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低剂量与超低剂量胸部CT在不同类型肺结节复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发现肺部孤立性非钙化结节(大小5~30mm)且于6个月后遵医嘱复查CT的患者共100例,采用低剂量(50mA)与超低剂量(25mA)对所有复查患者行胸部CT扫描,并比较低剂量与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结果。采用西门子SyngoMMWPVE40A工作站,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自动计算肺结节体积,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对体积差值(relativevolumedifference,RVD),若RVD≤10%表示体积计算结果合理,RVD>10%表示体积计算结果不合理。结果:100例肺部孤立性非钙化结节患者两次体积测量的合理率为78.00%,相关系数r=0.996,两次体积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D的95%CI为-0.14~0.14,有4例在95%CI以外,基本RVD趋于一致。胸膜旁型结节和毛刺型结节的RVD不合理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节。结论:50mA低剂量与25mA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测量肺结节体积的相似性较高,对于测量肺结节体积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毛刺型结节和胸膜旁结节,宜采用25mA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

  • 标签: 胸部CT 肺部孤立性结节 复查 剂量
  • 简介:针对目前网络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存在加密强度、运算量大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置换的MD5改进算法。首先将MD5以512位的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然后每一分组又被划分成为16个32位的子分组,经过了填充尧加长、分块、迭代、置换5个步骤,输出由8个64位的分组,最后将这8个64位的分组结合后映射生成一个256位散列值。改进后的MD5算法与已有的算法对比,更加有效地保证了用户的密码安全。

  • 标签: MD5算法 单向散列函数 迭代置换 密码 安全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天眼反射面板拟合抛物面过程,建立以刚体空间运动原理与抛物面的性质的工作态球面拟合模型,利用牛顿迭代法、梯度下降法、优化模型进行求解。

  • 标签: 理想抛物面 牛顿迭代法 梯度下降法 光的反射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投影数据恢复算法低剂量灌注CT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于常规平扫基础之上对对照组行常规剂量灌注CT成像,而观察组行投影数据恢复算法低剂量灌注CT成像,对两组rCBF、MMT、TTP和rCBV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灶中心rCBF、rCBV均明显低于缺血区(P<0.01),病灶中心MMT、TTP指标高于缺血区(P<0.01);两组间相同部位rCBF、rCBV、MMT、TTP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投影数据恢复算法低剂量灌注CT成像,既能对病灶处血流情况进行有效分析,还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投影数据恢复 低剂量灌注 CT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方法收集78例冠心病疑似病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与B组(低剂量组)各39例,实施CCTA检查,对比剂用量与管电压不同,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与放射剂量。结果A组与B组RCA、LMA、LAD、LCX各冠脉节段客观评价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放射剂量(0.68±0.09)mSv明显低于A组(1.31±0.12)mSv,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CTA能够提供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图像,而且放射剂量明显降低,有效放射剂量<1mSy,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CT成像 低剂量 图像质量 放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在筛查早期肺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进行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均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P<0.05。结论在肺癌高危患者当中应用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有利于提高疾病早期筛查的准确率,促使患者尽早治疗,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疾病筛查 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 DR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筛查肺癌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100例高危人群行128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之间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以及诊断的差异,并经临床手术及术后进行病理分期。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筛查出结节性病变者49例(49%),其中早期肺癌21例,并对患例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患者,其他患者行随访观察。结论128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早期诊断肺癌中具有确切价值与可行性,同时因其X线的辐射量低,可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手段。

  • 标签: 可行性 肺癌筛查 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实施颈部CTA检查患者总计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扫描模式,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CTDIvol、DLP、ED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分、2分、3分、4分人数占比为8.00%、16.00%、8.00%、48.00%,与对照组12.00%、12.00%、4.00%、52.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扫描结果不存在影响,且应用碘剂量和辐射剂量降低,且获取较佳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低剂量 低对比剂 扫描 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心率情况下64排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月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冠脉CTA检查,对两组不同心率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降低了70%以上的有效辐射剂量,两组辐射剂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偏慢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更明显。心率偏慢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更高。【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心率偏慢患者减少的有效辐射剂量更多,图像质量更好。

