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美术学院80年校史熠熠闪光的先师群像中,30年代末继林风眠之后出任国立艺专校长的滕固先生,虽主政时间较短,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和悠远的学术文脉。就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而言,学界普遍将滕固视为具有开拓之功的奠基人;而他在美术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近年来亦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忆及。除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外,滕固对美术考古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方法论的构建,滕氏以其源自德国美术史学派的深厚功底和理性精神,为我们打开了美术史研究与考古这两扇厚重的学术大门,并指出了往来于两者之间的通途要津。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考古学 国际研讨会 人文学院 艺术史 纪要
  • 简介:我最早从事印谱史研究,是从1981年对印谱创始者的考证开始的。少时学篆刻,偶尔能借到不少民国时期西泠印社出版的宣纸本线装印谱,初时还以为是原钤印谱,后来听行家们点拨,才知道那时已有制版编印谱的技术了。我记得那时印刷品很少,就遵从家父指点,把拷贝纸覆在这些名印谱上,用朱砂描下来,在描的过程中反复体会古人名印的魅力所在。

  • 标签: 印谱 中国 西泠印社 民国时期 印刷品
  • 简介:上海市的硬笔书法活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活跃起来。南市区文化馆和上海文化出版社联办的上海文化生活技艺专修学校于1985年创建。开设钢笔字函授,面授班。第一年报名入学的就有2000人。第二年猛增至22000人。1986年,为进一步提倡

  • 标签: 硬笔书法 上海市 书法研究 圆珠笔 出版社 中华
  • 简介:艺术现象是社会意识和文化思想的反映,雕塑艺术的背后应该是文化的观念、文化的思辨、文化的视野等人文问题。当下,学界越来越关注文化问题,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有关文化论方面的探讨。鉴于此,本期邀请曹意强先生、李伟先生就艺术的观点问题、人文学的边缘化问题进行讨论,这对于雕塑艺术的文化发展是有启发性的。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怀疑性 希尔 哈斯 主观臆断 学术研究
  • 简介:艺术管理是一门新的学科,但艺术管理实践的历史却很悠久。从先泰时代起,管理者就从艺术分类入手,对分属不同部门的艺术进行不同的管理。中国最主要的艺术组织者是宫廷,其次是宗教集团,文人私家管理,民间市场管理。中国古代的艺术.从最初的政治工具,到独立发展的艺术门类,再到市场化的管理,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时期对艺术的管理也各不相同,对艺术事业规定、决策、组织以及对艺术品的搜集整理与传播,为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艺术 管理 历史
  • 简介:“文人画”一词的表达是到明代董其昌那里开始的,而这个词几乎囊括了自元以后中国绘画的主流,在山水画领域尤为如是。真正的思想溯源应当回到北宋的苏轼那里:“观士夫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①“士夫画”可以说是“文人画”的前兆,其实在董其昌的有关文人画画论中这两个词也时常交替出现。苏轼以“取其意气”将“士夫画”与“画工画”相

  • 标签: 文人画 董其昌 青绿山水画 中国绘画 画论 天下
  • 简介:毋庸置疑,艺术是一部社会发展的视觉——第一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历史变迁,每一次时代更迭,都能从艺术的图像、技法、风格、样式、观念中,找到端倪、也找到烙印。有趣的是,这本大部头的视觉,除了艺术作品本身,作为时代的结晶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篇章之外,由它引发和衍生的种种文献、研究、理论、批评、记录与传播,也成为时代变革,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化积淀,并反过来对艺术创作本身、艺术的认知、艺术与公众的关系、艺术的跨学科发展、艺术的社会性……起着不可忽略的激荡作用。

  • 标签: 第一次科技革命 时代变革
  • 简介:毋庸置疑,艺术是一部社会发展的视觉——每一次科技革命、每一次历史变迁、每一次时代更迭,都能从艺术的图像、技法、风格、样式、观念中,找到端倪、也找到烙印。有趣的是,这本大部头的视觉,除了艺术作品本身,作为时代的结晶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篇章之外,由它引发和衍生的种种文献、研究、理论、批评、记录与传播,也成为时代变革、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化积淀。并反过来对艺术创作本身、艺术的认知、艺术与公众的关系、艺术的跨学科发展、

  • 标签: 艺术作品 科技革命 艺术传播 艺术理论 时代变革 语言水平
  • 简介:邵宏教授著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西方美术史学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它在研究美术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时介绍了循环论、进化论的螺旋论,很值得设计界借鉴.

