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30周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30周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采用酚红实验方法观察胃排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结果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中药"糖胃康"模型比较有所改善,而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测呈阴性.结论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现象,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 标签: 糖尿病 大鼠 胃排空 幽门螺杆菌
  • 简介:采用前期建立快速无损伤测定SPAD值分析相对叶绿素含量模型,于低氮正常供氮大田试验处理下,对我国玉米育种生产上重要189份玉米自交系开展了低氮正常供氮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低氮正常供氮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基因型环境差异,基因型差异是氮敏感性差异重要原因之一。散粉和散粉后10d玉米主要功能叶穗三叶(穗位上第1叶、穗位叶、穗位下第1叶)叶绿素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大喇叭口玉米全展叶叶绿素含量时期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中度相关。将正常供氮条件下性状值低氮胁迫下性状值差值占正常供氮条件下性状值百分比定义氮敏感性。189份玉米自交系氮平均氮敏感指数变幅23.86%~36.00%,表现高度耐低氮材料有合344和昌7-2等40份自交系,高度敏感材料有CML206和CA375等40份自交系。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种质资源氮敏感性鉴定评价方法,并为玉米耐低氮氮高效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分析结果与基础数据。

  • 标签: 玉米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氮敏感指数 基因型
  • 简介:矮脆突变体dwf1(dwarfandfragile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一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稻(Oryza SATIVA L.) dwf1突变体 矮秆 脆秆
  • 简介:自发光学信号成像系统是近年来比较新颖一项用于活体生物基因或细胞活动微观检测光学技术,具有直观、操作简便以及分辨特点。该技术主要分为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和荧光成像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测定活体动物体内细胞以及分子活动或变化情况。由于该技术能够对动物体内微观形态变化进行精确捕捉,对于癌症、基因表达、肿瘤以及其他病变均具有较好监测作用。在本文中,将就自发光学信号成像系统在生物成像中发展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自发光学信号成像 生物成像 发展 应用
  • 简介:为了解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和育种骨干亲本遗传差异特点,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428个SSR标记对4个大面积种植品种和4个骨干亲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0.460~1.126,平均0.876,其中骨干亲本间平均遗传距离(0.955)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0.718)。骨干亲本中检测到等位变异数较大面积种植品种高16.4%,前者平均等位变异(2.90)也略高于后者(2.43)。从不同基因和染色体来看,骨干亲本在A、B和D基因上及19对染色体(除了2D和6D)平均等位变异均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以上分析表明骨干亲本遗传异质性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进一步比较二者分子差异,发现骨干亲本中有518个特有等位变异(在大面积品种中没有出现),其中Xwmc513和Xbarc59骨干亲本共有位点,大面积品种中也检测到315个特有等位变异,其中Xp3029、Xwmc235、Xgwm518、Xgdm43、Xbarc146和Xcfd80共有位点。前人研究表明骨干亲本一些染色体区段传递给了大面积种植品种,在它们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特异位点可能是遗传研究中除了骨干亲本重要位点之外一些需要重点关注基因区域,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解析一个品种是被大面积推广利用或成为骨干亲本形成原因。

  • 标签: 小麦 大面积种植品种 骨干亲本 遗传差异 SSR
  • 简介:以包含甘薯近缘野生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29份种质供试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用MEGA软件结合DPS软件绘制甘薯及其近缘种进化树。结果表明:(1)基于SRAP标记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0.1848,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0.4822,野生种栽培种之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35。(2)当遗传距离0.31时,可以把近缘野生种和栽培品种完全区分开。124份栽培种可以在遗传距离0.21处划分为8个类别。(3)在基于SRAP标记绘制进化树上,129份甘薯及其近缘种种质按演化顺序分为3部分,分别为处于进化树最底端由5个近缘野生种组成第Ⅰ部分、处于进化树中部由6个育成品种和1个地方品种组成第Ⅱ部分.以及进化树上部由117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第Ⅲ部分。(4)从进化时间来看,近缘野生种平均进化时间最长,地方品种次之.育成品种最短.理论预期一致,同时菲律宾引入品种与我国福建地方品种进化时间一致,验证了甘薯经由菲律宾引入我国福建地区这一传播途径。SRAP标记可以有效运用于甘薯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演化分析。

  • 标签: SRAP 甘薯 遗传多样性 起源 演化
  • 简介:为了进一步了解甜高梁茎秆糖分代谢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考利、拉马达和MN-2747等3个甜高粱品种成熟6个节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以及中性转化酶(NI)、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酶活性,并对其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2.32~4.34mg/g、2.30~4.14mg/g和35.92~95.92mg/g。随着节间变化,3个品种果糖和葡萄糖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而蔗糖无明显变化规律,只是略有增高趋势。3个品种成熟茎秆中NI、SAI、SPS和SS酶活性普遍较低,随着节间提高均呈现降低趋势。节间蔗糖含量SA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NI、SPS和SS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SAI可能为甜高粱茎秆糖分代谢关键调控酶。