  • 标签: 冠状动脉成像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心率
  • 简介:近年来,64层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成像(CA)已成为检查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影像学手段,由于CTCA检查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与其伴发的辐射损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危害已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有关64-MDCTCA个体化低剂量扫描的一些新近研究进展。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个体化低剂量扫描 辐射防护最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在脑梗死及脑血肿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噪声值,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诊脑梗死及脑血肿120例患者,复查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120kV,400mAs)和观察组(低剂量100kV,250mAs),比较两组扫描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苍白球与半卵圆中心图像噪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CT低剂量进行脑梗死及脑血肿复查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满足基本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脑血肿 复查 螺旋CT 低剂量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将体重指数正常的120例患者按照参数不同分为A组(120kV、362mAs)、B组(100kV、362mAs)、C组(80kV、362mA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三组的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较小(P〉0.05);三组间对比图像噪声、平均CT值、辐射剂量差距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可获取到较好的图像质量,而80kV、100kV能够使辐射剂量降低。

  • 标签: 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法原则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而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通过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对比,分析扫描技术的准确率。结果:根据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于食管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较高,能有效帮助医护人员为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低剂量多层螺旋CT 食管癌 术前诊断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20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异物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以最终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不同方法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准确性。结果:100例患儿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证实发现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89例,中间段支气管8例,左主支气管3例,而经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均正确显示,正确显示率达100%。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有98例达到1级,有2例为II级,图像质量较高。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高,可准确显示支气管异物所在的部位,为临床取出提供参考。

  • 标签: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 小儿支气管异物 诊断价值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结节使用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诊断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260例肺结节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CT常规剂量)与观察组(CT低剂量),对比检出率。结果 在检出准确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参照组高(P

  • 标签: 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胸部扫描 低剂量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与低剂量扫描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和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结石检出率和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扫描结石检出率和结石部位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平扫(P<0.05);低剂量扫描图像优良临床明显高于常规平扫(P<0.05)。结论:泌尿结石诊断中,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扫描均有诊断价值,低剂量扫描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扫描,更有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泌尿结石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往临床中主要依靠X线成像摄片诊断的方法对肺部疾病症状特征进行分析,该检查方法具有耗时短、操作便捷的优势,并且经济价值较为理想,但是自身的敏感度不足,造成疾病诊断的误差,因此该技术逐渐被CT取代,特别是螺旋CT技术具有自身较为显著的优势,可以提升肺内部结节等诊断数值,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但是这种检查方法的放射剂量较高,造成临床推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因此肺部低剂量螺旋CT出现并应用于临床检查中,为肺部检查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

  • 标签: 肺部 低剂量螺旋CT 最佳放射剂量 研究
  • 简介:对于离散非线性系统迭代学习控制,在最优迭代因果学习律的存在性条件算法收敛性条件基础上,针对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近似迭代算法,证明了近似迭代控制收敛于最优控制.

  • 标签: 离散非线性系统 最优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算法
  • 简介:小型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运行,陀螺所受噪声干扰无法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需要仅从观测信号中把噪声去除,并估计出原始信号,根据该特点提出一种微机电陀螺信号盲均衡迭代反卷积算法。该算法利用横向滤波器对陀螺信号进行反卷积运算,使用贝叶斯方法对信号进行估计,建立了误差函数并与LMS算法组合,实现了均衡器参数的自动调整,在小型移动机器人上进行了算法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分离角速度信号与噪声信号,其噪声信号幅值减小约10倍,移动机器人运行275.41s抵达终点的偏航角误差从13°下降到1.46°。

  • 标签: 移动机器人 MEMS陀螺 盲均衡 反卷积 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