳性率83.44%,其中细菌检出率为8.75%,病毒检出率为28.44%,支原体检出率为34.38%。具有喘息症状的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共18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中,细菌感染组的IgG、Ig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组,喘息症状组IgE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感染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结合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诊疗和用药监测。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肺炎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保暖措施对早产儿在暖箱内进行PICC穿刺前后的体温变化对比。方法将126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暖,观察组采用集束化保暖措施进行保暖,对PICC置管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集束化保暖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保暖组,体温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箱内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应采取集束化保暖措施,如提前30分钟升高暖箱温湿度,置管过程中保证暖箱风帘持续开启,治疗巾包裹患儿,尽量缩短置管时间,置管结束后及时调节暖箱温湿度等一系列措施可使早产儿PICC置管前后体温波动范围<0.5℃。

  • 标签: 体温管理 早产儿 PICC置管
  • 简介:2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邹平256200)摘要本文对30例在心理应激影响下心理异常的人群在心理治疗前后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和NK细胞活性等五项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健康人群参照。结果表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以及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组。而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在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三个月后,病例组的五项细胞免疫指标均有明显恢复趋势。因此认为心理应激与五项细胞免疫指标密切相关。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18-02当前医学研究提示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可通过自主神经和下丘脑一脑垂体一肾上腺轴之间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而相互起作用。如下丘脑损伤可减少某些激素的分泌降低细胞免疫反应,而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干扰或直接抑制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等(1)。这类现象充分说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复杂的相关性。本文旨在进一步证明心理应激与细胞免疫的相互关系,为心理应激导致的身心疾病提供有效的辅助指标而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变化水平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根据并发症的不同,分为房颤组(n=42例)和窦律组(n=42例),观察两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房颤组心功能Ⅱ级、Ⅲ级、IV级时其血浆BNP水平均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LVEDD、LVEF水平均高于窦律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LVEF水平有所升高,且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通过检测血浆BNP水平,可为临床疾病治疗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房颤 血浆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对肺癌诊断与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6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之后同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60例肺癌患者通过手术病例诊断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分别为104例、12例、44例;通过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154例为肺癌,诊断符合率为96.3%,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分别为102例、10例、42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1%、83.3%、95.5%。结论在诊断肺癌临床上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 肺癌诊断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内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teratoid/rhabdoidtumor(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例脑积水、颅内占位患儿行肿瘤切除术,病理学常规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为AT/RT,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M患儿手术见脑干肿块,免疫组化标记检查确诊为(桥小脑角)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RT)。结论AT/R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诊断需与脑内其他多形性肿瘤鉴别。

  • 标签: 儿童 AT/RT 病理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对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表现特征 病理组织学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前后动脉血气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预防术后心律失常。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09月间行食管癌手术的110例患者,其中食管癌弓上吻合术58例,弓下吻合术52例。监测术后4h、8h、24h、48h的动脉血气和血氧饱和度,分析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术后,弓上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均低于弓下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弓上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弓下组。结论食管癌弓上吻合术后应密切观察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合理氧疗,同时加强肺部护理,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 动脉血气 血氧饱和度
  • 简介:(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与体内内毒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2名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20名血液透析患者和20名正常人,分为非透析组,血液透析前组,血液透析后组,正常对照组,观察血生化、sCD14,vWF,hsCRP。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存在轻度的内毒素血症,参与微炎症状态的形成,体内的内毒素通过sCD14损伤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细胞标志物血浆浓度升高。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的内毒素血症,可能与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内毒素 sCD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在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门诊部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90例疾病突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门急诊输液突发病变患者急诊急救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病情突变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口腔内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唾液内幽门螺杆菌(Hp)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尿素酶试验和甲苯胺蓝染色,对40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唾液中Hp进行检测。结果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唾液内Hp的检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χ2=81.12,P<0.001);治疗后随着CPI数值的减少,唾液内Hp检出率降低(χ2=12.83,P<0.01)。结论Hp在口腔内生长与患者牙周病微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不良牙周健康状况可能是胃肠疾病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Hp 唾液 牙周炎 微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经过TACE治疗前后HMGB1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患者的预后水平影响情况。方法以自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肝细胞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让所有患者都接受TACE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中的HMGB1水平,依据治疗前后HMGB1的变化情况,把患者分成HMGB1水平上升组和HMGB1水平下降组,比较这两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内病灶的削减疗效、出院时的生活质量、以及三年之内的生存状况。结果患者经过TACE手术后的HMGB1水平(比TACE手术前的HMGB1水平明显下降;HMGB1水平低的那组患者的病灶削减情况要明显比高水平组好,其有效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的有效率;HMGB1水平低的小组的生活质量也要好于HMGB1水平高的小组,前者的满意明显比HMGB1水平高的小组的日常生活满意率要高;HMGB1水平低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比HMGB1水平高的患者的生存时间;HMGB1水平低生握患者生存率明显比高水平组的患者生存率高;肝癌患者经TACE手术后的HMGB1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生存时间、近期疗效均呈负相关。结论TACE治疗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肝细胞癌病人的HMGB1水平,此外,HMGB1水平的下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 标签: TACE疗法 肝细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门急诊输液治疗时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突发病情变化的改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病情缓解,避免突发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门诊输液患者 突发病情变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肺炎患儿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和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儿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观察血小板参数和D-二聚体数值变化。结果(1)血小板参数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除MPV外其他血小板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2)D-二聚体数值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D-二聚体数值的数据变化显示肺炎患儿存在血液粘度增高。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小板参数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室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将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手术室护理 情绪变化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往往病情迅速发展,及时诊断并监控病情变化是关键。在临床指标上,血胆碱酯酶常有特异性变化,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发展判断的常用指标。我院2018年5月—7月收治2例血胆碱酯酶无变化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以指导临床。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胆碱酯酶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从病理解剖角度出发,理解与研究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性的本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共60例,回顾性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表现。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匹配代表其撕裂范围的病理解剖分型。结论主动脉撕裂范围和分支血管的受累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此应该站在病理解剖学的角度上,强化认识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在对各种复杂临床表现进行网罗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一元论”来进行科学的诊断,利用降阶诊断思维优先将主动脉夹层排外,另外MRI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其次为CT平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按照患者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原发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简称原发组)25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组(简称恶变组)27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1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①恶变组患者的特征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胀痛;原发组特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包块;恶变组、原发组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②在所选取的52例病患中,有21例(43.75%)患者为双侧性质,患者的肿瘤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肿瘤切面性质为囊实性。利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2例(8.00%)患者存在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腹部胀痛发生率高,临床医师通过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nexinA1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比较125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与137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AnnexinA1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AnnexinA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AnnexinA1的阳性表达率为75.2%(94/125),显著高于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8%(1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nexinA1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级别、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71,P<0.01;r=0.352,P<0.01),与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r=-0.374,P<0.01),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Ki-67阳性指数及神经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nnexinA1的高表达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高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进展快,预后差,AnnexinA1可作为其预测预后的病理学指标。

  • 标签: 膜联蛋白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