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学的“意义”往往是被赋予的,就像一个作品之成为“经典”,当然有作品本身的价值的因素,但同时也可能是文化权力或意识形态化的结果,“红色经典”的命名与流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此,与其讨论什么作品可以成为经典经典与非经典的关系,经典的标准是什么等等,不如去看看经典是如何成为经典的,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机制。就像福柯说真理,不一定要追究真理的对与错、是与非,更重要的看看真理是如何成为真理的,某种东西一旦成为“真理”,它又是如何把人置于它的控制之下的。

  • 标签: “经典” “真理” “红色经典” 意识形态化 “意义” 文化权力
  • 简介:去年10月17日在北大的民主楼举行的题为“俄罗斯文学经典重读”的研讨会上,大家侃侃而谈,就俄罗斯经典文学名著的重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泽霖老师作的关于“保尔”的发言,引起了大家共同的兴趣。可以说,保尔的讨论热已延续多年,历久不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

  • 标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人物形象 俄罗斯 人格精神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批评之镜透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经典在俄罗斯的生成之路。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其经典生成之路十分曲折,而批评界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但远非友好的角色。由于创作的超前性、创新性和深刻性,更由于总是为穷人说话,作家生前很少得到批评界的理解和赞美,得到的更多是批判与不解。作家去世之后,评论界的态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尽管仍是褒贬不一,但已经开始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等大家相提并论。苏联官方评论对作家先抑后扬,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正式确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作家的地位。如今,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作家之一。

  • 标签: 批评 经典生成 超前性 创新性 深刻性
  • 简介:在俄语教学中,阅读课,不仅是学生获取俄语语言知识,了解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俄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爆炸、信息化的今天,阅读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而如何使学生通过阅读课学会阅读,一直是俄语阅读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俄语阅读教学多年,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就俄语阅读教学进行一下探讨。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读,人人都会,但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正确理解、快速阅读的能力却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外文资料阅读)。这种能力需要培养,这也恰恰是我们今天俄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结果。我们的每一堂阅读课都是这循序渐进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我们要做到既要让学生从中掌握俄语语言(语法、词汇、修辞等)及国情(俄罗斯社会、历史、文化、习俗等)知识,又要让他们学习正确、快速的阅读方法(后者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阅读能力,阅...

  • 标签: 俄语阅读教学 谈俄语
  • 简介:<正>《马步》是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大师1919至1921年间所写文章的结集,当年都曾登载在小型戏剧报《艺术生活》上。小册子共收文章29篇,有文艺评论、随笔、小品文和回忆录等。作为当年诗歌语言研究会所出图书的一种,这本书无疑是研究什氏早期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众所周知,以什氏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运动,早在20年代末期,就在强大的意识形态的攻

  • 标签: 诗歌语言 庸俗社会学倾向 生活方式 戏剧 小册子 什克洛夫斯基
  • 简介:提要《熊掌山》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罗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在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登堡时代”。人们以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读”成为毁灭书籍的过程。作家通过讲述未来世界“书籍”和“阅读”的变异,从未来角度形象描述技术进步与文化衰退之间的冲突,表达对人类文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忧虑。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书籍”与“阅读”为切入点,解读索罗金这部新作。

  • 标签: 弗·索罗金 《熊掌山》 书籍“阅读”