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糖尿病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取糖尿病骨折患者共110例,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平均55例。比较两个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合格情况。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的合格率为30%,实验B组的合格率为80%,则实验A组的合格率小于实验B组的合格率。实验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结论:骨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则对糖尿病骨折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帮助,值得推崇。

  • 标签: 骨科护理人员 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PDCA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对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取骨科患者共110例,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平均55例。实验A组使用常规管理,实验B组使用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DVT的产生情况。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DVT的产生率大于实验B组。实验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结论:使用PDCA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对DVT可进行有效的预防,值得推崇。

  • 标签: 骨科 PDCA管理模式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12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56例)和实验组(56例)。实验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相关评分。结果 经过数据对比可以获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各项护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科 护理方法 医护一体化查房 SBAR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麻醉方式对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不良反应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1月来我院行骨科下肢手术的54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麻醉情况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插管全麻,研究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应激指标及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中各项应激指标较对照组均更加平稳(P<0.05),两组应激反应差异显著;研究组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7.41%,对照组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29.63%,两组受麻醉影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用药小、阻滞可靠的优势,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小,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下肢手术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骨科解剖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阈值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示:两组患者相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个疗程后痛阈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阈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骨科解剖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 标签: 解剖电针 传统针灸 坐骨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了56名患者,随机分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或精细化护理,记录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细化护理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 标签: 精细化 手术室护理 骨科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位一体护理结合疼痛治疗仪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三位一体护理结合疼痛治疗仪,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三位一体护理 疼痛治疗仪 骨科 护理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观察其效果和满意度情况。方法:本组研究观察开始时间为2020年9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8月,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比,普通组采用常规治疗,微创组采用微创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1)普通组和微创组手术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高于微创组,(t=12.465,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和微创组满意度对照中,普通组满意度为65.00%、微创组满意度为95.00%,(x2=16.334,p=0.009),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创伤骨科 微创技术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中成药肿痛宁胶囊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多项指标的影响及再植成活率的疗效评价。方法 研究共计纳入12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均由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中成药肿痛宁胶囊口服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每12h再植手指的肿胀、色泽、皮温、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危象各项指标观察及评分,治疗组血管危象指数分期,一期、二期患者的例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三期四期的例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出现3例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四川何氏骨科流派肿痛宁胶囊可明显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多项指标,提高再植成活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四川何氏骨科流派 肿痛宁胶囊 断指再植术后 血管危象指标 血管危象指数 再植指体成活情况分期 再植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 -2017年8月老年骨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术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肾上腺素水平以及血管紧张素。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肾上腺素水平以及血管紧张素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 临床应用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骨科中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时分别行外固定架、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外固定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骨折愈合、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总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四肢骨折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随着麻醉科技的发展,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探索其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性研究。研究中选择了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常规全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诱导麻醉、维持麻醉和麻醉恢复等方面相较于常规全麻有更好的效果,患者恢复期间呈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如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患者合并应用瑞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利用不仅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更能带来较好的患者舒适度以及较低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对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 70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 35例与研究组 35例,参照组实施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镇静效果良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 骨科手术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入组成员,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是通过骨科损伤控制的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复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发生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患者使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模式进行治疗,患者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该得到临床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2021年5月-2022年6月期间,经本院诊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58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依据电脑录入病例先后顺序分为2组,基础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开展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对比分析组间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效率为96.55%与基础组65.51%相比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较基础组得到改善,数据有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开展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技术,不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加速患者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不稳定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骨折 骨科损伤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骨科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接收并使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患者70例,均给予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将术中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的36例作为研究组,另将术中给予患者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安慰剂的3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两组术中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T1、T2和T3时段观察组HR水平低于T0(P<0.05),但各时段MAP对比(P>0.05);观察组T1、T2、T3时HR水平与对照组对比(P<0.05);T1、T2时段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控制止血带引发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可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腰麻&mdash 硬膜外联合麻醉 骨科下肢手术 止血带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