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库欣病患者中其年龄因素对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欣病患者中的171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情况分为≤30岁年龄组(52例)以及>30岁年龄组(11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各方面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30岁年龄的患者的高血压、肌肉萎缩、瘀斑以及糖耐量受损率均显著低于>30岁年龄阶段患者(P<0.05),而多毛、紫纹和痤疮发生率显著高于>30岁年龄阶段患者(P<0.05),在乏力、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浮肿、色素沉着和视物模糊等方面两组患者的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因素对欣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的影响,临床治疗前应考虑患者年龄情况,做好疾病的防控。

  • 标签: 年龄 库欣病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自体母乳的应用方案,确保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0例,实施提供自体母乳喂养;对照组80例,实施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营养摄入、体重增长、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家长满意度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营养摄入、平均体重增长,住院日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降低、家长满意度提升。结论自体母乳的建立,对新生儿提供母乳喂养是安全有效的,对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是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母乳库 新生儿 早产儿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源及建立Rh(D)阴性血液稀有血型,满足稀有血型患者临床医疗和急救用血的需要。方法对焦作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进行Rh(D)阴性血型筛查,建立Rh(D)阴性血源信息,保持与Rh(D)阴性献血者的联系,冰冻保存Rh(D)阴性血液制品,科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Rh(D)阴性血液。结果建立稀有血型,制定Rh(D)阴性血液管理计划,储备了充足的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和冰冻血浆,确保了临床Rh(D)阴性血液供应。结论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壮大Rh(D)阴性献血者队伍,建立有效的稀有血型信息,是保障临床Rh(D)阴性患者及时、充足、安全用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稀有血型库 建立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球计数仪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病症和贫血的实验诊断。用于该机精确度较高,易出现小故障,了解这些故障并及时维修,以保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血球计数仪 故障 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源于胃的肯勃(Krukenberg)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4年收治的胃来源的肯勃瘤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肯勃瘤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0.3岁,双侧卵巢受累多见(6/8,75%),原发灶多为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肿瘤分期晚,预后极差,生存期大多不超过2年。结论肯勃瘤易漏诊或误诊,需提高其认识。预后不佳,综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库肯勃(Krukenberg)瘤 卵巢转移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简述了疗养院构建医务人员人才项目的原因及内涵,即建立基层、中层、高层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并介绍了人才构建的方法、人员分层级依据及能力模型在人才构建过程中的应用。

  • 标签: 疗养院 医务人员 人才库项目 能力模型
  • 简介:摘要为使“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精神不断融入临床工作,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推进,加强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护理团队以应对各种弹性工作及突发事件,保障全院护理质量安全,本文探讨在县级医院选拔优秀的全能护理人才组建护理人才储备的可行性。

  • 标签: 人才储备库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需要实施MRI检查的患者,数量50例。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均正常的完成检查。同时成像质量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在对需要实施MRI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手段能够保证到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MRI 动态增强检查 护理配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数据。结果90例患者共记录到缺血性ST段压低340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271次(79.7%),有症状心肌缺血69次(20.3%);白天SMI发作的阵次、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均高于夜间。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检测分析,评价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5例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心悸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早期复极综合征,ST-T非特异性改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女性心率变异性降低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心悸的发作与心律失常,神经调节失平衡有关。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可筛选出与心悸的多种原因,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心悸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早期极综合征 ST-T改变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空勤人员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这一非创伤性检查诊断手段,来提高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的重要客观依据,以保障空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方法以38名男性飞行机组人员为调查对象,按40岁分成二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透、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全套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数据上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上升。

  • 标签: 空勤人员 动态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90例心房颤动患者24小时内的心电图情况,总结房颤心电学的显示特征,为日后诊断与治疗房颤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患者,将90例患者的24小时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异常现象。结果90例心房颤动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后有51例患者的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异常,异常的检出率为56.66%;动态心电图共检测出有12例患者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3.33%,其中室性早搏是最为常见的异常原因。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心房颤动对异常的发现情况较好,同时易能检测出阵发性心房颤动,能有效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具体位置。

  • 标签: 心房颤动 24H动态心电图 心率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例中有2例发生黎明现象;4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12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22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结论通过正确使用CGMS,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才能最大地发挥CGMS的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办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在50%以上患者35例,其中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30例。其中多支病变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多支病变组诊断更准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癫痫的68例患者行常规及动态脑电图检测;结果68例中,常规脑电图检测提示异常32例,异常率47.1%;同期动态脑电图检测示异常44例,异常率77.2%。痫样放电34例,于清醒期4例,睡眠期18例,其中NREMI-Ⅱ期25例,REM期5例。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测明显优于常规脑电图,便捷无创,有助于临床诊断癫痫。

  • 标签: 癫痫 常规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市周边农村的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状况的检测,了解农村育龄期妇女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方法采集1081名20-45岁计划妊娠妇女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筛查,再对TSH异常者进行游三离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激腺素(FT4)检测,进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分类。结果TSH正常者965人,正常率为89.27%;TSH异常者116人,异常率10.73%。异常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1。结论本次对库尔勒市周边农村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的筛查表明本地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率较高。建议对计划妊娠及妊娠妇女常规检测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异常患者并进行治疗,由此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达到优生优育。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 育龄妇女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多种方案已被提出用于减少罗溴铵注射后的疼痛不适感。这些研究表明,药物的预处理,例如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都是有效的。在一个前瞻性随机化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使用空气加热装置在注射部位局部加温的预处理能否有效减轻罗溴铵引起的疼痛。方法接受脊柱手术的90位患者被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和T组(治疗组)。T组病人在静脉通路部位注射1毫升(10毫克)罗溴铵前先将该部位加温至40℃持续1分钟。C组注射前注射部位不加温。病人随后被评估是否有任何不适,并以5分制量化不适程度。结果罗溴铵注射痛在C组患者中占88.9%而在T组只占66.7%(P<0.05)。严重疼痛T组明显少于C组(35.6%VS8.9%)。结论罗溴铵给药前血管通路加温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注射相关疼痛。

  • 标签: 局部加温 罗库溴铵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