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汉的“之”既可以作为‘往’义动词,也町以用作指示代词,两种用法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考察显示,甲骨文中的“之”经历了“‘往’义动词〉过去的(时间)〉远指代词”这一语法化过程。这一削断得到甲骨卜辞语言内部、汉语史上“往、去”的平行演变、香港粤语“今”以及非洲乍得语的一些证据的支持。

  • 标签: '往’义动词 远指代词 语法化 语义演变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英语的"word"与汉语的"词"是一个概念,可是若对英语"word"和汉语中的"字"进行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说英语的人谈到"word"的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就是"字",也就是说,"word"与汉语中的"字"也有多方面说清道不明的联系,有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对古代汉"字"的特点去分析之后,更能说明这一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古汉"字"与英语中的compoundword和derivativeword的分析比较,粗浅地谈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 标签: 古汉语 合体字 COMPOUND word和derivative WORD
  • 简介:发端于对英语句首that类词语分析的“标句词”是现代语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标句词的内涵外延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标句词指标明句子性质和类型的所有功能词语。基于广义标句词定义,上古汉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可认定为一个标明句子[+从属]特征的标句词。它在“谓头”位置将其所在的句子降级为从属小句。文章认定,汉语特殊的句子中心“谓头”位置为标句词“之[+从属]”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句中位置,并使之区别于功能类似的英语从属标句词“that[+从属]”和常规上位于句首和句尾的其他标句词。“[+从属]”作为一项弱特征,它可以但并非必须得到核查,也正是这一特定属性合理解释了汉语“之[+从属]”类标句词在上古汉中隐现较为自由的特点。

  • 标签: 标句词 上古汉语 “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 简介:本文结合两部外向型汉语的编写实践,探讨外向型汉语编写的一些问题,强调对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编写;主张控制词典的用词用字,并在用词用字的控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讨如何借助科技手段解决编写中的难题。

  • 标签: 外向型汉语词典 思考 尝试
  • 简介:本文通过全面检视《现代汉语》(第5版)的注音拼写情况,发现注音拼写中存在一些与政府政策、法规相抵牾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词典内部不一致,自相矛盾;2.应使用短横而未用。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短横“-” 拼写
  • 简介:文章借鉴俄罗斯语义学家阿普列相研究英语同义词差别的方法以及国内学者研究动作义位抽象意义参数的思路,提出现代汉语形容词释义因子的概念。根据定量统计的结果,将形容词释义因子分为语义因子、语法因子和语用因子。结合实例,充分描写三大类释义因子的内部小类。总结释义因子分布的四大特点。最后,提出形容词释义因子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词类的词典释义所具有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形容词 释义因子 分布 描写 特点
  • 简介:增删词语是词典编纂者在修订辞书时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现汉》不同版本增删、修改词语的实例来分析《现汉》增补新义新用的主要方法,并指出《现汉》吸收新义新用存在的问题。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新义 新用
  • 简介:文章对《商务馆学汉语》辨析栏的选词情况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参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对被辨析词难度进行了统计,利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该栏目中被辨析词的易混淆程度和被辨析词对/列的完整性等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一些辨析栏的辨析对象在典型性和完整性上存在不足,部分被辨析词对/组的易混淆程度(混用率)不高;建议对发生在两个以上词语之间的混淆和误用情况全面梳理,确保辨析的全面性。总体来说,辨析栏的编纂还没有完全走出汉语本体近义词辨析的模式,在选取辨析对象时缺乏客观标准,应该从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误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运用语料库资源和技术,加强对非近义的易混淆词的观察和描写,使辨析更具客观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辨析栏 被辨析词
  • 简介:《辞源》(修订本)共收音节1261个,其中50个音节为《现代汉语》(第5版)所未收。《现代汉语》(第5版)共收音节1336个,其中125个音节为《辞源》所未收。文章分析了《辞源》未收的125个音节,对《辞源》(修订本)音节的收录提出了修改建议。

