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额部纤维化脱发(FFA)是一种获得性瘢痕性脱发,目前被认为是毛发扁平苔藓(LPP)的一种临床变异。本研究旨在调查FF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与LPP的异同点。方法:从8例FFA患者和8例LPP患者的头皮损害处取活检标本行显微镜检。2例FFA和4例LPP皮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尽管FFA和LPP患者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两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FFA和LPP的普通镜检都显示毛囊峡部及漏斗部炎性淋巴细胞浸润,外毛根鞘存在凋亡细胞,毛囊周围同心圆状纤维变性使毛囊结构毁坏,从而继发瘢痕性脱发。相对LPP而言,FFA显示较少的滤泡性炎症和较多的凋亡细胞。部分LPP患者表皮滤泡间炎性浸润,FFA患者则无此特征。2例FFA患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4例LPP患者中2例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沉积。结论:FFA较LPP的凋亡细胞增多而炎症轻微,并伴有少量表皮滤泡。尽管作者未找到FFA与LPP间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但FAA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当有特征性。

  • 标签: 扁平苔藓 临床变异 纤维化 病理学研究 脱发 毛发
  • 简介:目的通过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活体检测患者眼睑黑眼圈颜色最深处的真皮内微血管数量的变化。方法60例黑眼圈女性受试者和10名正常对照女性受试者入选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A(21~30岁)和B(31~40岁)两组;每组又根据眼圈皮肤颜色分为青紫色组和棕黑色组两亚组,每亚组含4个小组:正常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查。结果棕黑色和青紫色黑眼圈受试者在体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微血管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眼睑微血管数量增加,与黑眼圈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可能是黑眼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黑眼圈 微血管 共聚焦激光 在体
  • 简介:目的:探讨季节的变化对广州市健康女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指标的影响,并建立季节性校正公式。方法:使用皮肤角质层水分测试仪对178例健康女性受试者面颈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进行四季变化的检测,采用SAS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拟合出季节性校正公式,并与环境中紫外线辐射水平和湿度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面颊、额部和颈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冬季最少(P〈0.05),除额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春季和夏季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它部位各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各部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环境中紫外线辐射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湿度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广州市健康女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变化;季节性校正公式可以纠正季节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的影响;化妆品皮肤保湿功效评估要考虑季节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女性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 季节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枸地氯雷他定
  • 简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是一种罕见的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其皮肤表现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小叶性脂膜炎样改变。肿瘤性T淋巴细胞在皮下小叶中形成环绕个别脂肪细胞的花环样结构,即所谓的脂肪细胞“花环”,被认为是这种皮肤淋巴瘤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本研究回顾了45例原发性或继发性皮肤B和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1例累及皮下组织的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活检标本,以研究脂肪细胞花环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n=16;蕈样肉芽肿,肿瘤期:n=3;侵袭性嗜表皮性CD8T细胞淋巴瘤:n=2;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n=4;结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4;皮肤中等大多形性T细胞淋巴瘤,NOS:n=5;CD4/CD56血液肿瘤(原始NK细胞淋巴瘤):n=7;继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n=3;继发性皮肤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n=1;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特殊皮肤表现:n=1犦。作者证实由肿瘤细胞环绕脂肪细胞的花环不仅出现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而且也出现于几种伴有皮肤损害的不同恶性淋巴瘤疾病中。伴有显著皮下组织受累的病例精确分类可以获得临床病理与表型特征的精确相关性。脂肪细胞花环不应被考虑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特...

  • 标签: 局限于皮下组织 淋巴瘤组织 淋巴细胞环绕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者与一过性感染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及导流杂交技术检测局部脱落细胞的HPV,将HPV阳性者分为HPV持续感染组和一过性感染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三组受检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结果:经筛查,入组HPV感染者143例,其中持续感染者36例,一过性感染者107例。持续感染组HPV混合感染率为52.7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93,P〈0.01)。HPV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7.72±2.0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8±1.21)%;HPV持续感染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水平为(8.84±1.98)%,明显高于一过性感染组的(7.28±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3、3.91,P值均〈0.05)。结论:在HPV持续感染者中混合感染率更高;HPV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健康人增加,表明HPV感染者细胞免疫受抑制;持续感染者较一过性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加更明显,其细胞免疫受抑制的程度更显著。

  • 标签: HPV持续感染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细胞免疫
  • 简介:17例已达到所谓的神经毛囊性错构瘤诊断标准(明确的S100+除外)的孤立性鼻肿瘤,与7例来自类似医疗机构的典型毛盘状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比较。S100-的神经毛囊性错构瘤样肿瘤和毛盘状瘤都表达同样的CD13+/CD34+纤维细胞性免疫表型,而不共同表达神经性/神经周围性的(S100、神经微丝、上皮膜抗原)、肌原性的(结合素、钙结合蛋白、肌肉特异性的肌动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或黑素细胞性的(S100、HMB45、NKI/C3、MelanA)表位。除外后者具有高度特征性的束状组织细胞性的纤维细胞基质外,组织病理学上,毛盘状瘤与S100-的神经毛囊性错构瘤样肿瘤在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作者推论纤维毛囊瘤/毛盘状瘤和神经毛囊性错构瘤样肿瘤是一种单一的错构瘤实体在形态学上的异型,其中神经毛囊性错构瘤样肿瘤占据了这种形态学谱的一端。这种疾病既往被认为是神经毛囊性错构瘤,仅仅除了独特的伴有由CD34+的纤维细胞组成、明显组织基质的细胞性毛盘状瘤。作者因此提议以新的术语———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瘤(SCPT)命名形态学上的纤维毛囊瘤/毛盘状瘤病谱中这一特殊的变异型。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瘤:一种既往考虑为...

  • 标签: 毛盘状 状瘤 主导毛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