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台湾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的体系架构。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的特征,这与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的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的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的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的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的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 标签: 信仰中心 湄洲岛 妈祖 信仰空间
  • 简介:城市是市民的居所和精神家园,城市建设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都必须坚持面向最广大的普通民众,同时也要回应不同人群的诉求。创造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生态环境,形成亲切无碍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自然的城市空间,是民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 标签: 城市建设 形神兼备 普通民众 精神家园 以人为本 生态环境
  • 简介:一不小心,我们就到了2008年,10年前的事情也动不动就成了“上世纪”的回忆。

  • 标签: 城市记忆 90年代 回忆
  • 简介: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以文化定输赢”的城市竞争新时代,决定一座城市差异化的根本在文化,基础在产业。但由于每个城市文化都存在差异性,那么如何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将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 标签: 文化软实力 效力 城市竞争力 策略
  • 简介:先秦自春秋以降,民间信仰中的“鬼神”,相对于日渐觉醒的人性精神,开始退居次要地位,但军事巫术却空前兴盛。民间信仰与民神易位在兵学领域呈现出反向衍进的态势。民神易位思潮肯定了人的价值,而基于民间信仰的军事巫术的兴盛,标志着兵民的心理诉求被纳入指挥决策的博弈,反映了对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归宿的观照与反思,二者是在不同向度上诠释了先秦人性意识的觉醒,为后世确立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长期共存的二元对立结构,乃至构建多元语境交融下的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神易位 反向衍进 兵学
  • 简介:滨水景观在当今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特别是江南的水环境的建设。本文通过意象分析、滨水景观艺术性的分析、城市色彩意象分析与人文意象分析,初步探求出在江南城市滨水景观中应该将斑块和廊道与城市色彩在设计中灵活运用,并加以整体规划,更好地建设我们江南的城市滨水景观,达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江南 城市滨水景观 艺术性 意象
  • 简介:<正>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发展聚焦和折射着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文明化进程和国家起源的重要标志,并最终铸就了当今现代化城市的格局。为了展示上海地区的考古发现,反映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2014年6月6日-8月31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为配合本次展览主题,同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学术

  • 标签: 城市经济 考古工作 早期城市 人类文明演进 国家起源 展览主题
  • 简介:城市艺术节,是各地政府导向下地方民俗事象、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有辅助地方和谐治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等功能。至今,中国各地举办艺术节至少已有30余年历史,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艺术节在学术研究领域却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借鉴场域理论研究城市艺术节,将有利于建构城市艺术节理论研究视角,同时也可推动场域理论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的运用。

  • 标签: 城市艺术节 场域理论 反思 展望
  • 简介:卡舒巴认为,把文化视作全部生活样式的宽泛定义可以作为研究城市文化动相与变相的概念基础。他指出,文化几乎只存在于迁变之中,是迁移的、变形的、混合的、杂交的、过程的……。依据“迁变生起”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自然发起的常规文化迁变与基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利益而人为有意推动的新式文化迁变,后者可以称为“文化的转基因”,并促成了新的共同体结成形式。借鉴西方经验,探析文化传承中的动相与变相,实现城市的移风易俗与社会和谐,是中国民俗学者的新使命。

  • 标签: 文化迁变 常规文化迁变 新式文化迁变 共同体新结成形式
  • 简介: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理论阐释。后结构主义时代,神话、传说与历史的界限被打破,它们作为叙事被放在动态的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借用埃莉诺·奥克斯和莉萨·卡普斯有关“活态叙事”的研究以及卡尔·林达尔“灾难传说”的研究,提出洪水叙事和灾难叙事的概念,并以2013年山西临汾洪洞的水灾为个案,研究洪水过后灾民对于水灾叙事的表述以及他们利用灾难叙事反映并构建现实以及重建社区的过程。

  • 标签: 洪水神话 洪水叙事 灾难传说 灾难叙事
  • 简介: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的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的信奉文献的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的比拟论说。

