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的治疗成效。方法: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小儿尿道下裂患儿 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22例。对照组采取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治疗,观察组采取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现尿道狭窄患儿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小儿尿道下裂实施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佳且并发少,临床意义大,值得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 ;小儿尿道下裂 ;并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包皮内扳岛状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的疗效。方法切除阴茎腹侧纤维索,充分伸直阴茎,矫正阴茎下弯畸形,包皮内板带蒂皮瓣制作皮管,支架支撑,尿道成形。结果阴茎下弯矫正彻底,尿瘘、尿道狭窄、感染等并发发生率低,一次性成功率达90%以上。结论采用包皮内扳岛状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皮瓣容易成活,新尿道能随年龄增长而同步增长,克服了其它材料成形的诸多缺点,使阴茎外形更接近正常。

  • 标签: 一期 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446例行尿道成形患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结果446例尿道成形患儿手术成功率85.82%,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结论健康教育与舒适护理的措施能让长时间卧床的患儿获得舒适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科学、合理约束患儿能减少因意外拔管、脱管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阴囊皮肤丰富的中间型尿道下裂或者后型尿道下裂患者,行改良的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观察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未发现皮瓣坏死现象以及尿瘘现象;其中2例患者由于阴囊皮肤张力过大,半年后局麻下行阴囊皮肤“Z”形切开,手术成功;全部患者均恢复站立排尿;在为期5至45个月的随访中,排尿正常,没有尿道狭窄发生以及尿道结石形成。结论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能够有效治疗尿道下裂,并且具有很高的手术成功率、较少的并发以及良好的视觉观感。

  • 标签: 尿道下裂 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成形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发生情况及Th1、Th2百分比测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再狭窄等并发的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经过72h护理后,其Th1、Th2百分比测量结果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72h两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采用尿道成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采取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提高患儿免疫力。

  • 标签: 尿道成形术 先天性尿道下裂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尿道板卷管成形(TIP)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IP治疗62例尿道下裂患者。结果62例患者均I期成形尿道。并发尿瘘2例,尿道口狭窄2例。结论TIP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尿道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原位尿道板加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I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们2006年1月-2014年1月间采用原位尿道板加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I期治疗重型尿道下裂82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1年,73例一次手术成功,总成功率89.02%;7例(8.54%)出现尿道瘘,经再次修补均已治愈;2例(2.44%)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治愈。术后患者满意度为81.71%(67/82);医师满意度为89.02%(73/82)。结论原位尿道板加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治疗重型尿道下裂具有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作为I期手术治疗的首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的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治疗原发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以及发生术后并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共447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5~176个月,中位年龄21个月。18个月龄以下患儿175例(39%),18个月龄以上患儿272例(61%)。其中阴茎远段型160例(36%),阴茎中段型216例(48%),阴茎近段型71例(16%)。高年资医生组实施手术281例(63%),低年资医生组实施手术166例(37%)。分析各个解剖类型之间术后并发的发生差异。运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术后并发差异以及不同年资医生运用规范化手术操作的术后并发差异。将患儿年龄段、解剖因素、医生年资等纳入方程,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施行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447例患儿手术成功(无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阴茎下弯、阴茎隐匿)386例(86%)。不同解剖类型的患儿手术并发发生率不同,阴茎远段型5%(8例)较低,和另外两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资医生手术的术后并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术后并发比较,对于不同解剖类型患儿的术后并发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资医生手术成功率OR值为0.902(0.508~1.60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26)。结论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的TIP适用各个年龄段不伴严重阴茎下弯的原发性尿道下裂患儿,治疗阴茎远段型手术成功率较高,且便于训练小儿泌尿外科医生。

  • 标签: 尿道下裂 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与Duckett传统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河南省儿童医院92例尿道下裂患儿(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分为A组与B组,每组46例。A组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B组行Duckett传统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一期手术治愈率及术后并发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用时短于B组(P<0.05),一期手术治愈率80.43%(37/46)与B组69.57%(32/4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并发发生率8.70%(4/46)低于B组23.91%(11/46)(P<0.05)。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小儿尿道下裂,较Duckett传统手术创伤小、用时短,且术后并发发生率低,但两种式在一期手术治愈方面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Duckett传统手术 并发症
  • 作者: 黄梦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泌尿外科 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抽取9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患儿为主,选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均各45例)。研究组实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而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研究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中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严格控制并发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围术期综合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尿道狭窄行口腔颊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狭窄或闭锁的前尿道于腹侧纵形劈开,采用口腔颊粘膜补片法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患者19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的术前评估,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做好口腔护理,伤口、尿管及用药护理,并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和出院宣教。结果阴茎轻度水肿的患者5例,5~7d后消失,切口均I期愈合。初期尿道有渗液的患者3例,经过对症的治疗和护理,3~5d后有所好转。4w后拔管,排尿均通畅,术后2周复查尿流率示最大尿流率189~251ml/s,平均218ml/s。术后3个月复查,14例患者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91~254ml/s,平均235ml/s。复查尿道造影提示尿道通畅,吻合口愈合良好,局部瘢痕少,无明显狭窄。结论口腔颊黏膜是尿道再造的优良材料,手术相对简单,成活率高,结合高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长段前尿道狭窄 口腔颊黏膜移植物 尿道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我院针对口腔颊黏膜代尿道粘膜成形所行的改良围手术期护理对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反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的11月至2016年的3月我院所收治的13例长段尿道狭窄患者(平均尿道狭窄长度为4.6cm)口腔颊黏膜代尿道粘膜成形围手术期改良护理(包括术前日常生活能力个体化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术前以图片形式介绍手术流程、改进术后伤口敷料护理等)的相关数据,并与2013年11月前行相同手术但接受了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13名患者进行了匹配对比研究。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抑郁自评分(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分(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获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ANOVA),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我院对口腔颊黏膜代尿道粘膜成形采用的改良围手术期护理在SDS、SAS、VAS评分方面优于针对一般性尿道狭窄的常规护理。

