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阙穴中药贴敷治疗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0例骨科术后卧床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神阙穴中药贴敷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中出现治愈21例、有效10例,其总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中出现治愈27例、有效11例、其总有效率为95%,两组对比,试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神阙穴 中药贴敷 骨折术后卧床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中诱发切口感染的原因,明确手术室护理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无菌手术的44例患者为此次实验对象,依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22,常规护理)和手术室护理组(n=22,手术室护理),分析无菌手术出现切口感染事件的具体原因,以及对比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整体手术成效的影响。结果 造成切口感染关键因素含手术持续时长、地点、部位、种类以及在旁见习人员等几项;护理干预后,两组切口感染率均明显减少,且手术室护理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 标签: 骨科手术 手术室护理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以探讨手术室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50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19例,其多与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室消毒情况、手术中有无探访人员、手术类型等因素相关。结论骨科AISS是受各种因素所致,需良好管理手术室环境,高度重视手术台清洁,并予以急诊手术应急处理措施,尽量增强医患配合默契度登,以减少手术时间。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临床效果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2022年2月份至2023年2月份,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40例,甲组全身麻醉,乙组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结果:乙组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更佳,疼痛程度更轻,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老年骨科手术的患者使用椎管内麻醉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老年骨科手术 临床效果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创伤疼痛快速愈合贴敷仪”是湖南长沙邦仁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国际新技术的经验,组织国内医务工作者及德国专家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研制的具有十项国家专利,其中六项为国家发明专利的创新产品。“创伤疼痛快速愈合贴敷仪”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和国外在湿性生物离子和电场敷贴治疗创伤疼痛方面的空白。不仅如此,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下面就疼痛穴位敷贴仪在骨科内置物围手术期的下肢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说明。

  • 标签: 疼痛穴位敷贴仪 下肢血栓防治 骨科内置物围手术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ASAII-III级,随机分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60例。两组均选择L-2~3或L3~4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给予试验剂量1.5%利多卡因3ml,待麻醉平面出现后,A组选穴定位,针刺相应穴位,得气后接电针,调节强度与频率至患者可耐受水平,针刺10分钟后测麻醉平面,如未达到所需平面(T10-L4),硬膜外小剂量每次追加1.5%利多卡因(每次3ml),直至麻醉效果完善(I~II级)后开始手术,B组除针刺外,均与A组相同。记录两组硬膜外局麻药用药量,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20min(T1)、切皮前(T2)、手术开始后6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HR、SBP、DBP、MBP,记录术前24h、T3、T4及术后24h血糖及皮质醇水平。结果硬膜外用药量A组较B组减少35.5%(P<0.01);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96%,B组83%,两组比较(P<0.05);A组T1、T2及T3HR、SBP、MBP变化小于B组(P<0.05);A组血糖水平在T3、T4均低于B组(P<0.05);A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在T3、T4及术后24h均低于B组(P<0.01或P<0.05)。结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术中循环稳定,应激反应轻,可作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法之一。

  • 标签: 针刺 硬膜外麻醉 老年 骨科手术 血糖 皮质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三踝骨折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56%,对照组优良率62.22%,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没有多大区别,治疗效果的差异并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主观评分为(2.40±1.92)、AO评分为(95.52±7.65),对照组的主观评分为(2.30±2.21)、AO评分为(95.36±7.28),两组之间的效果评分差异并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解剖评分为(18.05±2.82),对照组的为(19.50±1.2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三踝骨折时,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术后半年治疗的解剖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组合式 踝关节 三维骨科 牵引固定架 三踝骨折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超早期康复中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者 78例为对象,随机分设组别。实施常规疗法治疗对比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行骨科康复一体化疗法治疗研究组。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 3个月、半年,对比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大( P< 0.05)。结论: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干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有助于其膝关节功能改善,加快患者机体恢复。

  • 标签: 超早期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