  • 标签: 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上古神话 教务杂志
  • 简介:20世纪40年代,辅仁大学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随后创办了刊物《民俗学志》,登载民俗学研究相关论文,此外还开展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诸如设立民俗学课程与研讨班、宣传动员、实地调查等。这段过去被忽略的重要历史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北京辅仁大学 人类学博物馆 《民俗学志》
  • 简介:清代川东北南江山区的墓祠群,既具有宗祠文化实体功能和表征意义兼具的一般特质,又在巴山老林的自然生态、移民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马氏墓祠相对保存完整,无论是其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抑或族内禁令、族规、四止界畔等石刻铭文,都为探析南江山区的墓祠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读本。此外,在空间布局上,墓祠、风水塔等链接着多姓杂居、各有分区、合作共存的乡村秩序网络,我们可借由对马氏墓祠的解析,探寻在一个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文化都相对封闭、宗族财力和权势悬殊较小的山区,不同的宗族之间如何实现自治与共存的。

  • 标签: 清代 南江 墓祠
  • 简介: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彻底结束阴阳历并行的二元格局,强制推行国历。国历运动手段过激,对旧历作为民俗的价值和惯性作用均估计不足。与官方政策适相对照的是,在1945年国民党政要陈果夫编制出版的《中华民国生活历》一书中,我们却发现了他对国历运动的失衡进行了有意识地纠偏补弊。而且,透过这本日历,陈氏重建基层宗法社会及其礼制的政治理念也得以具体揭显。

  • 标签: 陈果夫 《中华民国生活历》 节日 礼俗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温州人移民海外,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地。本文拟从民俗学视角审视和解读海外温州人,研究巴黎的"温州现象",重点探讨如下问题:这些非精英移民是怎样从温州来到巴黎、在巴黎获得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融入法国社会的?作为一个外来群体,他们原有的民俗观念与行事方式在异国他乡有什么改变?这些都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巴黎 温州人 民俗文化 互动 重构
  • 简介:本文选取H市Y区作为样本点,以个案访谈的形式深入社区对“陪读”现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查发现,“陪读”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就业竞争日渐加剧,“陪读”是社会成就观、择业观转变的附属物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性别角色分工革新和家庭重心转移的产物。

  • 标签: 社会变迁 陪读 透析
  • 简介:在初步回顾和检讨相关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发生在粤东K城一个名叫钟村的城中村民保护围龙屋行动的个案,叙述了这一集体行动的过程及其作为当事人的客家民众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了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众、民俗、学者的角色与影响,引发作者关于民俗研究取向问题的新思考。K城钟村客家人保护围龙屋这一集体行动表明,仅从民俗事象的静态描述来达成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将丰富复杂的民俗生活、民间文化概括为一些有限的材料,实际上既忽视了"俗"在生活文化整体中的被创造和重新发明,又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民"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的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的作用。民俗中的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标签: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
  • 简介:华北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民间信仰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义店村的冰雹会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经过清初改制及数次历史变迁延续至今,其中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充分体现在村民的信仰民俗里,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张天师亲自传授这一传说对冰雹会正统性和权威性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祭祀仪式亦成为该村村民的一种集体记忆。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口述资料和其他文本,对于梳理乡村社会信仰民俗的历史脉络,探析信仰民俗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信仰民俗 乡村社会 历史传承 冰雹会
  • 简介:一民俗风情是观光旅游资源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他两部分为历史文物和山水风光).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历史文物在整个旅游资源中占据首要位置,山水风光次之,民俗风情只占末位.但民俗风情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却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1、民俗风情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2、民俗风情旅游具有动态性强、适宜于游客参与的优势;3、民俗风情旅游具有资源丰富、可运作性强的优势.

  • 标签: 城市 民俗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国 济南市 青州市
  • 简介:毋庸讳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重要流派之一的佛山木版年画,在当下时代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困境。解放前夕,还拥有几百家画坊和画店盛况的佛山年画业,在六十年的时光中,竟然几近化为乌有。在城市建设中"佛山木板年画一条街"被拆毁,如今只剩下了"冯均记"后人冯炳棠掌门、父子两人苦撑的一家年画作坊了。未久,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恐怕连冯炳棠这个唯一的佛山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都没有安身之地了!佛山之大,竟留不下一个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品种吗?这样的城市建设规划

  • 标签: 中国木版年画 佛山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 修改 解放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