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男性,72岁。因“咳嗽、咳痰1月”于2016年5月18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白色粘液样痰,每天约60mL,易咳出,伴发热,体温达38.0℃。因2天前予行食管癌放疗,查胸部CT提示双肺动脉栓塞,双肺炎症,门诊以肺栓塞收入呼吸科。入科后查体:身高170cm,体重72kg,体温37.2℃,脉搏8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99/69mmHg。

  • 标签: 华法林钠片 国际标准化比值 伏立康唑 食管癌放疗 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
  • 简介:目的研究心室肌内膜层(endo)、中层(M)、外膜层(epi)细胞复极Ⅰ期瞬间外向钾电流在缺血后失活曲线的变化。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定量观察缺血前及缺血后Ⅰ10活性的变化,分析比较3层细胞缺血后Ⅰ10的不同变化。结果缺血30分钟后epi及endo的半数失活电压(V1/2deactive)有明显差异(P<0.05),缺血后外膜层细胞的失活曲线右移,Ⅰ10失活变的缓慢,V1/2deactive与缺血前比较有明显增大(P<0.05)。结论Ⅰ10在3层细胞的分布不同决定了Ⅰ10在3层细胞的变化不同,可引起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容易引起2相折返,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 标签: 心室肌内膜层 心室肌中层 心室肌外膜层 钾电流 失活曲线
  • 简介:本文研究了双波长示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运用于作为对照品的一氧化碳(CO)饱和水浓度标定及定性与定量测定微粒体代谢中生成的一氧化碳的方法。本法的优点在于能显著消除试样本底干扰,大大提高了定量准确性及灵敏度,在CO浓度2-10umol.L^-1范围内与导数光谱峰(415nm)谷(426nm)之间距离(D)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n=5),回归方程C(mmol.L^-1)=17.6D-0.4.最低检测浓度低于0.1umol.L^-1CO。系统回收率和加样回收率(x±RSD)分别为102.1±2.9%(n=7)79.7±6.8%(n=12);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4.4%(n=18)6.1%(n=16),将本法用于4个三卤苯胺一个三卤苯的体外代谢测定,结果表明,仅2,4,5-三氟苯胺体外能被大鼠肝微粒体,NADPH分子氧代谢生成一氧化碳,苯巴比妥地塞米松等肝药酶诱导剂能显著提高一氧化碳的代谢转化速率,它们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3或8倍。

  • 标签: 双波长差示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 体外 外源性化学物质 微粒体代谢 一氧化碳 定量分析
  • 简介:甘草是中国传统草药瑰宝,自古有“十方九草”“甘草百药”之称,古希腊亦称甘草为“甜草”,中国甘草储量达40万吨,产量是草药中的第一位,质量以内蒙昭明甘草为最优,中药现代化,甘草必须先行,甘草富含以甘草酸为代表的三萜皂甙,广泛用于食品糖果,烟草化妆品中,近来我们更多关注甘草多酚类化合物,特别是异黄酮一些特殊的带异戊二烯取代基团的黄酮化合物,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甘草黄芪都属豆科植物,其植物雄性激素作用应引起足够的关注。最近国际上有一阵“中药致癌”之说,对中草药国际化直到了明显的阻碍作用,是某些西方医生不懂中药配伍真缔,或者搞错了药名所致,同时也缺乏严格的动物致癌鉴定报告。但是“中药与癌症”的关系已引起世界足够的重视,笔者多年来研究“茶叶与癌”“甘草与癌”的关系,事实上,70年代,西方也刮起“茶叶致癌”的说法。自从我们以严谨的科学依据,证明茶叶不但不引起癌症,反而预防癌症,许多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纽约时报”都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1991年起欣起了喝茶热,甘草亦被证明了不但不引起癌症反而预防癌症发生。美国甘草消费量很大,相信甘草的科学研究必将给健康带来福音,但是必须指出,虽然“甘草解百药”,不等于甘草本身没毒。甘草可的松状激素作用亦能导致水肿与心脏方面的负反应,如何减少甘草的负反应,亦是中药现代化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是药三分毒”。有许多毒性很强的中药。某些中药亦证明有致癌促癌作用,例如TPA,是国际公认的促癌剂,来自巴豆。补骨脂素在紫外线激发下亦可引发皮肤癌,朱砂,砷运用不当,自然会引起癌症,笔者呼呈中药现代化,不但要重视GAP,GMP药效研究,更要重视

