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3类整合基因的检出情况,分析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特征。方法对临床收集的细菌采用PCR方法、T-A克隆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3类整合基因以及I类整合子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296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菌中I类整合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3.2%。其中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1.0%、14.3%、37.3%和20.0%,而Ⅱ、Ⅲ类基因的检出率较低。对I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分析发现共检测到5种不同基因盒,分别为:dfrA17、aadA5、aadA1、aadA2、dhrfⅪ,有4种不同的基因盒排列方式。结论镇江地区临床分离的细菌I类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较高。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革兰阴性菌
  • 简介:目的探讨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2(MMP-2)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AB)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AB(原发45例,复发24例)、6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中RECK、MMP-2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22例AB(原发12例,复发10例)、2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KCOT中RECK、MMP-2mRNA的表达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依次明显降低(P〈0.05),且复发AB显著低于原发AB(P〈0.01);AB和成釉细胞癌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RECK蛋白与MMP-2蛋白在A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RECKmRNA在AB、KCOT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较KCOT显著降低(P〈0.001).成釉细胞癌中则无表达:MMP-2mRNA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水平较KCOT显著增高(P〈0.001),在成釉细胞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复发AB的RECKmRNA表达水平较原发AB显著降低(P〈0.05),但复发与原发AB的MMP-2mRNA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CKmRNA与MMP-2mRNA在AB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RECK表达降低或缺失及MMP-2表达增高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RECK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MMP-2参与AB的侵润、复发和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CYP3A7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85名内蒙古地区健康绝经期妇女经SspI切后CYP3A7基因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前臂骨密度。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正常组TT型84.4%,TG15.0%,GG0.7%,骨质疏松组TT型71.1%,TG26.3%,GG2.6%,等位基因频率正常组T为91.8%,G为8.2%;骨质疏松组T为84.2%,G为15.8%。通过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I,结果显示,CYP3A7基因型与左前臂BMD有相关性(P〈0.05)。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P3A7基因型与蒙古族妇女前臂BMD有关联(P〈0.05),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 标签: 蒙古族妇女 骨质疏松症 CYP3A7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比较腺病毒、脂质体、纳米材料三种不同类型的载体携带目的基因对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大小,筛选理想的基因载体。方法用重组腺病毒、Lipofectamine^TM2000、Entranster^TM—D纳米材料为转染载体,携带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Math1-EGFP基因及真核表达质粒pRK5-Math1—EGFP,按照转染试剂盒说明优化其转染条件,分别转染293T细胞。24小时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结果并计数阳性细胞率,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Math1基因mRNA的表达,用MTT法检测不同转染条件下,不同转染载体对293T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经优化转染条件,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几乎为95%以上,Lipofectamine^TM2000、Entranste^TM-D纳米材料载体转染的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也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而Entranste^rTM-D纳米材料载体在最高转染效率的剂量下仍然保持80%以上的细胞生存率。RT-PCR进一步证实,三种载体转染细胞均有Math1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Entranster^TM—D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纳米聚合物转染试剂,能成功携带内耳基因治疗关键基因Math1基因转染293T细胞,并表现了低毒、高效性能。

  • 标签: MATH1 293T细胞 基因转染 基因载体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类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胶质瘤细胞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rhHGF(0、10、20、30μG/L),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检测PTTG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1TG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rhHGF作用后C6细胞PTFGmRNA表达与蛋白水平均增高,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升高越明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HGF可上调PTTG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 标签: 胶质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 垂体瘤转化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同血清肌酐(Scr)相比,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期以及出现术后感染时,监测肾功能变化时的应用比较。方法50例肾移植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感染发生时及第2天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和20例非肾移植感染者,检测血清中CysC和Scr的浓度作为对照。采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和非肾移植感染患者的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术后前3天内CysC和Scr都下降(P〈0.05),随后各监测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比较,术后感染组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时,CysC比Scr早升高;术后感染组CysC和Scr较肾稳定组都升高(P〈0.01);根据ROC曲线,感染组Cys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曲线下面积均优于Scr(P〈0.05)。结论肾移植后,CysC能早期、灵敏、准确的判断肾功能变化,是优于Scr的一种血清标志物。

