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了30例我院经CT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结果30例病例中CT表现患者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和增强结节。25例合并叶间裂的增厚。21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胸膜收缩、胸廓塌陷。6例胸壁侵犯。2例心包转移。3例肋骨转移。4例胸膜钙化。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着帮助临床作出决策及直接介入治疗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细针穿刺胸膜活检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皮穿刺胸膜活检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进行总结,分析影响阳性率的因素及胸膜活检的并发症。结果68例患者共进行胸膜活检76次,总活检阳性率52.9%(36/68)。术中并发胸膜反应1例(1.47%),气胸1例(1.47%),无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膜炎 呼吸系统 胸膜活检
  • 简介:目的比较胸膜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胸膜SFT的CT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胸膜外SFT。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膜SFT和13例胸膜外SFT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边界及强化方式等,运用三维重建测量两组病变的全肿瘤强化程度并绘制强化直方图,比较两组病变以上指标的差异并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胸膜SFT病灶最大径2.6~13.7cm,胸膜外SFT为3.8~12.4cm,两组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胸膜SFT中8例(36.4%)轻度均匀强化、11例(50.0%)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13.6%)明显不均匀强化;胸膜外SFT中,7例(53.8%)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46.2%)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强化程度与大小无明确相关关系。胸膜SFT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胸膜外SFT,但强化直方图的平均偏度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镜下,SFT由比例不同的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组成,间质胶原纤维丰富伴分支状血管。结论胸膜SFT与胸膜外SFT的CT征象除强化程度外无明显区别,可认为胸膜SFT的诊断标准总体上适用于胸膜外SFT。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谱,并预测其靶基因,初步探讨circRNA与结核性胸膜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对照组各1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胸腔镜进行胸膜活检。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组织与正常胸膜组织各3例进行circRNA检测,用edgeR对基因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剩余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用miRanda软件预测差异表达circRNA相关的微小RNA(miRNA)。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有134个,其中53个表达上调,81个表达下调。挑选6个有显著差异的circRNA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hsa_circ_0008433在结核性胸膜炎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5),hsa_circ_0008234、hsa_circ_0001368在结核性胸膜炎组织中的表达下调(P<0.05),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其余3个circ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anda软件预测hsa-miR-17、hsa-miR-20b-3p等是hsa_circ_0008234的靶基因,其可能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发展中起调控作用。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组织中circRNA表达谱发生了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与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结核 胸膜炎 诊断标记物 环状RNA
  • 简介:目前国内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治疗,多在抗结核化疗基础上进行间断胸腔穿刺或胸腔置管引流,但术后易发生胸膜肥厚粘连,导致肺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需开胸行胸膜剥脱手术,影响生活质量,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院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中的31例应用尿激酶注入胸膜腔进行预防胸膜肥厚粘连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尿激酶注入 临床观察 胸膜增厚 胸腔注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特征预测胸膜下临床ⅠA期周围型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VP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诊断为胸膜下临床ⅠA期周围型肺腺癌274例患者的CT征象。按照6∶4的比例,将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收集的164例患者作为训练组,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集的110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定量测量肿瘤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灶与胸膜间最小距离,计算实性成分占比;并分析肿瘤的CT征象,如肿瘤与胸膜的关系分型、是否存在桥征、病灶的位置、密度类型、形状、边缘、边界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找出与VPI相关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VP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74例肺腺癌中有VPI 121例,无VPI 153例。训练组中有VPI 79例、无VPI 8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训练组中实性成分最大径、实性成分占比、密度类型、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肿瘤与胸膜关系、桥征在有VPI与无VPI肺腺癌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训练组中肿瘤与胸膜关系[以Ⅰ型为参照,Ⅱ型(OR=6.662,95%CI 2.364~18.571,P<0.001),Ⅲ型(OR=34.488,95%CI 8.923~133.294,P<0.001)]及血管集束征(OR=4.257,95%CI 1.334~13.581,P=0.014)是VP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0.504为训练组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VPI的灵敏度为62.03%、特异度为89.41%,曲线下面积为0.826。