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计划前移对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功能锻炼依从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计划前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率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依从性80.00%(28/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4.29%(26/3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患者给予康复计划前移,可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完成。

  • 标签: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消融术 康复计划前移 功能锻炼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以计算机随机分配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多元化护理,对比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结果3个月和6个月后,实验组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能够更好地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是理想的护理模式,应该推广。

  • 标签: 多元化护理 康复锻炼 胫骨平台骨折 HSS评分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锻炼在产妇分娩控制能力和情绪的作用。方法以本院108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54例,观察组采取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锻炼,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助产(传统卧位或半卧位待产),应用分娩控制量表评定分娩控制能力,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定情绪,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娩后分娩控制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娩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大;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助产联合分娩球锻炼有助于提高产妇分娩控制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产妇满意度。

  • 标签: 体位助产 分娩球锻炼 分娩控制能力 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收住于我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第3,7,14天时的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可安全有效提高其氧合指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用加颈椎操锻炼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简称外平衡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手法治疗组(简称内平衡组)30例。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给予中药热奄包治疗加颈椎操锻炼,综合治疗组给予手法推拿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加颈椎操锻炼,手法治疗组给予手法推拿按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1月、3月分别行椎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记录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取左右双侧椎动脉的均数),并分别对比各时间段三组的速度值。结果治疗前三组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周综合治疗组、手法治疗组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值明显高于中药热奄包治疗加颈椎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前两组无明显差别;治疗后1月综合治疗组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值明显高于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月综合治疗组和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值明显高于手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治疗虽然在短期内并不比单纯手法治疗疗效明显,但综合治疗能从内在平衡和外在平衡两方面改善颈性眩晕的病理改变,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同时注重外平衡的治疗和注重内平衡的治疗同样重要,但注重外平衡的治疗远期疗效优于注重内平衡的治疗。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颈椎操锻炼 颈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媒体眼功能锻炼与间断遮盖治疗对儿童弱视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儿例数为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多媒体眼功能锻炼与间断遮盖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患儿的视力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媒体眼功能锻炼的治疗方式效果较高,显著优于间断遮盖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视力,同时其安全性较高,可值得临床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多媒体眼功能锻炼 间断遮盖治疗 儿童弱视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动静脉内瘘锻炼握力检测装置的应用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留我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患者5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中心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留我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患者4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在术后2周拆线后,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握力锻炼:挤压握力器15秒,缓慢放松,重复上述动作,10imin/次,5~10次/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器进行锻炼;观察组:采用带有握力检测装置的握力器进行锻炼,在锻炼前患者预先通过输入装置输入标准参数(包括标准握力值、标准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锻炼结束后通过查看显示屏或语音提示和指示灯提示,对未达到标准握力的锻炼次数进行重新设定和补充锻炼。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4、8、12周头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量检测,内瘘成熟率和成熟时间,实施握力锻炼依从性。结果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组头静脉血管内径分别为(4.73±0.51)lnm,(4.89±0.65)lilm,(5.15±0.95)him,高于对照组的(4.30±0.65)mm,(4.41±0.71)mm,(4.65±0.89)mm(t=-2.970,P=-O.004;t=-2.298,P:-O.025,t=-2.928,P:-O.041);理Ⅱ察组头静脉血流量分别为(501.12±125.32)ml/min,(568.13±183.39)ml/min,(675.33±213.04)ml/min,高于对照组的(443.64±112.21)ml/min,(496,88±164.74)ml/min,(538.84±190.08)ml/min(t=3.003,P:-O.005t:2.932,P=O.006t=2.765,P=O.001)。观察组内瘘成熟率为97.96%,与对照组87.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1,P=O.049),且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75周。观察组握力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功能锻炼 握力监测装置 成熟
  • 简介:摘要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初中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能够对其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大力的开展好体育锻炼,以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对其的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以将体育锻炼的价值及意义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对其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发挥借鉴价值。

  • 标签: 初中生 体育锻炼 行为习惯
  • 简介:考虑到健身类APP在福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日益广泛应用,现以具体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使之对于学生的锻炼态度和行为所发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到在应用健身类APP之后,学生对其产生的理性认知,及其在体育锻炼态度方面的巨大改善价值,并从锻炼时间与锻炼强度等方面说明具体的行为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 标签: 健身类APP 高校体育 锻炼态度 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锻炼+心理引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锻炼+心理引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6min步行试验(6MW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ADL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以上指标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护理中应用功能锻炼+心理引导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功能锻炼 心理引导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围手术期量化康复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量化康复锻炼。监测术后患者的相关体征指标、疲乏及疼痛情况;记录患者进食状况、锻炼项目完成度及术后1~3d的引流情况,胃管拔出、肛门排气所需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排气用时、进食用时、下床用时及胃管拔出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运动耗时、术后3d内引流量及NRS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胸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行量化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康复训练的质量。

  • 标签: 量化康复锻炼 围手术期 心胸外科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我部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间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50例。干预组在患者出院后开展系统后期康复锻炼,常规组患者正常出院。比较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为(1.21±0.07)分,常规组为(3.45±0.76)分,P<0.05。干预组患者评估有效率为96.0%,常规组为82.0%,P<0.05。干预组完全自理36例,常规组11例,P<0.05。结论后期康复锻炼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后期康复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用加颈椎操锻炼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简称外平衡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手法治疗组(简称内平衡组)30例。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给予中药热奄包治疗加颈椎操锻炼,综合治疗组给予手法推拿结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加颈椎操锻炼,手法治疗组给予手法推拿按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1月、3月分别行椎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记录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取左右双侧椎动脉的均数),并分别对比各时间段三组的速度值。结果治疗前三组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周综合治疗组、手法治疗组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值明显高于中药热奄包治疗加颈椎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前两组无明显差别;治疗后1月综合治疗组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值明显高于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和手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月综合治疗组和中药热奄包加颈椎操治疗组椎动脉的血流峰速度值明显高于手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治疗虽然在短期内并不比单纯手法治疗疗效明显,但综合治疗能从内在平衡和外在平衡两方面改善颈性眩晕的病理改变,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同时注重外平衡的治疗和注重内平衡的治疗同样重要,但注重外平衡的治疗远期疗效优于注重内平衡的治疗。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颈椎操锻炼 颈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取2016年6月29日—2016年7月16日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品管圈活动前组即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对观察组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所在,通过品管圈成员集思广益,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选取2016年12月5日-12月23日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品管圈活动后组即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锻炼基础上按品管圈设计锻炼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整体依从性从41.7%提高到了81.7%,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及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结论进行品管圈活动之后可以有效提高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下肢骨折术后 功能锻炼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BES)和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MSS-CS),对石家庄地区2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达到大锻炼量水平的分别仅为18.42%和7.41%;体育锻炼量和身体自尊水平与大学生心理症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身体自尊正相关显著;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症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体育锻炼 结构方程模型 大学生 身体自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实行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人,一组接受医院的常规护理,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功能锻炼指导和穴位按压。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干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压可以有效提高脑梗塞偏瘫患者的疗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标签: 功能锻炼 穴位按压 脑梗塞 偏瘫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