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补肾泻肝方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将25例再障患者(其中肾阴虚14例,肾阳虚11例)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中药复方[滋肾阴(Ⅰ)、泻肝炎(Ⅱ)、温肾阳(Ⅲ)、补肾泻肝(Ⅳ)]和细胞因子(IL-2、IRN-γ)对其红系、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E、BFE-U、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Ⅰ、Ⅲ、Ⅳ方对CFU-E、BFU-E、CFU-GM均有促进作用,Ⅳ方的作用尤其明显,而Ⅱ方无此作用;IL-2、IFN-γ对上述指标有抑制作用;加入Ⅱ、Ⅳ方后能减除这种抑制,但Ⅰ、Ⅲ方无此作用。提示:补肾泻肝方药是治疗再障的有效处方,减除IL-2、IRN-γ对造血祖细胞的抑制、促进CFU-E、BFU-E、CFU-GM的形成是其治疗再障的重要机理。

  • 标签: 中药复方 补肾泻肝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祖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康艾注射液治疗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60mL稀释后静滴1次/d,每周期14d,观察4个周期后肿瘤客观疗效、生活质量、中医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方面。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稳定率分别为70%、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周期后治疗组的体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血液学及消化道毒性。结论:康艾注射液可能会提高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体力状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这类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优势。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中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汉黄芩素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作用于KYSE150细胞后,MTS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KYSE150细胞的生长受汉黄芩素的抑制并且呈浓度依赖性,IC50=(68.59±3.43)μM;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汉黄芩素可阻滞KYSE150细胞周期进展,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实验表明汉黄芩素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汉黄芩素具有抗食管癌KYSE150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为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汉黄芩素 食管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夏枯草消瘤合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TP或GP方案化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夏枯草消瘤合剂。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实体瘤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KPS)评分、肿瘤标记物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3.3%和3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KP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癌胚抗原(CEA)、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EA、SC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7%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枯草消瘤合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单纯采用化疗治疗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夏枯草消瘤合剂 化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方抗大肠癌肝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防治组、联合组,以5×106个/m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m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后4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5-Fu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分别从移植瘤和转移瘤的重量、形态学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浓度来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重量均减轻(P<0.05),其中联合组低于化疗组(P<0.05);而且联合组、化疗组CE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抑癌方联合5-Fu可以降低模型动物的肝转移发生率,抑制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的生长.

  • 标签: 扶正抑癌方 大肠癌 转移 动物实验
  • 简介:系膜细胞(GMCs)增殖与凋亡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cl-2家族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子,研究证明以Bcl-2为代表的一组凋亡调节基因对GMCs凋亡的调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这一具体机制仍不明了。就Bcl-2家族对GMCs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系膜细胞 BCL-2家族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益心口服液对化学性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改良Simpson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及益心口服液大中小3个剂量组。采用二亚硫酸钠造心肌细胞化学性缺氧,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和丙酮酸激酶(PK)含量,观察益心口服液对化学性缺氧心肌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缺氧模型组心肌细胞变大,折光性差,胞核暗淡,细胞LDH和PK含量降低,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5)。复方丹参滴丸组细胞PK含量降低,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5)。益心口服液各剂量组SOD活性增加,LDH和PK含量增加,而MDA含量降低(P〈0.05)。未见剂量依从性。结论:益心口服液通过抗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需比等来减少缺氧心肌细胞损伤。

  • 标签: 益心口服液 心肌细胞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激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 简介:目的:研究清肺通络合剂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清肺通络合荆,比较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如发热、咳嗽、痰壅便干、尿黄等)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证候积分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8^+、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通络合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免疫状态,值得进一步研究并逐步推广。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清肺通络合剂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增长态势,防治现状堪忧。本文主要就脂联素、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脂联素、内皮祖细胞与稳定型冠心病;脂联素、内皮祖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症;脂联素、内皮祖细胞用于临床的治疗和展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脂联素 内皮祖细胞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埃罗替尼联合盐酸吉西他滨及顺铂(GP)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采用GP方案化疗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其中单纯GP方案化疗45例,埃罗替尼联合GP化疗45例。对患者生存率、病情缓解情况和血清中VEGF浓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病情缓解率47.23%,显著高于单纯GP组的26.88%(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1年后生存率91.67%,显著高于单纯GP组的81.67%(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为79.8pg/ml,显著低于单纯GP组的124.23pg/ml(P<0.05)。结论埃罗替尼联合GP化疗较单纯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降低VEGF水平。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埃罗替尼 疗效评价 盐酸吉西他滨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方通腑理肠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用药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中药组30例、空白组15例,通过测定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IL-1、IL-4、IL-6、IL-10、TNF-α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各组IL-1、IL-6、TNF—α、IL-4、IL-10无显著差异性;术后24h空白组IL-1、TNF-α较中药组及西药组显著升高;中药组IL-6较西药组及空白组显著降低;术后48h空白组IL-1、IL-6、TNF—α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24hIL-4各组无显著差异性;中药组IL-10较空白组和西药组显著升高;术后48h中药组组IL-4、IL-10较西药组和空白组显著升高。结论:通腑理肠饮能减轻手术应激及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 标签: 通腑理肠饮 围手术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炎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