该模型在验证组中以0.449为最佳截断值,其预测VPI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47.06%,曲线下面积为0.713。结论CT特征中肿瘤与胸膜关系、血管集束征有助于鉴别胸膜下的临床ⅠA期周围型肺腺癌是否发生VPI。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脏层胸膜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胸膜活检术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以及影响因素探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胸膜、肺部疾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76例因胸膜、肺部疾病择期行VATS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A组)和非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各38例。A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机面罩紧闭式给氧、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辅以切口局部麻醉。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等生命体征,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和麻醉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术中HR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中HR明显高于术前(P〈0.05),A组丙泊酚用量[(282±49)mg]明显低于B组[(368±36)mg,P〈0.05]。B组术中发生SpO2下降8例,窦性心动过速9例,室性早搏5例,咳嗽8例,呃逆3例。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安全完成手术。采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机面罩紧闭式给氧、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辅以切口局部麻醉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麻醉操作技术要求较低、费用低廉的特点,但可控性不强,安全性不够,应用于病情较轻、胸腔内无广泛粘连、操作简单且时间较短的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麻醉 胸部疾病
  • 简介:摘要本技术的操作目的是引流胸膜腔的气体或液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复张;平衡胸膜腔两侧的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缩;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目的讨论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引流患者进行护理。结论保持整个引流系统密闭。注意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搬动患者和更换引流瓶时,须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内。

  • 标签: 胸膜腔闭式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术对不明原因的渗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共15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153例胸腔积液患者共进行了175次胸膜活检,成功获取胸膜148例次,取材成功率84.6%。153例患者中能明确作出诊断例(占56.7%)。结论胸膜活检对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尤其在基层医院,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膜活检术 渗出性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神经鞘粘液瘤(neurothekeoma)为一种神经间质肿瘤的谱病,其特征为在不同程度的粘液瘤性基质中呈现神经鞘细胞增生,主要发生于头部和上肢的皮肤,其他部位极为罕见。我们发现一例中国人的神经鞘粘液瘤发生在右侧胸膜,现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鞘粘液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胸膜炎可由感染直接致病,更多的由胸部疾病蔓延而来。如肺、纵隔、横膈、胸壁的病变均可导致胸膜炎症。常见者为结核性胸膜炎。目的讨论胸膜炎放射线诊断。方法对患者放射线检查图像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胸膜腔积液,在X线影像上有各种征象,而且诊断也比较准确,为治疗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然而对积液的性质,虽然其中以结核性为最多见,但还应与其他疾病如炎症、肿瘤以及心血管、肾、肝等疾病所引起的积液相鉴别。必须进行胸腔穿刺抽液进行生化、病理、细菌、免疫学等各种检查,方可最后确定诊断。如果仍不能确诊时亦可进行胸膜活检可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

  • 标签: 胸膜炎 放射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型结核病,依照临床经过和病理表现可分为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由于结核性干性胸膜炎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一种疾病的两个阶段,前者病程短暂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较为鲜明,因而前者的临床经过常常被后者掩盖,故临床上常将结核性干性胸膜炎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统称为结核性胸膜炎。而结核性脓胸是结核杆菌或干酪性物质进入胸腔引起的胸腔特异性化脓性炎症,发展为慢性脓胸后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pleurisy)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儿童和青年最常见的胸膜炎,近年来国内报道的100例以上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中,结核性胸膜炎所占比例都在45%以上。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干性胸膜炎多发生在肺尖后部胸膜,其次为胸下部的胸膜,症状很少或没有症状,常产生局限性胸膜粘连而自愈,其诊断通常是回顾性的。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状态时,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侵入胸膜,产生胸腔积液,称为渗出性胸膜炎。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治疗过程中合并胸膜结核瘤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并发胸膜结核瘤的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入院诊治的间皮瘤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胸部正侧位片及CT扫描进行影像学观察,分析鉴别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同时进行胸水化验,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胸膜结核瘤女性占比62.50%,70.83%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75%出现左侧胸腔积液,无长期接触石棉粉尘患者。出现发热、出汗症状的人数显著多于胸膜间皮瘤患者(P<0.05);而咳嗽、并发气胸人数显著低于胸膜间皮瘤患者(P<0.05)。确诊后未行手术的41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灶吸收27例,病灶不变者7例,7例患者因病灶进一步扩大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应用CT扫描可有效诊断胸膜结核瘤。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过程 胸膜结核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