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我科自1994年5月~1996年11月共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6例,随机采用高聚金葡素(HAS)、天地欣(LNT)、免疫核糖核酸(IRNA)和白介素-2(IL-2)4种药联合或单药胸腔注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生物制剂 胸腔内注射 治疗 恶性胸水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并顺铂联合甘露聚糖肽(多抗)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48例。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排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胸腔注射顺铂和甘露聚糖肽,对照组胸腔注射顺铂。两组均每周重复,治疗2次后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RR82.8%,对照组RR56.3%;治疗组的生活质量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与骨髓抑制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并顺铂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性反应轻。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恶心胸腔积液 甘露聚糖肽 顺铂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观察皮注射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混合剂(简称地塞米松合剂)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甲状腺癌行颈清术的患者除外),ASAⅠ~Ⅱ级。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术后使用静脉泵自控镇痛,为芬太尼10μg/mL,2mL/h,0.5mL/15min。B组为皮注射镇痛,沿胸锁乳头肌外缘平下颌角至锁骨上缘连线,用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合剂行皮给药,进针深度约0.1cm,每个皮丘注入1~1.5mL药液,间隔约1.5cm。注射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h开始评分,分别记录2、4、6、8、10、12、24h的VAS评分。结果术后VAS评分A组各时间段均值为2.30±1.04,B组为2.46±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注射地塞米松合剂对甲状腺肿瘤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与静脉泵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皮内注射 地塞米松合剂 甲状腺肿瘤 术后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灌注洛铂治疗tb'J,细胞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17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B超检查定位后胸腔置管,尽量排净胸腔积液后,将洛铂30mg溶解于5%GS50ml中胸腔灌注,每周1次,灌注2次后评价疗效,最多灌注4次,同时观察毒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7例患者均完成2次以上胸腔灌注,其中3例灌注3次,2例4次。完全缓解5例(29.41%),部分缓解7例(41.17%),无效5例(29.41%)。总有效率为70.58%,64.70%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毒副反应主要为胸痛、血小板减少和轻度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1例患者因毒副反应终止治疗,2例因血小板减少延迟治疗。结论洛铂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洛铂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波导向射频毁损联合瘤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彩超引导下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毁损联合瘤无水酒精治疗和对103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比较观察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术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分别为96.1%和67.9%;3个月复查彩超肿瘤缩小25%以上者分别为89.2%和81.5%.结论:射频毁损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同时,彩超为实时观察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联合 彩超引导 原发性肝癌 射频毁损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射频治疗
  • 简介:骨骼系统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之一。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均具有较强的骨转移倾向。通过向动物骨髓腔接种肿瘤细胞建立的肿瘤模型,具有成瘤周期短、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高等优点,为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本文对胫骨注射肿瘤细胞法构建骨肿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肿瘤 胫骨内注射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比较酒精以及酒精与二硝基氯苯、卡介苗、雄黄的不同组合液对B16移植性黑色素瘤小鼠瘤注射的疗效。方法由B16细胞接种产生的移植性黑色素瘤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5组,每组6只,每鼠分别以0.1mL的纯酒精(纯酒组),酒精与卡介苗混悬液(卡酒组,卡介苗15μg),酒精与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D酒组,DNCB1mg),酒精与雄黄混悬液(雄酒组,雄黄1mg),以及磷酸钠(PBS)缓冲液(对照组)局部瘤注射,每周注射2次。每10d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于d30杀鼠剥离肿瘤称重。结果D酒组6鼠中有1鼠,于第3次注射后20h死亡。接种30d后,纯酒组、卡酒组、D酒组、雄酒组及对照组的瘤重分别为(2.19±1.69)、(1.76±1.32)、(0.13±0.10)、(2.61±1.45)以及(3.97±1.01)g,D酒组与其它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很低剂量(1mg)的半抗原DNCB与纯酒精的溶液瘤注射治疗移植性黑色素瘤小鼠,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对PBS及纯酒精的相对抑瘤率分别高达96.73%及94.06%,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标签: 酒精 二硝基氯苯 卡介苗 雄黄 肿瘤 黑色素瘤
  • 简介:目的观察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对照组31例予奈达铂胸腔灌注化疗,研究组31例予46℃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4.52%(P〈0.05)。研究组胸痛、疲乏感、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90%、19.35%、6.45%,对照组分别为38.71%、48.39%、29.03%(P〈0.05)。结论奈达铂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肿瘤 奈达铂 胸腔热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治价值。方法对3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胸腔镜检查,并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接闭式引流瓶,引流3d拔管,与常规抽胸水检查方法比较阳性率、诊断率,观察胸膜固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常规方法阳性率71.0%,诊断率35.5%,确诊率19.4%,而胸腔镜阳性率、诊断率、确诊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3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CR)21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2例,无效(PD)4例,完全缓解率67.7%,总有效率83.9%,4例出现胸水复发,复发率19.0%,无持久性疼痛、大出血、心律失常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科胸腔镜多部位胸膜钳夹不仅能准确诊断恶性胸膜疾病,还能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病人易接受、检查与治疗一次完成的优势,可作为恶性胸腔积液的初始治疗方法。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恶性胸腔积液 多部位胸膜钳夹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价改良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白细胞介素-Ⅱ(IL-2)+顺铂(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用B超定位后予留置自制细导管,充分引流后向胸腔注入300万UIL-2及40mgDDP,每周1次,共4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改良细导管充分引流联合IL-2+DDP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IL-2+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少,且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细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白细胞介素-Ⅱ 顺铂
