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吕骥评传第二部分1937-1949(下)李业道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邀请延安文艺界一百多位同志到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小礼堂举行文艺座谈会,吕骥参加了座谈会。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讲了话。党在延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困难的物质条件下...

  • 标签: 民间音乐 音乐思想 毛泽东 《白毛女》 艺术个性 西洋音乐
  • 简介:神奇富绕的云南土地上生活着勤劳、美丽、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儿女,他们在这美丽的地方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各自的生存方式,民族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音乐。

  • 标签: 民族音乐 歌舞 山歌 调子
  • 简介:正小虫(1958—)本名陈焕昌,台湾高雄鼓山人。著名词曲创作兼音乐制作人,并跨足电影配乐、广告曲、公益活动歌曲、舞台剧等多元音乐创作领域。高中毕业后北上台北,就读于台湾复兴美术工艺专科学校。1980年服兵役时开始歌曲创作。其音乐风格富于变化,琅琅上口,容易传唱。1985年发行个人首张国语大碟《我不是坏小孩》。此后,如潘越云、杜德伟、文章、齐豫、周华健、风飞飞、任贤齐等歌手的代表作品,均得益于他的创作与制作。他因之而与李宗盛、罗大佑一起被称为台湾的"音乐教父"。最近几年,小虫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台湾转移到内地,曾先后出任音乐风云榜和风云新人榜的评委,2008年又受邀成为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流行音乐单元评委。

  • 标签: 中国名家 台湾香港 名家名歌
  • 简介:研究表明像以前学习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经历这样的因素可以影响理解音乐内容的能力和影响情感反应。这项研究探究的是主修和非主修音乐的学生对一首20世纪音乐作品当时的反应与音乐作品的关系。要求非主修音乐的大学生和主修音乐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操纵一个有边疆不断反应数字界面的系统,它及时记录着学生们的反应数据,在学生们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时指示出学生们的反应。数据分析揭示在主修和非主修音乐学生的反应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图表和数据分析说明这些情感反应是随着音乐的织体结构而改变的,非主修音乐的学生的情感反应与织体是一个适度颠倒的关系,主修音乐的学生的情感反应与织体是一个稍微适度肯定的关系。

  • 标签: 情感反应 主修课 非主修课 音乐 学生 《春之祭》
  • 简介:胡伟立(1937-)香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香港。1958年开始音乐创作。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同年年起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后又移居香港。在从事音乐教育与研究的同时,亦时有音乐作品问世。

  • 标签: 香港 音乐教育家 台湾地区 概览 名家 中国
  • 简介: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这个新旧历史的交替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家当属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他在1605年出版的第五本牧歌集的前言中提出了"第一实践"和"第二实践"的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第二实践"创作思想和中国近代部分音乐思潮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蒙特威尔第"第二实践"和中国近代部分音乐思潮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其进行比较,试图为今后的音乐史学研究和我国的音乐发展提供参考意义。

  • 标签: 蒙特威尔第 "第二实践" 西方音乐史
  • 简介:前言兴德米特在柏林国立音乐学院任教十年后,于1937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本教材《作曲技法》。他在前言中曾写道:“谁要是不回避‘为什么’这场无休止的战斗,不顾在学生面前丢脸的危险性,对每个新问题深究其源,认真探索,那么,谁就有可能领会这句话——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研究动听的音乐的发明与创作,并贡献一篇理论性文章。”1939年他的第二本教材《作曲技法(二声部作曲技法练习)》出版了,人们这才知道兴德米特所有教材的内容,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检验,才送去付印的。久

  • 标签: 作曲技法 和弦结构 根音 大三度 作曲法 理论性文章
  • 简介:中国是文明古国,考古发现的文物十分丰富.发掘的文物中,就涉及象征文明的史前及上古乐器来说,不仅地域广,而且品种多.李纯一先生,对这些史前及上古乐器作了详细介绍和分析.本文就该著作中的部分笛类乐器(包括作为正律器的律管)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看法.

  • 标签: 出土 乐器考古 史前 发掘 文物 考古发现
  • 简介: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中学生本土音乐认知情况,并提出了如何改善当前中学生本土音乐认知情况的三条措施。

  • 标签: 中学生 本土音乐 认知
  • 简介: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全国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部分学员座谈录在全国省市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6月12日召开的总结座谈会上,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提出了对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是部分学员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录。...

  • 标签: 艺术教育 美育学 美育工作 学习班 学员 教育思想
  • 简介:对于我们这些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从事演奏艺术的人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使我们似乎对前苏联的一批演奏家更为熟悉。如大卫·奥俨斯特拉赫、柯岗、巴莉诺娃、史库尔尼科娃、伊戈力·奥伊斯特拉赫、皮凯津、西特科维斯基、克利莫夫、贝琳娜、瓦伊曼等等。处于政治、经济、文化鼎盛时期的前苏联,以其先进和科学的小提琴教学法,培养了一大批立足于世界琴坛的演奏家。但是这种优势,随着国家政局的动荡,一度走向低迷。直至八十年代初期,青年小提琴家穆洛娃的出现,又为俄罗斯带来了新的辉煌。穆洛娃,195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郊外。3岁开始学琴,聪颖的天资和她对小提琴的早熟,使她9岁便进入了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命运给予了她最好的机遇:得以在柯岗和布朗宁两位大师的指导下深造,使她的演奏趋于成熟。1976年16岁时便在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一举夺魁。之后,1981年和1982年又连续在芬兰西贝柳斯和苏联柴可夫斯基两项世界顶尖级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穆洛娃的名字轰动了世界乐坛。一位青年演奏家连续三次在国际大赛中夺魁,这不是运气、不是侥幸、不是偶然,而是真正体现了她无可非议的演奏实力。同时,也再次体现了俄罗斯小提琴教学体系,仍处世界领先的地位...

  • 标签:
  • 简介:近百年来,出生于以色列后归属犹太民族的小提琴家,在世界琴坛十分引人注目,他们最终多半云集于美国,并且占领着绝对优势的演出市场。继帕尔曼、朱克曼之后,一颗耀眼的明星又闪烁在世界乐坛,人们为他喝彩叫好,因为从他演奏中所表现出的辉煌技巧和色彩斑斓的音响变化,似

  • 标签:
  • 简介:相比上个世纪而言,进入21世纪之后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开始观照更多新的命题。任何一种理论的向前推进都是从反思开始的。21世纪的民族音乐学开始反思对“文化观念”的理解,开始关注音乐形成的社区整体性、族群的差异性,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对音乐文化的影响。本文集中于当代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十个命题,包括:理论与文化、社区及其音乐、族群性、民族主义、散居与全球化、种族、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新历史主义、实践理论、音乐理论与分析,深入阐述21世纪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新发展。

  • 标签: 文化 社区 族群 民族主义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