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10月14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在北京组织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可行性论证报告会。会后,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中国气象局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择优委托,确定了本项目的7个课题和相应承担单位:

  • 标签: “十一五” 科技支撑 人工影响 研发 装备 技术
  • 简介:1背景1.1航空气象研究示范项目(AvRDP)项目概况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ICA0)批准了新一代全球航空导航计划(GANP:GlobalAviationNavigationPlan)。作为GANP计划的一部分,航空系统平台升级计划(ASBU:AviationSystemBlockUpgrade)对气象部门的短临预报技术和中尺度数值预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

  • 标签: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示范项目 航空气象 世界气象组织 Navigation 中尺度数值预报
  • 简介:1概况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春乙研究员、赵艳霞研究员和张祎3人于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1日参加了肯尼亚试验基地选址任务调研和坦桑尼亚举行的发展廊道伙伴关系(DCP:DevelopmentCorridorsPartnership)项目会议。

  • 标签: 坦桑尼亚 肯尼亚 选址 廊道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简介:为了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各区域气候中心、国家气象和水文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更好地应用空基数据开展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监测,WMO执行委员会(EC)于2017年在EC-69会议上决定资助空基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监测示范项目(SEMDP)。

  • 标签: 事件监测 天气气候 示范项目 会议总结 空基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2004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实施,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受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项目研究期限为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参加单位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有关单位外,还包括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武汉暴雨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

  • 标签: 项目研究 暴雨监测 立项 预测 致洪 南方
  • 简介: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项目"过去百年气候增暖及成因"启动会于2011年4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承担,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气候增暖 成因 科技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
  • 简介:中国气象局2010年气象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加强气象社会管理有关问题研究”通过验收。(附图为验收会现场)。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社会管理 科学研究
  • 简介:1目的及背景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与马来西亚(英佳集团InnaprimeGroup)于2015年8月签订的南马来西亚科技部授予的研究型项目“马来西亚沙巴州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合作协议和工作计划,2015年11月5-11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周荣卫高级工程师和广东省气象局气象防灾技术服务中心植石群高级工程师赴马来西亚访问,执行马来西亚沙巴州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及可行性研究项目,开展风电场测风塔选址及指导安装工作。

  • 标签: 风能资源分析 马来西亚 风电场 巴州 中国气象局 技术服务中心
  • 简介:项目启动会于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气溶胶各领域研究的精兵强将,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介绍了研究意义、总体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总体研究方案、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该项目的主持单位。本项目要实现以下3方面的科学目标:(1)取得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特性、分布和变化的准确与系统的科学认识;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气溶胶 基础研究 气候效应 计划项目 创新能力
  • 简介:“人工增雨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项目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人工增雨作业在综合探测和作业、数值模式、催化播撒、检验与评估、综合集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在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业务单位,

  • 标签: 人工增雨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集成应用 “十五” 研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1会议概述2011年9月20—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数据表示和代码跨项目专家组(IPET—DRC)第3次会议在澳大利亚气象局(BoM)召开,专家组成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代表、欧洲政府间航空安全组织(EUROCONTROL)代表、水文气象设备行业(HMEI)代表、

  • 标签: 数据表示 专家组 委员会 会议总结 代码 系统
  • 简介:1概况2014年4月28日至5月2日,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数据表示维护和监视跨项目专家组(IPET-DRMM)第2次会议在美国马里兰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召开,专家组成员、WMO政府间海洋气象委员会(IOC)海洋气象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代表、WMO秘书处官员等共15人参加,WMO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CIMO)代表、民用航空组织(ICA0)代表、国家气候监测产品工作组(nNCMP)代表通过电话会议参加讨论。

  • 标签: 技术委员会 数据表示 WMO 专家组 会议简介 维护
  • 简介:"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及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研究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在原LASG-REM模式基础上,改进和发展了一个适合我国地区特点的中尺度暴雨预报模式(AREM),并研制了一个常规、非常规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项目模式集成小组将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与AREM模式集成为一个配有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系统,其目标为业务应用.经过研究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套基于目前业务数据平台MICAPS/9210系统、完全自动化运行的包含三维变分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系统.

  • 标签: 中尺度 数值预报模式 变分同化 汛期降水 暴雨预报 天气灾害
  • 简介:1概况2017年4月5—7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WCRP陆地气候观测小组(TOPC)第19次会议(TOPC-19)在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系(GEO)举行,国家气候中心马丽娟作为WMO全球冰冻圈观测项目(GCW)综合产品组专家,受GCOS秘书长CarolinRichter邀请参加此次会议。

  • 标签: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观测项目 冰冻圈 WMO 会议简介 陆地
  • 简介:通过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历时6年,圆满完成。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生态系统近期变化的动态、大气环境物理化学特征及有关痕量气体源汇分布;进行了水、热与物质(C、N)通量输送与转化的综合观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就大气环境变化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影响进行了实验与评估;完成区域气候空气质量一地表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式研究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及调控对策的分析等研究任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 标签: 长江三角洲地区 农业生态系统 物理化学过程 低层大气 相互作用 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