  • 标签: 肾移植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 C) 肌酐(Cr)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Ⅰ-C基因簇的apoAⅠ/MspⅠ和apoCⅢ/SstⅠ基因多态性在心脑血管疾病低发的云南德宏傣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2002年4—5月在云南德宏和昆明两地随机抽样168名傣族和72名汉族人,提取基因组DNA后,应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apoAⅠ-C基因簇中apoAⅠ启动子区MspⅠ多态性(-75bpG/A和+83bpC/T)和apoCⅢ3’端非编码区的sstⅠ多态性。结果apoAⅠ—c基因簇的apoAⅠ/MspⅠ和apoCⅢ/SstⅠ的等位基因M1+、M1-、M2+、M2-、S+、s-在傣汉两民族的分布频率依次为傣族:0.735、0.265、0.938、0.062、0.310、0.690;汉族:0.715、0.285、0.917、0.083、0.347、0.653。apoAⅠ—C基因簇的这6个等位基因频率在傣汉两民族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分析21个不同人群apoAⅠ/MspⅠ基因多态性和35个不同人群apoCⅢ/SstⅠ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表明,德宏傣族人群apoAⅠ—C基因簇多态性分布与同属于蒙古人种的人群接近,而与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有较大的差异性。结论apoAⅠ-C基因簇的apoAⅠ基因启动子区-75bp和+83b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德宏傣族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低的重要遗传因素。而apoCⅢ的S+等位基因在该人群中并不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易感因子。傣族人群具有较低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应归因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载脂蛋白A-Ⅰ 载脂蛋白CⅢ 多基因族 少数民族 基因频率
  • 简介:癫痫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钙蛋白(calpain)是一种Ca2+依赖的蛋白,参与神经细胞的坏死、凋亡,在癫痫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癫痫 钙蛋白酶 坏死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MMP-9基因启动子区(2-1562-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RFLP方法对288名相互无血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及1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①实验组中MMP-9C-1562-T基因位点发现CT两种等位基因和CC、CT、TT3种基因型;但在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到TT基因型,实验组中TT基因型仅发现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这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的分布无差异。②在实验组中,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比较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P〈0.01);在分别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分析中发现,与合并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相比,无相应并发症组的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均增加(P〈0.05);但合并脑血管病变组与无脑血管病变组比较,增加趋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与正常人群中MMP-9基因启动子区C-1562-T基因位点CT和TT基因型与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②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在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者中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型基因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简介:FADD是在死亡的一个重要proapoptotic适配器导致受体的apoptosis。最近,FADD被发现了参予许多non-apoptotic过程,例如开发,房间周期前进和幸存。它的non-apoptotic活动被在C终端区域定位的丝氨酸残余的phosphorylated地位调整,从proapoptotic函数不同的域联系了DED和DD域。由于在自然FADD的表示和结晶化的困难,然而,迄今为止,所有FADD变体的分子的结构没包含C终端区域。阐明C终端区域的结构功能关系,我们需要获得FADD变体那个包含的C终端区域。在这研究,包含DD领域的鼠标FADD(80-205)和C终端区域,指定了为C-FADD,在E被表示。有在N终点的他的标签的coli并且由Ni2+亲密关系层析净化了。净化的蛋白质在glutaraldehydecross-linking分析作为同质的单体存在并且在CD(圆形的二色性)展出了一个典型螺旋系列试金。在vitro他的标签,下拉试金证明净化的C-FADD拥有了CK为它的non-apoptotic功能重要的我有约束力的活动。

  • 标签: 纯化 细胞凋亡 表征 末端区域 死亡受体 细胞周期
  • 简介:2008年8月8日,是所有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这一天对重庆凯莱希模特学校老年模特队队长刘红琴和她的姐妹们来说,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同一天,重庆凯莱希模特学校老年模特队队员们穿着

  • 标签: 模特 老年大学 队员 学校 重庆 北京奥运会
  • 简介:目的研究金葡菌耐药基因及致病因子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Ⅰ(TSST-Ⅰ)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74株金葡菌,PCR法检测毒素基因TSST-Ⅰ、PVL和mecA耐药基因。结果74株金葡菌PCR法对其行mecA基因检测,检出率为55.4%(41/74)。PVL阳性菌株的分离率为29.7%(22/74),PVL阳性的MRSA为15株(15/41,36.6%),PVL阳性的MSSA为7株(7/33,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ST-Ⅰ基因检出率为6.8%,MSSA中未检出TSST-Ⅰ基因。结论MRSA呈多重耐药性,易造成医院内暴发流行,携带PVL和TSST-Ⅰ的金葡菌其致病力更强,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其播散流行。

  • 标签: 金葡菌 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Ⅰ基因 杀白细胞毒素基因
  • 简介:对近些年采用病毒载体(腺病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副流感病毒、仙台病毒)治疗囊性纤维病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此法有望成为治疗囊性纤维病的新手段。

  • 标签: 囊性纤维病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多种病因肝损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和对照的临床设计,将204例多种病因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作为疗效的主要评判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88.57%和73.74%,P〈0.01);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无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适用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肝损害。

  • 标签: 谷胱甘肽 肝损害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54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分成两纽,均给予腹泻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300mg,对照组24例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2g,均静脉滴注,1次/d,观察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常致肝功能异常,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可靠。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肝功能异常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简介:PTEN基因是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活性的抑癌基因,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该基因与口腔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从而为口腔癌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 标签: PIEN 抑癌基因 口腔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