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77、1978年,停滞十年之久的高考与研究生考试相继恢复。近日,《传记文学》组织专题开展纪念活动。因我是在恢复研究生考试的当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唐弢先生、王士菁先生门下的,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我的一位学生向我约稿,于情于理,不容推辞。我便在以前的回忆文字《浮生回想录》的基础上删改整理成这篇,应其

  • 标签: 农家子弟文学系 文学系研究生 求学生涯
  • 简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澳门出版的杂志,惊悉我的悉尼文友广西人谭达先博士谢世已五年多了,不胜凄愕!谭达先一向低调,很少在中文报刊上发表大作,可能知者甚少。我与他尚未谋面,但是,2002年12月,我收到他的来信,索取拙著《太平天国博物志》,并问了我早年发表的太平天国民间歌谣和故事。同时收到他该年8月刚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的解释性传说》。

  • 标签: 谭达先 民间文学研究 中国 先行者 澳洲 太平天国
  • 简介:1854年,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出版了《中华帝国纪行》一书,该书对19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产生过重要影响。其英文版问世后,获得了英国舆论的好评。然而,英国驻华外交官密迪乐却对之提出严厉批评,并在次年发表了自己的中国研究著作。有研究者曾将其作为19世纪"表述中国之争"的例证。本文通过对《纪行》、当时英国期刊上的书评以及密迪乐的评论等文本的解读,分析二者的矛盾焦点及矛盾产生的历史语境。

  • 标签: 古伯察 《中华帝国纪行》 密迪乐 西方的中国形象 民族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华大地上十万修志大军纂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为社会主义伟大时代撰写春秋,形成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春秋鼎盛的方志事业。然而,准为我国方志事业撰写春秋,谁为这支十万方志大军立传树碑呢?

  • 标签: 修志 方志事业 春秋 纂修 古今 年代
  • 简介:5月的北京,夏热已经开始了。但是,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多功能厅里,前来开会的众多来宾,内心里更是觉得浑身充满着滚滚热流!5月21日,这里正在举行“纪念田汉诞辰100周年田汉电影研讨会”,与会同志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发...

  • 标签: 研讨会 电影剧本创作 华民族 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电影艺术 邓小平理论
  • 简介:9月,盐池县史志办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宁夏分卷盐池篇编纂任务。盐池县史志办按照任务分工要求,周密安排部署,及时成立编纂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分工,明确编纂时限,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组织编写县级词条内容。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盐池县 编纂 史志 宁夏 政区
  • 简介:博爱社全称“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初创于1917年,是最早由内地广东一带迁港华人回民组合的民间社团之一。其时他们委身于殖民地之心苦,社名却不忘勇于首冠“中华”之豪义;虽面对国际金融市场之冷峻,却并取“博学爱群”深义之时语。足见其时先辈们基于博大精深中华化之良苦用心与中华伊斯兰智慧之高超与高明!

  • 标签: 中华文化 社会参与 博爱 香港 保护 体悟
  • 简介:左翼文学与政治有着不同寻常的密切关系。从本质上说,它就是政治的代言词,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故研究左翼文学就无法避免政治的影响,也脱离不了由其本质所决定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模式。吴岳添先生刚出版的《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律,突出了左翼文学的本质特征,但更多的却是对其话语内涵的突破和创新。

  • 标签: 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 意识形态话语 突破和创新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小说中,作者的兴趣点不在殿试本身的流程,而是在名义上的考官——皇帝身上,这与始终纠葛在明代科举以及科举中人意识中的“科举”与“察举”两种选士方式有极大的关联。基于对现实科举的不满,小说中的“察举”成为士人在科举失意时的另一种寄托,而与“殿试”是科举的最高层次相同,天子御试也是这一寄托的最高理想。前代的优越制度,再加上前代的圣明之君,两者的叠加共同构成了小说作者对于“察举”的完美想象。此外,在小说中还大量存在由官员实现的察举,这可以视为迫于现实对科举理想的改造。更大的改造在于,在官员所进行的察举中,用来判断士人才能高下的却是科举考试中的“举业”。小说作者理想中的“察举”,并不是前代圣明之世完美体制的复古,而只是程序更为繁复,但结果却对士人个体更为有利的“科举”。

