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因复发性细胞瘤施行再次切除手术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初次手术的中位年龄为26.5个月(5~87个月),复发距初次手术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再次切除时间为(5.0±1.4)h,术中出血量50~3 200 ml。获得R0切除10例,R1切除3例;R2切除3例。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患儿总生存率为62.5%。本研究结果表明,再次切除术治疗复发性儿童细胞瘤,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其适应证,且应联合规范的系统性治疗。

  • 标签:
  • 简介:随着对纤维化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抗纤维化的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抗炎治疗为主转变为针对星状细胞激活为基础的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业已知道,纤维化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肝脏机能储备严重下降,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门静脉高压等临床症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危害。因此,以星状细胞作治疗标靶的理念转变将为摆脱多年来纤维化临床处理的困境带来希望。本文以下就星状细胞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某些抗纤维化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纤维化是由慢性损伤引起的。在慢性损伤期间,星状细胞(HSC)被激活并增殖,这导致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导致纤维化。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包括酒精,慢性病毒性肝炎,寄生虫,代谢性疾病和毒素或者其它药物。当纤维化不受控制后,它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现在有一些研究表明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可逆的。近年来中药作为抗纤维化药物效果较为明显,本综述旨在总结中药对星状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保护机制。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移植的胚胎前体细胞在受体内大量增殖及长期存活困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介导的星状细胞联合移植有望解决这一科学难题。目的:观察TGF-β1介导的小鼠星状细胞与小鼠胚胎前体细胞联合移植对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①建立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TGF-β1基因的小鼠星状细胞株,通过细胞免疫荧光、qRT-PCR、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星状细胞转染目的基因情况;②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前体细胞株mHPCs-E14.5并以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③通过CCl4腹腔注射联合2/3切除构建急性损伤小鼠模型,然后进行mHPCs-E14.5单独移植(mHPCs-E14.5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TGF-β1联合移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GFP联合移植(对照联合移植组);④在切除后14d,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脾实质内ALB、CK19、a-SMA阳性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移酶、谷草转移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TGF-β1基因的小鼠星状细胞株,与空载对照组相比,慢病毒mHSCs-pHBLV-CMVIE-TGF-β1组目的基因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高(P<0.01);②mHPCs-E14.5细胞株大量表达AFP,微弱表达ALB和CK19,提示该细胞株为胚胎前体细胞;③mHPCs-E14.5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和ALB阳性细胞;对照联合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及较多的ALB阳性细胞,而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存在大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少量ALB阳性细胞;④细胞移植后血清谷丙转移酶及谷草转移酶有所下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下降更明显(P<0.05);⑤结果提示,移植的胚胎前体细胞在脾实质内定植并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TGF-β1信号介导的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胚胎肝前体细胞 急性肝损伤 联合细胞移植 脾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方法雄性6~8周龄SD大鼠1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纤维化模型后,分为模型组、BMSCs组和HO-1/BMSCs组,每组11只,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BMSCs及HO-1/BMSCs。另外选取11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干预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示踪实验检测BMSCs定植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HE及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纤维化大鼠模型。示踪实验显示BMSCs移植后定植在大鼠肝脏。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和HO-1/BMSCs组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均显著改善,纤维化评分及分期亦明显降低,且HO-1/BMSCs组上述指标更优于BMSCs组。HO-1/BMSCs组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0.92±0.21)、(0.84±0.03),高于BMSCs组与模型组[BMSCs组:(0.54±0.16)、(0.53±0.04);模型组:(0.49±0.06)、(0.11±0.06)],而Viment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别为(1.21±0.23)、(3.82±0.80),低于BMSCs组与模型组[BMSCs组:(1.32±0.17)、(6.39±0.75);模型组:(1.41±0.18)、(16.94±1.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1/BMSCs可以有效改善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程度,比单纯BMSCs更为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 标签: 肝纤维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红素加氧酶-1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20万左右的中国人愿意献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即通过捐献干细胞的方式,来救治那些绝望的白血病人。卫生部的位官员说,“生命银行”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标签: 捐献者 干细胞 癌症患者 白血病
  • 简介: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尽管使用了很多方法,脊髓自身的再生仍非常有限。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逐步深入,本文就干细胞的类型和优缺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本实验在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人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的培养条件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以同源胚胎的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在不添加任何细胞因子的情况下,对人EG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该培养体系确保了在培养过程中人EG细胞有充足的来源,避免了胰酶以及一些机械操作对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损伤,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用小鼠成纤维细胞做饲养层,而对培养体系造成的异种蛋白的污染。这是关于建立人EG细胞合适的体外培养体系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 标签: 干细胞培养 体外培养 胚胎细胞 组织块培养法
  • 简介:[摘要]毛囊干细胞包括上皮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其中位于毛囊隆突区外根鞘的神经嵴干细胞和位于毛囊结缔组织鞘及毛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均具有神经分化的潜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属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中一组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它们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调节细胞的多项功能神经诱导、分化方向决定、凋亡及增殖等。就毛囊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潜能及BMPs等细胞因子对干细胞神经分化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分析毛囊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发生机制。

  • 标签: [] 毛囊干细胞 神经分化 BMP
  • 简介: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致残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近二十年,尽管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干细胞治疗被视为再生医学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刺激自体潜在的干细胞分化等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临床转化仍存在诸多瓶颈。笔者回顾近年来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为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肿瘤,主要分为低恶性程度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以及高恶性程度的未分化癌。目前,有新的假说提出甲状腺肿瘤干细胞(thyroid cancer stem cells,TCSC)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但TCSC的发生来源及在甲状腺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简单介绍了甲状腺癌起源的历史假说,从干细胞角度综述了甲状腺癌起源及TCSC与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针对TCSC的治疗策略,这将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以改善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甲状腺癌 肿瘤干细胞 免疫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下,脂肪干细胞等多类型种子细胞出现在医学视野中。脂肪干细胞作为脂肪组织中的细胞,具有诸多优势,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发挥脂肪干细胞优势及促进骨组织工程发展,本研究对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进行综述。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骨组织工程
  • 简介:让小鼠反复经历雄性激素缺乏和雄性激素补充的周期,其前列腺会反复缩小和增大。这表明存在前列腺干细胞。研究人员曾用不同细胞表面标记来识别前列腺干细咆的候选目标,但它们对前列腺干细胞都没有特异性。现在,Leong等人报告说,他们识别出细胞因子受体CD117(也叫c—kit或干细胞因子受体)为一种罕见的小鼠前列腺干细胞群的一个标记。

  • 标签: 前列腺干细胞 小鼠 干细胞因子受体 雄性激素缺乏 细胞表面标记 性激素补充
  • 简介:摘要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是角膜缘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导致的角膜上皮细胞稳态失衡,以角膜上皮结膜化为特点的眼表疾病。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LSCD患者常需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SCT)进一步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开展的自体角膜缘移植(CLAU)、简化角膜缘上皮移植(SLET)、异体角膜缘移植、体外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CLET)、体外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移植(COMET)5种手术治疗LSC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数据基础。(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56-960)

  • 标签: 角膜疾病 角膜缘 干细胞移植 上皮,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及远期疗效。方法对198例(320眼)采用显微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各种程度的翼状胬肉均有效,且复发率明显减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干细胞移植 复发
  • 简介: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报导,美国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教授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及其同事在《细胞》杂志撰文称,把一个发育完全的胎儿皮肤细胞的遗传信息注入一个卵细胞细胞核,然後设法促使91细胞分裂。

  • 标签: 人类干细胞 科学家 克隆 《时代》 《细胞》 卫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