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流行特征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临床标本培养出的692株病原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92株病原分别为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胞、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念珠。革兰阴性杆菌占78.33%,革兰阳性球菌占10.69%。念珠10.98%。除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多重耐药增多。应深入开展医院病原流行特征分析和耐药性监测,指导本院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医院病原菌 流行特点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ICU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21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MV)患者中VAP发病率48.8%,革兰氏阴性是引发(VAP)的主要病原,且以铜绿假单胞居首位,同时耐药率有所增加。结论临床医生必需加强VAP病原及耐药情况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应做好MV患者VAP的防治,减少其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系统性念珠病小鼠模型。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白念珠酵母细胞(1×106CFU/ml),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小鼠死亡率观察;小鼠肾脏、脾脏组织白念珠培养、鉴定;将肾脏组织做病理学标本PAS染色。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为100%;实验组肾脾组织培养有白念珠生长;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炎性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内有大量的白念珠孢子和菌丝生长及炎细胞浸润。结论直接将适量的白念珠酵母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可以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病小鼠模型,避免了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导致的人为性实验干扰因素,更好地为系统性念珠病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 标签: 小鼠 念珠菌病 动物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2年来的感染管理下科检查及督导多重耐药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制定并执行了以下一些预防控制措施,有效的改善了多重耐药预防控制中的瓶颈问题,对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预防控制 难点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结芽孢杆菌片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蓬安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外用药物同时给予凝结芽孢杆菌活片口服,1-2片/次,3次/d,疗程28d;对照组40例,单外用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皮损100%消退时间和全部合并症状消失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结束6个月后复发率为18.4%,对照组复发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副反应。结论凝吉芽孢杆菌活片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显著,并可预防湿疹复发。

  • 标签: 凝结芽孢杆菌 湿疹 肠道菌群 益生菌
  • 简介:目的探讨自主研制的志贺氏显色培养基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30株标准菌株及50份自然样品检测试验,比对自主研制的志贺氏显色培养基、梅里埃(R&F)志贺氏显色培养基、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培养基(XLD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选择性。结果自主研制的志贺氏显色培养基能有效分离志贺氏属菌株,50份自然样品的检出率与R&F志贺氏显色培养基相同,均达到10%。结论自主研制的志贺氏显色培养基与R&F志贺氏显色培养基在特异性及检出率达到一致。

  • 标签: 志贺氏菌 特异性 显色培养基 自主研制
  • 简介:在阐述应用于果蔬生物防治的拮抗酵母的特点与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酵母对果蔬病害的拮抗机理与提高拮抗酵母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抑菌剂商业化应用的局限性与拮抗酵母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果蔬 病害 生物防治 拮抗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感染进行一个临床研究,观察患者的康复状况。方法以2008年2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我院入住的重症儿童,研究观察患儿的铜绿假单胞的感染状况,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结果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一共有48位,由此得到的铜绿假单胞的株数是85。在这当中,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人数是10位,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人数是38位。因为P小于0.05,两个分组之间在统计学方面是有意义的。结论在临床表现方面,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和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患者大多数情况属于原发性质,死亡的机率比较高。对于医院的获得性感染病原,铜绿假单胞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抗生素等的过度使用都可能增大这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病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法做细菌分离、鉴定,药敏用K-B法。结果泌尿系感染病原检出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氏,其次是真菌、阴沟肠杆菌、聚团肠杆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1.2%),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8.3%),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50%);肠球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40—100%),仅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17.9%)。

  • 标签: 大肠埃希氏菌 病原菌 耐药率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引起夫妻双方生殖器念珠病的病原是否为同一种致病菌,并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常规念珠培养方法培养,API20CAUX进行鉴定,微量稀释法行药敏检测。结果88例患者(44对夫妻)中,检出白念珠73例。夫妻双方共同由同一菌种致病例数为41对,白念珠引起者为36对,光滑念珠引起者为2对,近平滑2对,克柔念珠1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药敏显示88株念珠对制霉菌素全部敏感,对克霉唑也高度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夫妻一方患有生殖器念珠病时,另一方应做好性伴通知工作,行相应检查,必要时行药敏实验,以降低念珠病的复发率。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阴道念珠菌病 性传播 药敏实验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也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本人在新课程改革这种新的教学形势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对高中生物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新课改高中生物生活情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护理治疗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8mg/L浓度的臭氧雾对患者阴道进行雾化治疗,每天一次,5分钟/次,5天一疗程。结果1152例患者治愈729例,显效297例,有效12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臭氧具有高效、快速、广谱的杀菌特性,对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病护理雾化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方法简单,副作用少,患者乐易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臭氧 阴道病 患者 护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切断骨科ICU多重耐药感染源的传播途径,预防多重耐药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进入骨科ICU患者严格筛查多重耐药感染源,采用目标性监测及PDCA循环管理方法,用追踪方法学进行监测,预防交叉感染。结果2011年1月-2012年6月多重耐药监测表明,ICU内人员、环境、物品多重耐药污染情况有明显差异(P≤0.1),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调查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及手是多重耐药感染源播散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ICU室内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加强室内环境卫生及保洁人员和陪人探视的管理是控制多重耐药传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感染源 监测控制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2011年1-6月份临床分离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人工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28株,分离率排在前3位的病原依次为链球菌、沙门、葡萄球菌,分别占35.14%、17.86%、17.86%。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克拉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分别是100%、80%、50%、50%。沙门对氨苄青霉素100%耐药。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60%。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对青霉素敏感,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检出铜绿假单胞1株,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临床分离病原阳性率低,综合培训,提高阳性检出率;病原的耐药情况日渐严重,临床感染病原的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原菌 分离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粘质沙雷败血症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院1月来142例婴幼儿粘质沙雷败血症的住院病历资料,这些病例分布在各个科室。对这些患儿血培养、药敏情况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前半月103例,后半月39例,前后半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142例患儿药敏结果存在高度一致性,后半月通过宣传、彻底消毒以及加强感染控制后患儿人数明显减少。此外,与药敏结果出来后使用抗生素(n=75)相比,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住院天数明显减少(67;4±0.3vs7±0.5,P<0.05)。结论粘质沙雷败血症属院内感染,尽早经验用药能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婴幼儿 粘质沙雷菌 败血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