  • 标签: 察举 科举 文学想象 通俗小说
  • 简介:18世纪,西属拉美殖民地生产的白银通过大型帆船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中国船员和欧洲贸易商再将白银从马尼拉输运到中国东南沿海。从此,中国形成了双金属货币制度,铜钱和银圆可以互换,并且对进口白银很依赖。而在英国,黄金、汇票和政府规制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西货币制度的差异很大。当时的英国以及欧洲大陆,信用经济兴起,纸币被广泛使用,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中国与欧洲在19世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 标签: 白银 茶叶 丝绸 中国 英国
  • 简介:在初秋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彩虹的故乡,相聚在土族之乡,举办这样一个文学盛会,让人高兴和激动。这是一个我们期盼已久的盛会,我们不仅要回顾土族文学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更要对土族文学的明天和未来作一个展望。今天高朋满座,更是因

  • 标签: 土族文学 彩虹更加 文学研讨会
  • 简介:有一句话:"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贵州是没有文化的蛮荒之地.继后又出现三无之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一来,贵州就被贬为全国最贫瘠、最落后的地方了,对贵州视为畏途.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然不知道贵州在何方,闹出了贵州是归昆明管的笑话.由于对贵州的陌生、不了解,所以一些人对贵州和贵州人,往往还带有一种轻视的眼光.……

  • 标签:
  • 简介:2000年6月,江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如何正确认识”的重大理论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提出这四个问题具有深邃的战略眼光。目前理论界正在进行热烈探讨。这“四个正确认识”虽然不是首次提出的新问题,但是在千年世纪更替之际着重提出,不能不说,这是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的挑战和机遇的重要理论准备。

  • 标签: 正确认识 历史进程 国际政治斗争 社会主义改革 中华民族复兴 社会主义发展
  • 简介:为迎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特隆重主办国家庆典式展览:“共庆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此次“中国艺术大展”,创作题材以澳门四百年历史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重点,既要表现澳门人民的苦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又要表现曾在澳门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卓越历史人物,同时还要展示中西文化的冲突、交流与融汇,描绘澳门美丽的风光和多彩的现实生活。本世纪末的港澳回归、洗雪国耻,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民族精神为之振奋,世界华人普天同庆。欢庆回归、振兴中华、热爱中华的锦绣河山,也将成为大展的主题。此次“中国艺术大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接领导、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任大展组委会名誉主任,全

  • 标签: 中国艺术 回归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部 澳门 中国画
  • 简介:2006年1月14日,由日本上海史研究会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中国都市社会变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会场设于日本大学通信教育部。日本上海史研究会会长、日本大学通信教育部部长高纲博文教授,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小浜正子教授等日本上海史学者对本次研讨会做了精心的筹备工作,并特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周武研究员、马军副研究员、葛涛助理研究员出席。会期一天,分别由两位日本学者和两位中国学者进行报告,由资深日本学者予以点评。进行报告的中国学者是周武研究员和马军副研究员,日本学者是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金野纯和东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大泽肇,葛涛助理研究员担任现场翻译。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学者 社会变动 研讨会综述 都市
  • 简介:作为18世纪欧洲人中国知识重要来源的《中华帝国全志》一书,在介绍中国西南几个少数民族之际,事实上是将其所在地区定位为清朝的殖民地,并突出其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强调汉人的轻蔑之心.耶稣会士的这种认识更通过地图的绘制而直接影响了18世纪一些欧洲制图家,甚至可能影响到当代西方学者对清朝国家性质的定位.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与中国人对西南地区政治属性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西方学者的殖民地研究视角对于研究中国国家形成的历史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清朝殖民地 耶稣会士
  • 简介: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一书的出版与1970年代以来美国汉学社会史研究兴起的风气密切相关,作者一方面发展了日本学者士族个案研究的传统,另一方面化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并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考古报告、墓志等出土资料,试图通过家族的个案研究,突破王朝史的框架,展现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的变迁。尽管该书在理论预设、史料运用等方面尚有商榷的余地,但在当时无疑是一部“预流”之作,并在中、日两国学界都引起了反响。本文借助对该书的讨论,回顾了三十余年来中文世界士族研究的演进脉络,分析得失,进而展望士族研究重新出发的前景与可能。

  • 标签: 伊沛霞 贵族 博陵崔氏 学术史
  • 简介: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分会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国文学研究会2014年度学术讨论会”,于2014年10月25日至26日在绍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举行。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吴岳添,副会长、越秀外国语学院院长徐真华、副会长罗国祥,越秀外国语学院常务副校长叶访春、副校长朱文斌,以及研究会秘书长谭立德和理事等近40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学术讨论会 法国 绍兴 外国语学院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