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为庾石山研究员和于德泉院士。实验室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 活性物质 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急诊抗菌药物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急诊药物使用处方,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及急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经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干预后,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输液使用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均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输液 抗菌药物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和致肝损药物种类。结果致肝损药物中抗结核药19例,占42.2%,抗肿瘤药11例,占据24.4%,4例患者为降压降脂药物,占据8.9%,3例患者为解热镇痛药,占据6.7%,服用消化系统用药泄痢停和抗过敏药依巴斯汀或者扑尔敏的各占4例,分别为8.9%。上述药物中合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引发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有25例,占据55.6%。结论临床医药人员应当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特点 抗结核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临床药学分析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分析临床上抗感染药物的药学特性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00例患者中80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0%;患者中,左心衰竭感染率最高为15%,其次为多发伤为10.4%;79张处方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常用抗感染药物有头抱克洛、青霉素G、阿奇霉素等。其中,头抱克洛使用最多,占38%;青霉素G使用率占,占20.2%;阿奇霉素使用率占15.2%;80例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后均得到痊愈,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抗感染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情及其病原菌分离试验等选择合理的抗感染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药学分析 治疗效果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氨基糖苷类药物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抗需氧桌兰阴性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结核杆菌属和葡萄球菌的抗生素。

  • 标签: 氨基糖苷类药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厌氧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厌氧菌感染临床处置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讨论抗厌氧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策。结果临床处置厌氧菌感染有四大误区,应根据药物的特点,有选择地合理使用。结论临床使用抗厌氧菌药物的时候,应坚持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抗厌氧菌 药物治疗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相关情况。方法将2016—2017年收治的临床采用抗菌药物接受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的135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抗菌药物使用1890次。比较统计患者感染分布,抗菌药物分类,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350例患者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59.78%(807/1350),较比临床其他感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26.8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分布例次中,头孢菌素类占50.37%(952/1890),青霉素类18.57%(351/1890),喹诺酮类15.98%(302/1890),较比其他抗菌类使用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头孢菌素类应用较大,目前主要为单独抗菌药物使用。

  • 标签: 医院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剂的层出不穷,为临床提供了许多具有高效、速效、长效、毒性小、用量小、副作用小的各种不同的制剂,这些新剂型是在长期实践中,根据临床医疗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掌握好各种新剂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是临床合理用药,最有效地达到药物治疗的预期目的的关键环节。

  • 标签: 药物 剂型 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风湿、骨痛、神经痛之类的中医痹症越来越多,而乌头类药物在镇痛方面的作用确有独到之处,故在中成药的配伍中,使用也越来越普通,更忽论中药临庆配伍应用了,同时乌头类药物的强心升压等作用也越来越为临床作重视,在中西临床应用中也越来越多,同时,其毒副作用也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故该类药物的使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细化。本文,笔者结合乌头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分析乌头类药物的配伍应用和禁忌,提出乌头类药物的中毒抢救方法。

  • 标签: 乌头类药物 中成药 药物功效 中毒抢救
  • 简介:摘要: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发病后会给患者的口腔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从而降低患者营养状况,需要及时接受治疗。慢性牙周炎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今比较常见的药物有硝基咪唑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本文通过综述慢性牙周炎的药物治疗种类,并分析其研究进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药物治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手术后疼痛可能是病人一生中经历的最为严重的疼痛,也是临床中常见的,需要及时处理的疼痛,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和指南,简要介绍了术后疼痛的特点和主要评估原则,综述了术后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病人自控镇痛的研究进展,介绍近年来手术后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手术后疼痛 治疗药物 综述
  • 简介:我院2004年~2008年共收治药物致低血糖9例患者,现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36岁~83岁,平均年龄60.22岁。9例中8例患糖尿病史10月~14年不等。3例长期服用消渴丸+二甲双胍片,2例早餐前及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二甲双胍片,1例晨餐前服瑞格列奈片+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18单位,

  • 标签: 临床分析 低血糖 药物 诺和灵30R 二甲双胍片 平均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便秘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慢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腹部按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取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慢性便秘患者采取具有促进肠胃蠕动效果的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便秘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2006年本院的药物性肝病病例17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和转归等特点。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有关药物中,抗生素类占首位(35.95%),其中抗结核药15.73%;其次为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17.42%);随后依次为中药(15.17%)、解热镇痛抗炎药(12.92%)、降糖药(8.43%)、抗甲状腺药(17.30%)、用药不详者占2.81%。临床分型:肝细胞型(57.30%),胆汁淤积型(14.61%),混合型(28.09%)。经停药及治疗后,预后较好者81.46%,预后较差者18.54%,病死率5.05%。结论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和诊断。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