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足下垂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康复训练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内毒素A 康复训练 脑卒中 痉挛性足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采用尼莫地平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尼莫地平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随访6-12个月,两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管痉挛性 头痛 阿司匹林 尼莫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诊高龄痉挛腹痛患者应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7年 11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0例急诊高龄痉挛腹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此 80例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 40人。其中一组为实验组,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进行治疗;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进行治疗。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VAS评分和大便次数均见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诊高龄痉挛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增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急诊高龄痉挛性腹痛 间苯三酚注射液 山莨菪碱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熏蒸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脑瘫患儿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熏蒸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检测。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患儿的内收肌肌张力较前有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腓肠肌、腘绳肌肌张力较前改善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患儿的股角、腘窝角较前有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足背曲角较前改善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 标签: 中药熏蒸 痉挛性脑瘫 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联合复方牵正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S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瘫痪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上肢痉挛性瘫痪 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实施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 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 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比较 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实施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 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t检验和χ²检验方法,对80例患有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缓解、痉挛减轻、恶心减轻和呕吐减少方面的差异。结果: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组在所有观察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P < 0.05),包括疼痛缓解、痉挛减轻、恶心减轻和呕吐减少。结论: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在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改善症状。这一治疗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和有效

  • 标签: 硫酸镁 间苯三酚 急性胃肠炎 腹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脑血管病后痉挛瘫痪患者临床中采用补阳还五汤剂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方法 随机抽取60例脑血管病后痉挛瘫痪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将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酸镁与间苯三酚对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间苯三酚治疗)和实验组(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各26例,对比两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2.21±0.22)明显低于对照组(3.52±0.35),疼痛缓解时间(18.24±2.25)h短于对照组(26.48±3.4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硫酸镁 间苯三酚 急性胃肠炎 痉挛性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任务平板训练对痉挛偏瘫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偏瘫脑瘫患儿36例。按随机数列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8例)和试验组(18例)。干预过程中对照组中2例患儿因咳嗽、发热退出研究而脱落,最终对照组16例,试验组18例。2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单任务平板训练和双任务平板训练。2组患儿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儿童平衡量表(PBS)、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T)、单任务改良计时起立-行走测试(mTUG)、双任务mTUG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一般资料中的性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组内评估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年龄和评估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训练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GMFM-88 D区评分[(34.25±1.61)分比(34.56±1.76)分]、GMFM-88 E区评分[(50.53±7.20)分比(50.61±6.75)分]、PBS评分[(39.06±4.34)分比(38.89±4.44)分]、MWST时间[(12.69±3.07) s比(13.56±2.97) s]、单任务mTUG时间[(11.38±2.58) s比(11.94±2.51) s]、双任务mTUG时间[(30.06±8.08) s比(31.50±8.56) 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4周后,对照组GMFM-88中D区评分为(35.88±1.82)分、E区评分为(51.20±6.64)分,PBS评分为(40.75±4.14)分,MWST时间为(10.81±2.95) s,单任务mTUG时间为(10.06±2.52) s;试验组GMFM-88中D区评分为(36.28±1.99)分、E区评分为(53.94±6.98)分,PBS评分为(43.06±4.94)分,MWST时间为(10.44±2.83) s,单任务mTUG时间为(10.56±2.73) s,2组患儿的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3.058、-2.197、-7.132、1.235、2.952,试验组t=-5.953、-12.432、-8.333、3.149、7.578,均P<0.05),而2组GMFM-88中D区、E区,PBS,MWST,单任务mTUG评价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双任务mTUG时间为(29.10±8.28) s,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05),而试验组双任务mTUG时间为(23.06±7.30) s,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0,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结论单任务和双任务平板训练均可显著提高痉挛偏瘫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单任务训练不能有效改善痉挛偏瘫脑瘫患儿在双任务中的运动功能表现,但双任务训练可有效提高其在双任务条件下的运动功能表现。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平板训练 双任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痉挛偏瘫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2~5岁痉挛偏瘫脑瘫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失访2例,未完成6个月康复治疗3例;治疗组失访1例,未完成6个月康复治疗3例;最终纳入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每项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疗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下个疗程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6个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疗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开始下个疗程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肌电积分值(iEMG)对2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FMA评分[治疗组(32.38±4.79)和(38.24±4.83)分;对照组(28.30±5.68)和(32.79±5.49)分]、PDMS-FM总评分[治疗组(123.74±16.54)和(145.68±13.43)分;对照组(111.21±17.62)和(123.94±15.83)分]、抓握能力评分[治疗组(31.68±6.28)和(37.41±5.39)分;对照组(26.79±5.74)和(31.82±4.98)分]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治疗组(92.06±11.34)和(108.26±8.40)分;对照组(84.42±12.12)和(92.12±11.08)分]分别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治疗组(2.26±0.83)和(1.85±0.89)分;对照组(2.18±0.88)和(1.82±0.95)分]和iEMG值[治疗组(16.27±3.17)和(14.26±3.50)μV;对照组(16.88±3.15)和(15.00±3.09)μV]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但不能降低肌张力。

  • 标签: 镜像视觉反馈 偏瘫 脑性瘫痪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脑瘫患者步态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痉挛脑瘫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步态指导下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三维步态指导下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运动参数评分。结果而观察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系统评价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脑瘫患儿在三维步态指导下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其有助于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步态和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三维步态 核心稳定性训练 痉挛性脑瘫 步态影响
  • 作者: 王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 简介:目的:探析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6月的100例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核心,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干预前的疼痛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与炎症因子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肠炎痉挛腹痛患者参与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短期内明显减轻,且其炎症因子水平得到良好调整,改善疼痛反应,并促进整体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72例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行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3.9%;治疗组经颅多普勒(TCD)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5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治疗组未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个别患者腹上区不适、嗜睡,症状轻微均可耐受,未作处理后自行好转。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具有较高的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尼莫地平 小剂量阿司匹林 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讨论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收治118例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患者,研究年限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均59例。对照组患者为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为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头痛、头晕缓解时间及临床有效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痉挛头痛头晕患者采用尼莫地平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头痛、头晕缓解时间,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尼莫地平 阿司匹林 脑血管痉挛 头痛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