  • 标签: 甜高粱 蔗糖累积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 简介:【目的】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入侵杂草,侵入我国后迅速扩散至多个省市,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林、牧业发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生长和繁殖影响,解析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在紫茎泽兰入侵、传播和扩散过程中作用,能为开展紫茎泽兰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实验,测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紫茎泽兰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节间距、地径,并统计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量、种子量、种子千粒重、含水、发芽、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结果】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茎泽兰株高、地径有极显著影响(P<0.01),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紫茎泽兰单株花序数、单花序种子数、总种子量分别增加了5.03、1.51、7.64倍;种子长度、宽度、含水、发芽、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增加了15.24%、23.08%、19.46%、29.22%、391.01%、183.56%(P<0.05)。【结论】丛枝菌根真菌可显著促进紫茎泽兰生长,控制丛枝菌根真菌数量可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生长,并抑制紫茎泽兰花序数、种子量及种子生命力,降低其扩散蔓延速度。

  • 标签: 紫茎泽兰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 繁殖
  • 简介:硫丹在茶叶中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茶叶中残留量随着施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硫丹在乌龙茶中消解速率显著低于绿茶,同一环境下,35%硫丹乳油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在乌龙茶和绿茶中半衰期分别为2.15-2.84d和1.65-1.98d,药后7d残留量分别为4.21mg/kg-12.04mg/kg和2.81mg/kg~8.98mg/kg。同时,由于气候差异,同一浓度处理残留量和半衰期不同地区间差异也较大。不同茶区,无论乌龙茶或绿茶品种,药后7d,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残留量均在10.0mg/kg以下,而500倍个别超过10.0mg/kg,但在20.0mg/kg以下,所以,按欧盟最高限量30.0mg/kg标准计,目前茶园施用该药安全间隔7d是合理。本分析方法采用微型层析柱法净化,具有操作时间短,试剂用量省、净化效果好优点,最低检出量0.0006ng,最小检出浓度0.0064g/g,该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残留分析要求。

  • 标签: 硫丹 茶叶 残留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大手术术后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间我科腹部大手术术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患者临床和真菌学资料。结果48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56株菌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1%,是最主要致病菌株。患者基础疾病和术后长期、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深部真菌感染重要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腹部大手术术后重要并发,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病原菌。对术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应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白念珠菌 腹部手术
  • 简介: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关系紧密,影响重大,任务紧迫,形势逼人.据调查,我国当前大学生存在厉行节约美德传承不够、生态知识学习运用不够、尊重生命习惯养成不够和生态保护实际行动不够等问题.高校必须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设计,搭建教育平台,营造教育氛围等途径,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质建设人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生态文明素质 素质教育
  • 简介:中职学校开设很多专业,文言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进行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文言文教学取得最大效果.

  • 标签: 中职文言文教学 分层次 分专业
  • 简介:SAMDs是TGFβ家族细胞内信号介导者。为了研究SMAD3信号传递过程,我们以SAMD3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SAMD3相互作用蛋白,发现CyclinB可以SMAD3发生相互作用,并在COS7细胞中证实了该相互作用。提示TGFβ可能通过SMADs细胞周期素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周期变化。

  • 标签: SMAD3 CyclinB 相互作用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基本问题和原因,阐述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看法,针对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德育教育学生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分析研究,实现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目标.

  • 标签: 中职德育 学生管理 教育策略
  • 简介: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160份果桑种质资源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变幅分别为106.5~1472.0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培育。

  • 标签: 桑椹 花色苷 抗氧化 种质资源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生物入侵危害日趋严重(Painietal.,2016)。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等,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不同物种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 标签: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 简介:本文从美学角度针对形体美、姿态美、技术美、难新美、编排美等审美特征分析了体育艺术类项目的运动美和艺术表现美,认为体育艺术类项目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实施大学生体育素质艺术素质教育重要途径。

  • 标签: 体育艺术 运动美 艺术表现美
  • 简介:目的:探讨B超联合FISH实验室诊断技术分析胎儿稽留流产染色体非整倍体关系并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广西267B超诊断稽留流产孕妇胎儿绒毛组织行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检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采用SPSS13.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7稽留流产胎儿绒毛组织中,染色体数目异常95,异常35.6%,数目异常以三体最常见,其次四体,少见部分单体;异常病例样本中存在多种染色体混合嵌合体现象,如混合嵌合三体(2n+1/2n),混合嵌合四体(2n+2/2n),混合嵌合单倍体、三体、四体(2n-1/2n+l/2n+2/2n)等;稽留流产患者年龄、流产史、孕周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混合嵌合均是稽留流产重要原因,同时稽留流产发生患者高龄、多次流产史、早期妊娠密切关系。

  • 标签: 稽留流产 FISH技术 染色体非整倍体 高龄孕妇 流产史 早期流产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可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和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
  • 简介: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一稿投”(本文特指一篇学术论文以不同文字比如中、英文,同时或先后发表在不同学术期刊行为)是否学术不端行为存在很大争议。笔者认为“一稿投”本质上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为它并不违反著作权法规定,而且是出自学术交流本身需要,也能促进我国优秀科技成果传播;至于是否允许“一稿投”,则应该由各期刊自行规定为宜。

  • 标签: 中英文 道德 学术论文 学术期刊 学术交流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