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医务人员多重角色执业所承受的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在全院医务人员中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以心境抑郁、精神紧张和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急诊科和儿科心理状况不佳者为最高;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的躯体化、强迫症状高于常规,多表现为失眠、健忘、操作准确率下降等,且患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胃炎等职业病的比例也很高。结论要改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必须提高大家对医学的认识,认识到医学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

  • 标签: 护士 身心健康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院工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以往,医院的重点偏重于怎样发挥最大潜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而员工的职业安全则还是个薄弱点甚至是盲点。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特查阅近年来有关职业损伤及自身防护的文章进行论述。

  • 标签: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主要环节,得到我国国内外医院各个专家以及临床实践者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的临床诊疗工作执行和开展过程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现状还不佳,所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十分重要,有利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稳定执行和开展。因此,要确保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的增强,避免医院出现较多感染。在本文中,通过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了解,分析当前的工作现状,并给出合理的执行策略。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医院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 年4月-2019 年4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54 例,对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部位、职业暴露情况,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中护士约占所发生职业暴露工种的74%;医护人员工龄,小于1年占比44%,2年~5年占比24%。血源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乙肝最多。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皮肤黏膜受轻度损伤。受伤部位主要是手掌部和手指部。暴露方式:静脉拔针占比31%,收集锐器占比17%。暴露器材:头皮针占比65%,注射器针头占比26%。科室分布:神内二科14%、关节外科9%、手术室9%、创伤骨科9%、手外二科8%、急诊科5%、肝胆外科5%、呼吸内科5%。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工作习惯,注射和拔针等操作不规范引起的针刺伤,手术中锐器的传递和收集不规范引起锐器伤。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工龄小于一年的。职业暴露发生例数较多的科室神内二科、关节外科、手术室、创伤骨科、手外二科、急诊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需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室内部培训和演练。医护人员在发生暴露后伤口都及时的进行了处理,按时间点0、1、6个月跟踪检查。在工作中要规范操作,定期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和宣教,增强防护意识;尤其加强对新入职人员和实习生入职培训以及实习前培训。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特点 干预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析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护指导原则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医护人员150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一般防护指导,B组采取一对一综合防护指导,并通过考核的形式统计两组医护人员考核通过率及感染情况。结果:A组75名医护人员通过考核65名,通过率为86.66%,B组75名通过73名,通过率为 97.33%,在考核通过率比较上B组医护人员优势明显P

  • 标签: 新冠肺炎 综合防护 交差感染 自我保护意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期间临床辅检科室人员、清洁人员对于手卫生执行能力的分析。方法 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卫生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从手卫生依从性、人员配备、洗手环境、对策、监督等几个方面,提高临床辅检科室、清洁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 有力提高了临床辅检科室人员手卫生执行能力,其中手卫生正确率从 50.3% 提升至 90.5% ,执行率从 40.6% 提升至 95.3% ,清洁卫生人员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从 10.8% 提升至 50.5% ,执行率从 10.6% 提升至 55.3%, 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通过院感专员督查及指导,辅检科室人员、清洁人员手卫生执行能力及正确率有所提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 临床辅检科室人员 清洁人员 手卫生执行能力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识教育对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到我院学习的55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调查教育前后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变化。结果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教育后,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格率从10.9%提高到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54,P=0.000)。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特别是对抗病毒治疗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识水平,为艾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降低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艾滋病 医务人员 抗病毒治疗
  • 简介:西非地区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virusdis-ease,EVD)是一次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灾难,截至2015年3月8日,仅西非3国已报道感染24247人,其中840名医护人员感染,死亡491名,医务人员的病死率达58.45%[1]。面对威胁,我们应全面地分析如何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针对外科高危操作环节。一方面,一定数量的EVD确诊患者,以及更多的可能、疑似患者,需要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如急腹症、妊娠、宫外孕、创伤、骨折等;另一方面,由于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OV)的高传染性,穿刺、留置导管、气管插管、手术过程等操作给医务人员带来巨大风险[2-3]。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相关的指南与实践,因此,建立正确处理EVD患者的围手术期流程,对减少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极其重要。笔者结合本人在中国援助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TreatmentCenter,ETC)的工作实践与经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发布的相关防控指南,探讨了医务人员在处理确诊或疑似EVD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操作流程、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病 围手术期 感染防护
  • 简介:摘要营养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营养管理可改善营养状况、免疫状况、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应将营养管理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

  • 标签: 营养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特点。对2020年1月22日—2月17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其金山分院收治的10例COVID-19患者及同期收治的30例其他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非COVID-19)患者血白细胞分类进行分析。10例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为4.95(3.90,6.03)×109/L,白细胞减少2例(2/10);淋巴细胞绝对值为1.20(0.98,1.50)×109/L,减少2例(2/1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1(0.01,0.01)×109/L,减少7例(7/10)。与COVID-19组相比,30例非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8.20(6.78,9.03)×109/L(P<0.001);淋巴细胞绝对值1.75(1.20,2.53)×109/L(P=0.036),16.7%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01,0.03)×109/L(P=0.005),16.7%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OVID-19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值显著低于非COVID-19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性肺炎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本文从老年人群的视角,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特征,同时解读了在疫情面前,广大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其提出了防范措施,以期能帮助广大老年人群更好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工作。

  • 标签: 老年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 防范
  •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属于β冠状病毒,其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蛋白)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作为受体介导膜融合入侵宿主细胞。感染过程中造成的功能性ACE2水平下降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平衡造成肺部损伤。感染SARS-CoV-2的部分重症感染患者中,机体先天和适应性免疫机制的失衡而形成的细胞因子风暴,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脏器衰竭。适应性免疫的失衡所致淋巴细胞总数的降低,并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感染 免疫
  • 简介:摘要: 2019年 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自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后快速传播到全国多个地方,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病毒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很难及时被诊断和隔离,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诊断难点和瓶颈。本项目立足于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肖家冲院区患者的临床表现,将临床症状及检测方式相结合,通过系统和全面的观察、统计和分析得到患者分类检测的方法;系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分类筛查方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疑似病例 早期分类筛查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心理调试策略。方法:抽取30例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给予心理调适措施,探究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结果表明,通过给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过及时给予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状态及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 标签: 核酸采样  护士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临床症状多样,其中轻症或无症状患者合并嗅觉功能障碍被越来越多地报道。本文回顾了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COVID-19患者嗅觉障碍的潜在机制及应对措施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以期对疫情期间不明原因出现嗅觉障碍的患者引起重视并指导临床医师的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肺部超声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影像学特点,探讨肺部超声B线评分(LUBS)在COVID-19病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在本院经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COVID-19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3.6±14.5)岁。在治疗前期和治疗后期参照床旁肺部超声(BLUE)方案对肺部进行超声探查,描述B线数目、肺实变或胸腔积液、胸膜线形态等影像学特点,并计算LUBS,与同步的氧合指数(PaO2/FiO2)进行关联性分析。同时,也对同一确诊患者治疗前后的B线评分变化进行配对分析。结果11例COVID-19确诊患者均可探及数量不等的B线,融合B线5例、肺实变5例、胸膜线中断或不光滑3例。LUBS与同步的PaO2/FiO2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9,P=0.004),且治疗前后的LU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VID-19诊治过程中,LUBS有助于实时、安全而便捷掌握肺部病变情况,为评估COVID-19病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部超声 B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