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关于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 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平均分成两组作为,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观察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四肢骨折 术后护理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以高热起病,初步诊断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胆道系统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残存低热及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后经追朔病史、既往影像检查及进一步完善PET-CT检查最终确诊为巨细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由于没有典型的颞部头痛、颌跛行等临床表现,又没有血管杂音体征,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极易漏诊。PET-CT等新型影像技术已成为大血管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影像检查对大血管病变的价值亦不容忽视。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 简介:摘要 :为了更好的研究普外科手术后疼痛程度与年龄、性别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我院相关外科以 2018年 10 月至 2019年 10 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 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的年龄分为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四个组别;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合,女性组。在 600例患者中,把他们平分为两种,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基于他们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则其与普通外科手术中的一般护理。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普通外科手术后疼痛程度与年龄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 标签: 普外科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在腹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选取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1月我院收治的 66例腹痛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每组 33例,给予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护理组运用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常规组高于护理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护理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疼痛干预在腹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疼痛干预 腹痛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字教学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应该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乐”汉字的兴趣,强化学生“会”汉字的能力,并优化学生“善”汉字的方法。从而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汉字,主动扩大识字量的教学目标。

  • 标签: 低年级 生字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结合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睡眠质量。结果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等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知,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睡眠质量,对患者预后及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 疼痛程度 免疫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检验、全面生化反应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检验相关价值。方法:肠热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 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 2018年度 -2019年度,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 100例 (实施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 )、对照组 100例 (实施常规检验 ),将两组的检验有效率、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检出率 90.00%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误诊率 5.00%、漏诊率 5.00%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通过在沙门菌检验过程中采取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方式,能将检出率显著提高,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

  • 标签: 沙门菌 血清学检验 应用价值 全面生化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在重症监护室当中需要使用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患者所出现的肺炎并发症所具有的临床特点以及其病原方面的相关情况。方法:在本院 2019年 1月 20日到 2020年 1月 20日这段时间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疾病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当中出现了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当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 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采用回顾性分析这一手段,来对这些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疾病特点进行探究,并且对此类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这 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当中,出现发热情况的患者比例高达 83.92%。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现象的患者人数比例高达 91.07%。出现肺部湿啰音症状的患者比例高达 87.5%。在此之外,出现寒战、神志不清、胸腔积液等患者的人数同样较多。在检查出来的 94株细菌当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高达 61.7%,剩下的 38.3%均为革兰阳性杆菌。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当中使用呼吸机这一仪器来延续生命且出现了相关的肺炎这一并发症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的症状,除此之外,患者在发病过程当中神志不清现象的情况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的状况。在为患者进行听诊的时候,大多数患者的肺部当中都存在湿啰音的现象。与此同时,在为他们进行病原检查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而且十分容易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只有对此类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护理,才能够预防这一疾病的出现 [3]。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临床特点 病原学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9年在本院实习的临床检验专业的90名学生进行研究。案例指导方法主要由学生进行,并以案例为基础的理论指导,并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介绍典型的医疗案例,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找到问题的答案,评估理论知识和微生物测试结果,并使用问卷调查他们的教育状况。结果:实施案例教学后,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和微生物测试得分均有所提高,实施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收集医学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测试教学中引入案例研究模式,不仅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而且还帮助培训学生收集医疗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案例教学法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面部良性纤维-骨性病变(benign fibro-osseous lesions, BFOL)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与其他颅面部相似骨性病变的异同。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的65例颅面部BFOL、8例外周性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OF)及1例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的病例资料及存档切片。所有病例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例疑难交界性病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MDM2基因扩增。结果65例BFOL中包括50例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12例OF,3例幼年性OF(均为幼年性沙砾体样OF亚型)。患者平均年龄FD为31.7岁,OF为39.2岁;幼年性OF为26.0岁;BFOL病例男女比为1.0∶1.8。外周性OF患者平均年龄47.0岁,男女比为1∶7;FD样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为48岁男性。发病部位FD为颌骨27例、颅面骨23例;经典型OF为颌骨9例、鼻腔3例;幼年性沙砾体样OF为鼻腔鼻窦2例、颌骨1例;外周性OF均发生于牙龈;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为下颌骨肿块。影像特征FD为边界不清、轻度膨胀的骨内丝瓜瓤样或毛玻璃样密度影;OF为边界清楚的毛玻璃样肿块;幼年性OF及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均为骨内膨胀性生长且局灶浸润性边界的结节状肿块。组织特征:BFOL镜下均为纤维及不规则骨性混合增生性病变,其中FD与宿主骨相互移行,骨小梁周围无骨母细胞围绕;OF骨小梁周围可见骨母细胞环绕,与宿主骨界清,FD及OF均可见牙骨质样形态。幼年性沙砾体样OF及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局部推挤式累及宿主骨,前者细胞密度高,后者见细胞不典型性。外周性OF为骨外病变。FISH检测结果显示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存在MDM2基因扩增。结论BFOL为颅面部一组形态相似的纤维-骨性增殖性病变,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不同,影像改变及组织特点也有细微差异。BFOL需要特别注意与低级别骨肉瘤的鉴别诊断,疑难病例可分子检测辅助诊断。