  • 标签: 长段尿道狭窄 口腔颊黏膜代尿道粘膜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尿道下裂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Onlay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治疗的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差距,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儿并发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尿道下裂患儿的治疗相对于常规的尿道下裂修复具有更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后最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6.34±1.34)岁,观察组患儿年龄(6.76±1.41)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尿瘘发生率、疼痛度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31.42±8.89)h较对照组(36.85±9.14)h明显缩短(t=2.777,P=0.007);观察组患儿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为4.65%(2/43),明显少于对照组[21.43%(9/42)](χ2=5.308,P=0.021);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分别为(5.41±1.09)分、(4.13±1.05)分、(3.14±0.54)分,均低于对照组[(6.13±1.23)分、(4.85±1.17)分、(3.60±0.75)分](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67%(42/43)比78.57%(33/42)](χ2=7.470,P=0.006)。结论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恢复进程,增加安全性,深得患儿和家属认可,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先天性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术后恢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评价阴茎皮片/口腔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优劣。方法:利用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关于阴茎皮片/口腔黏膜移植物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临床研究文章,提取资料,应用State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个非随机对照研究和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99人。唯一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口腔黏膜组与阴茎皮片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90.5%vs87.5%,P=0.07)。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表明,口腔黏膜组优于阴茎皮片组(RR=0.86,95%CI0.77-0.96,P=0.008)。按手术方式亚组分析表明,采用背侧镶嵌尿道成形,口腔黏膜与阴茎皮片效果相当(RR=0.90,95%CI:0.77-1.06)。结论:阴茎皮片移植物与口腔黏膜游离移植物在前尿道狭窄一期背侧镶嵌成形中效果相当,皆可选择。但此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 口腔黏膜 阴茎皮片 移植物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切除狭窄段尿道尿道转位一侧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治疗35例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4岁,平均25.2岁;尿道狭窄段长度4~7 cm,平均5.2 cm;其中6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直肠瘘。手术步骤包括:①游离前尿道长度>5 cm,分开阴茎海绵体中隔,切除耻骨下缘,分离出后尿道远端开口;②在左侧阴茎海绵体下方分离出一条通道到耻骨下缘,前尿道转位绕到阴茎海绵体下缘与后尿道进行无张力吻合。结果术后2例失访,余33例随访3 ~144个月,平均37个月。32例(97%)排尿通畅,21例行尿流率检查,其中7例儿童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3.6~35.5 ml/s,平均17.5 ml/s;14例成人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6.3~77.6 ml/s,平均27.9 ml/s。6例合并尿道直肠瘘患者均成功修复,其中1例于术后第6年死于脑干出血。29例控尿良好,3例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1例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再次行该尿道成形修复成功。结论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长段后尿道狭窄不仅效率高、复发率低,而且不会引起阴茎海绵体弯曲和影响阴茎海绵体发育。

  • 标签: 尿道狭窄 后尿道 复杂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后10年以上的随访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TIP初次治疗尿道下裂的362例患儿临床资料。患儿中位年龄为15个月,年龄范围为8~84个月;中位尿道缺损长度为1.5 cm,尿道缺损长度范围为0.5~3.0 cm。根据阴茎脱套后腹侧弯曲的程度进行区分,患儿阴茎弯曲度<15°为轻度下弯或无下弯,15°~35°为中度下弯,>35°为重度下弯。本研究中,轻度下弯或无下弯的患儿有254例,中度下弯的患儿有108例。根据阴茎腹侧弯曲矫正后尿道开口的位置进行区分,开口于冠状沟至阴茎根部远端的患儿为轻中度尿道下裂,开口于阴茎根部至会阴的患儿为重度尿道下裂,其中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有302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有6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TIP治疗,对中度下弯的患儿辅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后复查随访,记录患儿尿道狭窄、尿道瘘以及阴茎弯曲等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0年以上,随访时间范围为10~15年,随访患儿年龄范围为11~24岁。随访期间共251例患儿返院完成尿流率检查,其中10.0 % (25/251)的患儿手术后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MFR)低于正常值。关于MFR降低的情况,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25.0 %(15/60)比5.2%(10/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儿尿道瘘发生率为9.4%(34/362),其中重度尿道下裂的患儿尿道瘘的发生率为8.3%(5/60),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尿道瘘的发生率为9.6%(29/302),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尿道狭窄发生率为2.5 %(9/362),其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10.0%(6/60)比1.0%(3/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茎再弯发生率为7.5%(27/362),27例中12例重度下弯,15例轻度下弯;其中手术前中度下弯患儿的再弯发生率达18.5%(20/108),手术前轻度下弯或无下弯患儿再弯发生率为2.8%(7/25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例MFR低于正常值的患儿中,9例为尿道狭窄,12例为阴茎重度下弯,其余4例仍在随访观察中。34例尿道瘘及9例尿道狭窄患儿均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7例阴茎再弯的患儿中,12例重度下弯者均进行了唇黏膜-包皮耦合尿道延长手术,其余15例轻度下弯的患儿随访观察中。结论TIP式主要适合于伴轻度阴茎下弯或无阴茎下弯的轻中度尿道下裂。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阴茎弯曲 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