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玻璃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复杂性眼外伤患者98例(98只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玻璃视网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等情况。结果经治疗后,7天内接受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8.98%,患者的视力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对于患者日后生活有明显帮助,且患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复杂性眼外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儿童复杂性眼外伤行玻璃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30例于我院接受玻璃视网膜手术治疗的儿童复杂性眼外伤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观察患儿手术治疗结果,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情况。并就护理要点进行探讨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一次手术治愈率达80.0%;另20%患儿均二次手术治疗后治愈;术后6个月共有83.3%患儿视力完全恢复,其中最佳矫正视力为0.8。结论对因发生复杂性眼外伤而导致需行以玻璃视网膜手术治疗患儿,手术成功率较高,为临床有效治疗手段,于护理配合方面,应从手术前及手术后两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童复杂性眼外伤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路显微手术对家族性渗出性玻璃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家族性渗出性玻璃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0例(5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路显微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和分析术后效果。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7例(94.00%)。未复位的3例中,进行玻璃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动~0.04者8例,0.05~0.25者27例,≥0.3者15例。≥0.3者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2,P=0.001)。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外路显微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手术,显微,外路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渗出性,家族性 脱离,视网膜,孔源性
  • 简介: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辅助下玻璃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32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TA辅助下玻璃切除,20眼在靓蓝着色下行内界膜剥除,其余12眼未进行黄斑内界膜剥除。注C3F8组9眼,注硅油组23眼。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患眼手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4,P〈0.05)。相干光断层扫描提示:Ⅰ级(愈合)11眼(34.4%),即黄斑裂孔完全消失,神经上皮连续,未见裸露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组织;Ⅱ级(贴合)15例(46.9%),即黄斑中心有神经组织缺损,裂孔边界可见,但其周围视网膜复位;Ⅲ级(未愈合)6例(18.8%),即黄斑裂孔存在伴视网膜脱离复发。剥离内界膜组20眼中,18眼复位、2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90%,黄斑裂孔闭合率为37.5%;未剥离内界膜组12眼中,8眼复位、4眼复发,视网膜复位率为66.7%,黄斑裂孔闭合率为15.6%。剥离组视网膜复位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未剥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手术行内界膜剥除+硅油充填后复位,取油后未复发。结论玻璃切除联合玻璃后皮质、内界膜剥除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虽然不是所有存在高度近视的患者都会出现视网膜脱离,但是与视力无病变的人群来讲,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几率相对较高,如果不早期治疗干预,患者将出现视力失明的情况,本次就针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方法:此次从医院科室抽取的病例,共选择80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奇偶数的形式进行分组,其中奇数组给予巩膜环扎术干预,归为对照组,偶数病例进行玻璃视网膜手术操作,纳入观察组,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复位率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通过给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症治疗,显示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更优,有比较性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症,主要给患者进行玻璃视网膜手术干预,该方式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极为显著,而且治疗安全性极高。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就诊的6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恢复正常时间和视力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高于对照组的7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采用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玻璃体注射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除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1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均接受玻璃切除术,术中视网膜下液自原黄斑孔排出,联合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黄斑孔闭合率为86.67%(26/30),视网膜复位率为90.00%(27/30)。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至1.35±0.40、1.15±0.35及0.95±0.18(F=29.214,P<0.001)。结论玻璃切除术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较好,为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填塞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对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60例(60只眼),其中术后发生早期高眼压者30例(30只眼,A组),术后眼压正常者30例(30只眼,B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多形性变异率及六边形所占比例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眼压不同时间点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2,P=0.036),其中术后3天、1周及2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多形性变异率以及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878,5.842,13.090,P=0.041,0.019,0.021)。其中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于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降低,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多形性变异率于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均增加,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均减少,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多形性变异率及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各参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R患者玻璃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早期高眼压影响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多形性变异率及六边形细胞所占比例。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眼压 细胞,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份到2017年6月份所接收的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和4%,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4%和9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方式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玻璃切除术后白内障4例,玻璃切除术后无晶体眼6例,术中鼻上方睫状体平坦部加玻璃腔灌注,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10例中囊袋内植入2例,睫状沟缝合固定8例。结果术后视力提高6例,无明显改善4例。结论玻璃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瓦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中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玻璃腔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术后 白内障摘除 睫状体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折叠式玻璃球囊(FCVB)植入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硅油依赖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八八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硅油依赖眼进行玻璃切除联合折叠式玻璃球囊植入术16例(1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球囊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均采取自由体位。术后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无提高14只眼;术后3只眼前房积血,3只眼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球囊位置均适当,平均眼压(10.37±0.26)mmHg(1 mmHg=0.133 kPa),前房维持良好。结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硅油依赖眼FCVB植入术能维持正常眼压和保持眼球形态,避免眼内容物摘除,术后可采取自由体位,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视网膜脱离,复发性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 眼,依赖,硅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口服复明片及沃丽汀联合治疗玻璃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44眼)和对照组1有30例(42眼),对照组2有30例(44眼)。治疗组口服复明片及沃丽汀联合用药,对照组1口服复明片,对照组2口服沃丽汀,对比疗效。结果治疗8w后,观察组的症状及视力较两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复明片及沃丽汀中西联合治疗玻璃混浊,疗效优于两者各单独使用,且患者依从性仍很高。

  • 标签: 复明片 沃丽汀 玻璃体混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续护理对行玻璃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出院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电话随访。结果30例患者出院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有提高。结论对行玻璃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 延续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切除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与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伴或不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3例36眼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15眼行玻璃切除术(不剥离内界膜);Ⅱ组21眼行玻璃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如行硅油填充、C3F8填充、光凝、冷凝等。术后随访3-12mo,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7);Ⅱ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0);两组间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3,P=0.006)。Ⅰ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46.67%;Ⅱ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85.71%;比较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25)。Ⅰ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1.67%。Ⅱ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4.73%,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6,P=0.418)。结论:玻璃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可以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和术后视力,但对于视网膜的复位率较不剥膜者无明显区别。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眼球筋膜下麻醉和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球后麻醉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性随机对照病例临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切除术的患者273例(278眼)纳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A组136例(138眼)予以罗哌卡因眼球筋膜下麻醉,B组137例(140眼)为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球后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术中总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分别在麻醉实施、巩膜三通道穿刺和顶压巩膜下玻璃切除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4,-3.379,-5.242;P=0.000,0.001,0.000)。B组有1例出现眼球穿孔伤,6例出现球后出血。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术中应用罗哌卡因筋膜下麻醉安全有效。

  • 标签: 麻醉,眼球筋膜下 罗哌卡因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脱离,孔源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分析 玻璃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DME) 的临床 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 收治的 DME 患者 86 例 ( 86 眼 ) ,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内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 , 比较治疗前、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结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结合硅油填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选择体位护理手段,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网膜复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网膜复位率更高,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硅油填充 体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