  • 标签: 面部肿瘤 纤维瘤 骨化性 纤维发育不良,骨 原位杂交 荧光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 目前,我国的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医疗数据中有 90% 来自于医学影像,并且医学影像数据还在逐年增长,然而放射科医生的增长速度和工作效率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数据增长趋势。今天的放射科医生每天都被大量的影像数据所困扰,面临巨大的压力。影像成像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影像的进步,其进步包括获取更高分辨率图像的能力,使更小的解剖结构和异常可视化。更高分辨率图像是以增加每位患者的平均图像数量而获得的。随着影像图像数量的大量增加,而放射科医生未见大量增加,因而需要增加更多的工作量来解读这些图像,一方面,这些图像复杂、数量庞大,远可能超过放射科医生解释它们的能力;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医学影像数据仍然需要人工分析,疲劳、分心、图像质量、病变细微且复杂等都会影响到放射医生对疾病的诊断。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入学习 医学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疗虚拟病例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在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方法。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选择济宁医学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8人和对照组49人。试验组学生采用临床诊疗虚拟病例结合PBL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诊断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理论考核总成绩分别为(66.7±6.45)分、(14.3±1.75)分、(80.9±7.36)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的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及理论考核总成绩(62.3±8.42)分、(13.2±2.28)分、(75.5±9.3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在增强学习兴趣[39(81.2)比26(53.1)],提高病史采集能力[44(91.7)比32(65.3)]、医患沟通表达能力[40(83.3)比29(59.2)]、诊断分析能力[38(79.2)比24(49.0)]、诊断思维能力[41(85.4)比28(57.1)]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方面[44(91.7)比28(57.1)]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诊疗虚拟病例结合PBL教学方法应用于诊断实验课,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虚拟病例 诊断学实验 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5—2019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4例经磁共振成像(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确诊的SSCNS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影像特点等。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5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听力下降和小脑性共济失调。颅脑MRI及SWI所显示的含铁血黄素沉积部位主要包括小脑、脑干、颞叶、额叶、脊髓,显示为线条状短T2信号,SWI低信号。4例患者均发现可能的出血部位,其中1例有颅脑外伤出血史,1例有脊髓髓外硬膜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转移瘤,1例颅内动脉瘤。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至4年的随访,仅1例行手术治疗者头痛症状好转,余3例对症治疗者症状均进展。结论SSCNS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和脊髓病变,诊断主要依靠影像检查,磁共振T2WI及SWI神经系统表面线性低信号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该病目前以手术治疗出血原发病及铁螯合剂等药物治疗为主。

  • 标签: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低危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和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博仁医院的34例复发低危B-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127~339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4例复发低危B-ALL患儿从诊断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871 d(87~1 446 d)。早期复发26例(76%),晚期复发8例(24%)。维持治疗前复发3例(9%),维持治疗期复发12例(35%),停药后复发19例(56%)(停药后1年内复发13例,停药后1~2年间复发6例,无停药2年后复发者)。单纯骨髓复发26例(76%),髓内并髓外复发6例(18%),单纯髓外复发2例(6%)。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转阳9例(转阳1次6例,转阳2次2例,转阳3次1例),MRD水平为0.02%~3.82%,其中早期复发8例,晚期复发1例。6例最初发病时为正常核型或超二倍体核型的患儿复发时染色体出现复杂核型。28例行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每例患儿至少发生1种基因突变,25例(89%)检测出≥2种基因突变,出现频率较高的突变基因依次为CREBBP(7例,25%)、NRAS(7例,25%)、KRAS(7例,25%)、TP53(4例,14%)、NT5C2(4例,14%)。结论低危B-ALL患儿复发多发生在维持治疗期间或停药后2年内;完全缓解后出现MRD阳性多有早期复发风险。肿瘤细胞发生预后不良的基因突变可能与低危B-ALL患儿复发相关,最常见突变基因为CREBBP、RAS信号通路基因及TP53、NT5C2。

  • 标签: 白血病,B细胞 儿童 复发 肿瘤,残余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及4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基因诊断明确的2个TSC家系,归纳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通过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和家系突变验证,查明遗传病因。结果2个家系先证者分别为1岁7月女性、2岁4月龄男性;出生时均正常,学龄前期出现癫痫发作。先证者的姐、妹及母亲均出现多块散在色素脱失斑,无癫痫发作;父亲表型均正常。2名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头颅CT示颅内多发钙化影,MRI提示脑实质皮层下及双侧侧脑室旁多发异常信号。先证者1及姐姐、母亲为TSC2基因c.5024 C>T(p.Pro1675Leu)错义杂合突变,心脏、肝脏、双肾彩超提示存在错构瘤,双肾实质内囊性暗区。先证者2及妹妹、母亲为TSC1基因c.737+1(IVS8)G>A移码杂合变异,内脏器官无错构瘤。结论TSC临床表现中癫痫发作常见,可出现皮肤异常改变,以及累及头颅、心脏、肝脏、肾脏等多部位的错构瘤;致病基因为TSC2时患者临床表型较重。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基因突变 癫痫
  • 简介:摘要肢体高压电烧伤致伤机制特殊而复杂,软组织、血管损伤严重且隐蔽,术前不容易判断其损伤程度和范围,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是烧伤界的一个难题。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用多种影像方法对软组织、血管损伤进行判断,各有优势与不足。按照准确、精细、安全、易行的原则,对肢体高压电烧伤软组织、血管损伤的影像判断,一般选择行磁共振成像的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需要对血管损伤做精细判断时再行B型超声。

  • 标签: 烧伤,电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CT血管造影 B型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