  • 标签: 美术史 设计 史观 史学研究 循环论 进化论
  • 简介:波普艺术运动产生于50年代中期,它首先在伦敦发起.继而很快又波及到纽约,并在那里形成燎原之势.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风格。波普艺术是擦反抽象表现主义的姿态出现的。在度过了战后紧缩和萧条时期之后.欧美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充足富裕。琳琅满目的物质世界,吸引了新一代艺术家的目光,艺术的风尚随之发生转变。当时处于鼎盛的抽象表现主。

  • 标签: 波普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外国美术史 艺术家 鼎盛 风格
  • 简介:中国设计思想史研究逐渐成为设计史论研究中的一门显学.从目前现有的中国设计思想史研究成果来看,中国设计思想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大都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以文献考证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且叙事结构过于宏大.近几年,随着法国年鉴学派、新史学、美国文化史研究方法等后现代史学理论以及新艺术写作方法涌入中国后,这可能会给中国设计思想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将推动中国设计思想史学术研究向着纵深发展,以更宽的视野挖掘古人的设计智慧,产生的学术成果将指导我们当下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设计思想史 精英文化视角 器物研究 民间立场 思想单元
  • 简介:本文以《中國書法繹》的寫作模式爲切入點,從書史研究的歷背景、研究方法、觀念演變等方面闡述書法的寫作模式應該突破以史料考據爲中心的學術路徑,突出追求史料背後所凸顯的觀念意義,從而形成藝術寫作的新模式,進而對藝術的視覺含義和風格形態做出闡釋與歸類,使書法成爲一門開放多元的現代人文學科。

  • 标签: 書法史 寫作模式 反思 構建
  • 简介: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或艺术家个体无一不是在反叛前人的艺术中超越前辈的。卢西恩·弗洛伊德的艺术实践恰恰能够给予我们此方面的启示,其突显了艺术家个性化的艺术主张,亦更好地说明了大师级艺术家是不会拘泥于某个潮流而甘居人后的,在反叛中超越才是艺术复兴的唯一生存之路。

  • 标签: 弗洛伊德 具象写实 审丑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本刊的知识性,从本期开始,我们对张天弓先生整理的《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予以连栽。需要说明的是:(一)本年表采用公元纪年与中国历史纪年对照方式编排,月份采用夏历。(二)本年表于历史时期、王世或纪年后,先置时事及文化诸事,后置书法大事。书法大事次序为书法家、书法诸事、书学著述及书法作品,冠以△分列。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书法史大事 大事年表
  • 简介:一八九年己已中平六年,东汉少帝光熹元年、昭宁元年,东汉献帝永汉元年四月,灵帝刘宏卒(一五六—一八九)。皇子辨即位,是为少帝。八月,宦官杀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尽诛宦官。董卓带兵入洛阳九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是为献帝△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以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师宜官曾在鸿都门学,善八分书,后为袁术将△张超,字子并,灵帝时曾从朱携镇压黄巾军,为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书法史大事 大事年表
  • 简介:中国有极为丰富的美术资源,包括文字和图像资料,加上现代考古学发掘和整理,各种资源更是蔚为大观。对于美术的记述和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谢赫《古画品录》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都有画史记载和明确的史观表达。与西方相比,我们的这门学问确实早熟。

  • 标签: 美术史教学 王先生 中国美术通史 美术史论 王伯敏 西方学者
  • 简介:我想简单的说一下艺术的性质、意义、方法。首先打开一个思路——我们所说的艺术,包括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需要先确定其范畴。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国艺术的研究,还没有成为学科。基本上还是感性化的。我不是说中国美术没有学术价值,但它还是处在感性化的阶段,在欧洲至少从19世纪开始,艺术就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与哲学、文学、数学与物理学并驾齐驱的学科。所以,从那时候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中国美术史 西方艺术史 人文学科 感性化 绘画观念
  • 简介:你研究历史不能光看文字记载,现在很简单,你要了解中国历史的真正样貌,靠司马迁解决问题吗?司马迁说,他的历史是充满矛盾的,为什么?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必须达到成一家之言,矛盾了。历史肯定是真实的情感写照。所以《史记》,与其说是司马迁对历史的研究,更多是个人的看法。如果没有这个历史观念,成不了这么伟大的历史。有另外的文献,这个文

  • 标签: 历史观念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瓦尔堡 艺术史研究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甘旸、沈野以及继他们之后大量印谱序跋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代万历中期以来印学中的反拟古思潮。对于甘旸是崇古还是反拟古之问题提出与黄惇先生商榷,并对甘氏《印正附说》作出了辨正。另外,本文将沈野推到了反拟古的最前沿,认为万历时期真正对印章中的拟古主义进行了具体的、有价值的批判的是沈野,他才是批判拟古之风的实际先锋。

  • 标签: 甘旸 沈野 万历中期 印学 反拟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