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台湾现代诗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从台湾诗坛影响最大的四大现代诗社的创刊宗旨、诗学主张与新生代的探索来看,其讨论与实验的核心就是:新诗要不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显而易见,台湾现代诗通过争论与实践,诗学主张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中国新诗必须走一条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之路才有出路。

  • 标签: 台湾诗坛 现代诗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现代艺术 演绎
  • 简介:张胜友集记者、出版家、文学家、政论作家身份于一身,可谓是奇人。张胜友的“奇”有目共睹。“三十年前,张胜友以饱含忧患意识、富有批判锋芒的报告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二十年前,他又以极具思辨性和前瞻性的影视政论作品,再度饮誉文坛”①;又有人言,

  • 标签: 张胜友 报告文学创作 文体史 报告文学作品 意义 聚变
  • 简介:这一二年,在世纪之末和世纪之初,人们回顾和总结近百年文学时,文学大师成了引人注目、思考和争议的重要话题。何谓文学大师?近百年文学长河中有没有文学大师?或哪几位大体上已被公认为是文学大师?

  • 标签: 巴金 中国 现代文学 原创性 文学思想 艺术水平
  • 简介:印度裔美国学者和诗人哈比卜的文学批评史书写不同于一般同类著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鲜明地体现了书写者的“他者”眼光及其文化身份的“混杂性”,使我们能从一种与众不同的视野来重新审视文学批评的“常识”问题。与此同时,哈比卜就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中的“理论之死”“审美主义”等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确反对非功利性的“价值中立”的批评史观。他的诸多观点给予我们重要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 标签: 他者 文化身份 混杂性 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
  • 简介:现代文学在中国有两个接受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20世纪的20、30年代,第二个高峰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承接这两个接受高峰的则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对现代派的长期批判.本文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文学曲折的接受历程,并尝试分析学者在传播现代文学时所运用的具有策略性的方式.

  • 标签: 现代派文学 中国 接受
  • 简介:李壮: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在呼唤文学对当下经验的表达和阐释。文学怎么写当下?怎么写都市?怎么写新的人群和新的生活?今天,这似乎变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最重大的关注甚至焦虑之一。事实上,从卫慧、棉棉等人“蝴蝶的尖叫”、到“新概念”作家群体一度张扬的叛逆青春、再到近年来文学界对90后青年作家的格外关注……先锋文学大潮退却后,许多能引起文坛大争论、大热情事件和现象,其内在多半与我们对新形象、新经验、新生活、新想象的召唤冲动有关。

  • 标签: 文学创造 现实生活 经验 召唤 世俗 现代
  • 简介:人们长期以来所关注的对联入问题,社会上曾经有几种说法:一是"对联无"论,即近代的文学没有中国楹联的地位;二是"不能入"论,认为中国楹联是"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编入文学;三是"入无用论",即认为中国楹联是"诗词附庸",不是单独的文学门类,入不入无所谓。笔者认为,上述这几种说法,一是文化"视觉"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文

  • 标签: 文学史 中国 楹联 对联 艺术 漫话
  • 简介:夏志清是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的权威,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是他用英文写成的.由于身处异域,夏志清得以置身于"主流"之外的视角进行个性化批评.虽然作者一直声言,要用一种统一的文学标准来评价中国现代小说,但是,在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某种意识形态倾向,这种倾向是由于时代大环境及作者个人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 标签: 夏志清 小说史 意识形态
  • 简介: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自1961年一出版就被视为一部一鸣惊人的拓荒巨作.与此书的炽热盛名相伴相生的是至今还没有停止的质疑和争议.自书面世以来,可以说,美誉有多少,批判和抨击就有多少。本文对《中国现代小说》现存的3个英文版本和4个中文译本进行版本的渊源梳理,试图寻找和挖掘版本变迁背后的原因并谨慎地对各版本的阅读效果做出评价.

  • 标签: 《中国现代小说史》 版本学 差异比较 原因探求
  • 简介:中国当代思想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激情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种峻激的情绪背后,翻涌着整个民族期盼能早日实现社会“现代化”这一急切的渴望。在这样的语境里,若要理解那个十年的诸多文艺思潮、文学实践的话,在关注那些纷繁复杂的概念、术语乃至纠缠的争论的时候,我们需要对现象背后的那个巨大的社会情绪、社会的言说机制予于更多的关注才是,它才是产生诸多社会思想、精神现象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寻根文学” 先锋小说 文艺思潮 现代派 当代 言说
  • 简介:二十世纪50年代中后期是西藏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历史起点。随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西藏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藏人民走上了新的历史舞台。他们开始用新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开始以新的思维来思索周围的事物和内心的信念。社会的转型、变革带来的人们精神上的变化必将反映在文化和文学的转变之中,而文化和文学上的转变则

  • 标签: 西藏文学 西藏社会 社会现代性 扎西达娃 新时期 民族文化
  • 简介:<正>对现代儿童状况的深切关注促使鲁迅在童年母题文学创作中也特别注重审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给童年人格建构所烙下的深刻印记。中国儿童所承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的与学校的两个方面,鲁迅通过对自身人格

  • 标签: 鲁迅 历史贡献 母题 文学创作 人格建构 中国传统
  • 简介:文章认为在中国现代上,郭沫若对推进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新诗的开创者,打破了旧体诗和文言文对诗人感情表达的束缚;在思想上,强调审美和艺术对改造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摆脱了传统儒家思想道德的枷锁,完成了由道德理性的主体向自由创造的感性主体的转变;接受西方现代派的现念,颠覆了现实主义的“镜像”诗学传统,艺术不再是反映现实的镜子,而是生命、情感、自由意志的表现.

  • 标签: 感性主体 自由意志 审美现代性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从“五四”运动至今的、湘籍女作家的作品所建构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它是湖南现代和中国现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旨在弘扬湖湘文化和女性文学、勾勒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探索其演变和走向。本文介绍了许多湖南女作家;分析了她们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辨析了女性文学与性别意识。

  • 标签: 湖南 女性文学 发展轨迹 性别意识 审美需求 价值观念
  • 简介:<正>在下笔探讨历史文学创作中“现代化”问题的时候,我想到英国现代批评家乔治·森茨白瑞如下的话语:“尽管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各具才能,其中一两位甚至小有天才,但所有这些作家都在一个严峻的难题──即时代错误──上跌了跤子。”。显而易见,森茨白瑞这里所说的“所有”作家,指的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的一些尝试历史小说创作的哥特式作家们。如今,历史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史文学在全世界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作为一种同

  • 标签: 历史文学 反历史主义 作家 黑格尔 历史小说 卢卡契
  • 简介:<正>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它的经验和问题。这些经验和问题,都是它的研究者所需要面对的。对于20世纪中国的新文学,人们对于作品分析及其问题意识的强调,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出版了各种作品集,作家选集或全集,以及相关的论述,文学

  • 标签: 中国新诗派 论史 互证 现代诗 诗体大解放 20世纪中国新诗
  • 简介:微博客文学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下衍生的新媒体文学,具有深度削平、中心零散、直观感性等创作和消费方式,还具有快捷传播、即兴生成和即时审美等特点。因此微博客文学创作呈现出文本碎片化、意义平面化、中心零散化等特性。同时,微博客多终端、多媒体、开放式的媒体传播,使得微博客文学总是在不断变化。在文化消费背景下,从创作到审美过程分析,微博客文学创作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质素,体现出后现代的审美意义。无论是文本形式,

  • 标签: 后现代主义思潮 博客文学 审美意义 文学创作 表征 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