  • 简介:总结17例胸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通过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心脏毒性反应、胸腔置管引流和灌注化疗的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均得到有效控制,不良反应较轻,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腔积液 化疗 护理
  • 简介: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探寻恶性胸水蛋白标志物,建立快速、简便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方法系。方法收集恶性和非恶性胸水各50例,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一一配对,采用WCX2磁珠技术对血清蛋白进行捕获,用蛋白质谱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恶性和非恶性的胸水蛋白图谱相比,存在5个差异表达蛋白(P〈0.05),其中包括3个高表达蛋白,分子量分别是5335、7577、11670Da。结论SELDI-TOF-MS技术能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的差异蛋白,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 标签: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胸腔积液 蛋白质组学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屡屡见诸一些专业学术刊物,媒体也时有相关报道.2005年甚至有“取消中药注射剂”的强势呼吁。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1月~2005年6月接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就有1006例。这不但给广大患者也给许多临床医生带来疑虑:中药注射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良反应?都有哪些不良反应?还应不应该使用中药注射剂?该怎样使用更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医生 学术刊物 监测中心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和顺铂联合腔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胸水后联合注入重组人白介素-2和顺铂,2次/wk,连续2wk。判断指标总有效率(CR+PR)、生活质量状况及毒副反应。结果本组38例病人总有效率为73.7%,生活质量状况提高52.6%,4例发热(10.5%),2例胸痛(5.26%),心电图、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联合腔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重组人白介素-2 顺铂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胸腔积液
  • 简介:目的介绍开展1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18例患有不同胸部疾病的患者,均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微创手术。结果本组患者创伤明显减轻,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微创胸外科理念指导下,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微创手术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微创伤 胸外科
  • 简介:目的检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相关的miRNA表达,探讨mi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10例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iRNA表达谱,结合临床分析可能与预后有关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84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标本中miRNA表达,结合临床预后分析确认表达差异的miRNA。结果在5例无进展生存期(PFS)≥5个月和5例PFS≤2个月患者中,芯片筛查显示共13种miRNAs表达变化倍数〉2倍。在84例不同预后肺腺癌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miR.146a、miR-16、miR-155、miR-484、miR-134、miR-141、miR.106b和miR-93共8个miRNA进行QPCR验证,发现仅miR-93和miR-146a表达存在差异(P〈0.05),miR-93在预后好的患者中表达升高,变化倍数为2.41倍,miR-146a在预后好的患者中表达下降,变化倍数为0.46倍。结论miR-93在预后好的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高表达,miR-146a则相反,其可能成为判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新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miR-93 MIR-146A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细胞DNA的含量分析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6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组,采用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测定胸腔积液细胞DNA的含量,同时检测癌胚抗原(CEA)。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全自动细胞DNA分析诊断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78.3%,而CEA分别为54.2%、81.8%和67.4%。如两项指标中任何一项阳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81.8%和84.8%;两项指标同时阳性,特异性可达100.0%。结论: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对胸腔积液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联合胸腔积液的CEA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有效性。

  • 标签: 全自动DNA倍体分析 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辅助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常规胸腔镜手术的41例患者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胸管引流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手术组与常规胸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79.3±20.7)min、(82.6±31.5)min,胸管引流时间分别是(1.5±0.7)d、(1.2±0.9)d,胸管引流量分别是(138.2±26.5)ml、(150.6±38.2)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7.5±2.6)d、(8.2±3.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胸辅助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次,较常规胸腔镜手术组的12例次显著减少(P〈0.05);合并肌无力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是可行有效的,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人工气胸 纵隔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