  • 标签: 《辞源》 《现代汉语词典》 音节
  • 简介:<正>公元初期公元初期,西方的词典编纂研究主要仍然属于希腊学者的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出自亚历山大城中的各个团体。亚历山大的Pamphilus(活跃时期:公元50年)负责编纂一部稀有的、或者说疑难词的大词典。可惜它没有留存下来,尽管它的许多节略本中的一本被赫拉克利的Diogenianus(活跃

  • 标签: 双语词典 亚历山大 词汇表 词典编纂 公元 拉丁语
  • 简介:在古代汉语中,破读又叫读破、破音或破音异读,是三种异读情况之一。它是通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区别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语法现象。具体说来,又分三种类型。

  • 标签: 古代汉语 语法 破读现象 动词 名词
  • 简介:1986年7月12月至18日,上海、南京、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省、吉林市、沈阳、河北、天津、山西、甘肃、兰州、新疆、四川、重庆、贵州、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广州、武汉等25个省市教育学院的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会议,交流了各院教学“古代汉语”的经验,热烈讨论了编写以专科为起点进修本科的古代汉语教材

  • 标签: 教育学院 教学研究会 古代汉语 九畴 谢磊 在兰
  • 简介:本文选取上古汉"赤"色词群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色彩词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些"赤"色词的深层语义分析,认为上古一些色彩词是成批、成体系地产生于不同的染色工序中的,它们之间意义上的关联、交错,生动地反映了上古染色文化背景下先民们对染色技艺的细致入微的体察、掌握和运用。

  • 标签: 色彩词 赤色词 成批 成体系 生成 染色
  • 简介:古汉常用字字典》自出版以来已经过4次改版,它的一再改版说明了自身的不够完善。将第4版和第3版的字头作比照分析,可得出:第4版收选其第3版《难字表》中的字头共1704个,重新增加的字头共514个。第4版收字的原则是:比较常用的先秦文献和两汉文献中的字头一般都收入;虽然频繁使用、但古义和今义一样、而且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的字头,则不予收录。收录第4版的字头也有不妥之处:一类是收录于字典第3版《难字表》中的字头,大多不常见,字义生僻;一类是现代经常使用并且古义和今义一样的字头。

  • 标签: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字头 比照
  • 简介:摘要古汉常用字是古汉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汉来书写的,因而,掌握古汉的常用字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古汉的常用字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有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了,有一些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古今词义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不掌握古汉的常用字,则会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 标签: 古汉语释义 技巧
  • 简介: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取虚词为例,按照意义和古音两条系联标准,用平行互证的方法重点证明了上古时地音变的一种类型--“位同”,即发音部位发生了演变而发音方法保持不变。在“义同”的前提下,这种平行互证法可以证明上古发生过规律性音变、字形也发生过相应改变的虚词同源词。平行互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严密的推理逻辑的方法,戴震的平行互证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证明逻辑。运用戴震的这种方法和结论对九组常用虚词的语源和声转渠道的规律性进行探讨,发现上古汉虚词的声纽相通渠道主要有泥匣相转、泥喻相转、匣/疑与喻相转,韵转渠道主要有鱼之相转、歌鱼相转、歌通过鱼与之相转。

  • 标签: 戴震 位同 词源 上古汉语 转语 虚词
  • 简介:首先,请看下面这个句子: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枭,一种凶猛的鸟,名词;雄,英雄,名词。这两个名词之间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它们的词性有没有变化?有何变化?如何变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暂且把它放下来。先考查一下古汉中两个名词连用时所

  • 标签: 名词活用 语法关系 请看 动宾结构 动补结构 现代汉语
  • 简介:文章阐述了《现代汉语》第6版科技条目修订的思路与实践:加强规范性、确保科学性、完善系统性、补充知识性、体现时代性。在修订中,力求做到这五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使科技条目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 科技条目 规范性 科学性 系统性 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