  • 标签: 甘草 肿瘤 中药 相关性 预防
  • 简介:目的探究肩关节疾病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相关的经验以及临床资料对肩关节疾病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果在进行诊断前,对肩关节相关的运动机制以及结构的了解,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的选择正确的诊断方式以及影像学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为有效的治疗提供保障。结论在对肩关节疾病运动损伤进行诊断治疗时,相关的护理人员要对人体的肩关节以及周围的肌肉等组织的运动机制结构有详细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入研究,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肩关节疾病 运动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其动静脉血气进行分析,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计算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复苏6h后再次监测,对两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70%时停止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当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6mmHg者继续复苏,而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6mmHg者停止复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h12h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休克患者复苏的治疗中,采取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联合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休克 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医院感染案例进行分析。对医院感染进行了解分析。得出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结论。结论随着医疗方面的全面进步,应该加强对医院防护措施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落实。通过对于医院感染的要求及医院设备布局无菌观念的了解,控制并制定医院感染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极大的降低在医院的被感染率,对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隔离 消毒剂 医院建筑
  • 简介:又是一年压岁时,孩子们将要有一大笔"收入"。而这个时候,正是孩子谈钱的好时机。作为父母,你准备好了怎么孩子谈这个棘手的问题吗?

  • 标签: 儿童卫生 健康管理 孩子 父母
  • 作者: 吴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科学家一般将应激反应看作是人体代谢的一个特殊过程,它包括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双重反应行为。在人们进行像手术这种治疗活动时,应激反应就会表现得异常剧烈,因为患者往往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这种迷茫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自主地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准备事宜。这时,麻醉前的镇定药物使用就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前的紧张感,为提高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改的最终目标是“医药分家”。作为连锁药店,要承担“医药分家”的重任,必须走“专业化”之路。显然,这是对药店药学服务水平的考验。日前,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庆福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 标签: 药品 医药分家 连锁药店 药学服务 专业化
  • 简介:紫外线根据波长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由于穿透能力很弱,所以从医学角度说防范长波、中波紫外线是防晒的主要内容。对于紫外线的防护方法分为物理防护化学防护。太阳伞、草帽、披肩、手套等都是有效的物理防护手段,早期的防晒霜也是利用了物理防护原理。目前许多新款防晒霜则是有机地将物理防晒与化学防晒结合了起来。

  • 标签: SPF 短波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 物理防护 学问 PA
  • 简介:老伴都喜欢写作,常常一坐就是半天。由于经常不运动,身体越发臃肿了,还落下了颈椎病,这让我们俩心里很是着急。一天傍晚,我要老伴陪我去散步。一开始我走得又急又快,老伴告诉我开始时要慢慢走,不然一会儿就累。我不听,可走过两个十字路口,我就有点气喘了。

  • 标签: 散步 颈椎病 老年人 个人卫生
  • 简介:从夏枯草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15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2~6,经波谱法化学法鉴定为3,4?a-三羟基苯丙素丁酯1?a,?a,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2)?a,?a,24-三羟基齐果-12-烯-28-酸(3)?a,?a,24-羟基乌苏-12-烯-28-酸(4)?a,?b-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a,?b-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5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夏枯草 苯丙素 三萜 3 4 a-三羟基苯丙素丁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口腔治疗中使用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7月,结束时间为 2020年 7月,研究开展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周炎患者共计 9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是 A组、 B组、 C组,每组中有患者 3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口腔治疗,但方法不同,分别是奥硝唑治疗、替硝唑治疗、甲硝唑治疗,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并记录治疗期间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同时将三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得知,治疗后1个疗程后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相对于 C组( 80.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 2个疗程后 A组、 B组、 C组的治疗效果分别为( 100.0%)、( 100.0%)( 96.67%)相比之下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A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 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相对于 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3.33%)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口腔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奥硝唑、替硝唑甲硝唑进行治疗,但甲硝唑应用后的起效相对于奥硝唑、替硝唑较慢,且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口腔治疗中建议采用奥硝唑、替硝唑进行治疗。

  • 标签: 口腔治疗 奥硝唑 替硝唑 甲硝唑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