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与随访;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与随访的基础上给予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康复运动干预,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运动方案,运动类型包括快慢呼吸、伸展、力量、耐力运动,专人指导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运动依从性、有氧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CI术后并发症出血、血肿、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CI术后运动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远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康复运动方案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时机理论 康复运动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含量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BS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每组40例,热敏灸组接受热敏灸治疗,心理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热敏灸和心理干预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1),热敏灸组疗效优于心理干预组(P〈0.05)。三组患者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QOL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热敏灸组和心理干预组(P〈0.05),热敏灸组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心理干预能调节IBS患者的SP和5-HT水平,改善BSS,缓解SDS和SAS,提高患者的QOL。

  • 标签: 灸法 艾条灸 热敏灸 心理疗法 肠易激综合征 P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